2014/12/31
2014年理財規劃回顧
離開上班族生活的第三年,怎麼感覺好像並沒有那麼久。很少再想起工作時的事情,不過起床時間反而比以前還早,身體健康的程度也比前幾年要好,肌力增加了,體重達到標準了,實在很感恩能達到這樣的狀態。
標籤:
年度回顧
2014/12/30
回顧2014年有帳面虧損與心理懊惱的交易
回顧今年虧損的交易,主要來自承包工程類型的公司股票,空調承包、建設公司與公共工程,不過因擔憂打房,見虧損後砍得算早,若持有到年底會更慘。
2014/12/29
醫生市長的文化改變
換了一位醫生來當台北市長,希望能稍稍改變政府公務人員的習性,畢竟我們有太多學政治、學法律,習慣當教授的首長了。至少醫生的職涯體驗,有助於稍稍改變政府的效率,希望能從習慣改起。例如最近的識別證議題,這在許多企業也都存在,就是很不容易推動,但是配掛識別證的習慣,也可能產生一些心理層面的文化改變。
2014/12/28
為什麼一個人要投資理財?The Moment of Clarity
為什麼人要在家下廚?為什麼人要去運動中心運動?為什麼小孩要玩?這段演講的講者在擔任企業顧問時,用一種來自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幫助陷入迷惘的企業,尋找產品的設計策略。你無法直接從問卷中知道這些答案,因為傳統的問卷、焦點分析、市場調查,經常都忽略了人是文化的、社會的個體,而不僅是可以用演算法預測的、單獨行動的和擁有理性大腦的。
2014/12/27
台北兒童新樂園一遊
開幕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來,昨天下午第一次來台北兒童新樂園,原本以為平日下午會和以前圓山的兒童樂園一樣好逛,新樂園果然吸引力十足,平日下午三點還是人潮很多,停車場也需要稍微等個五台車,繞一圈想讓孩子先在門口下車,不過門口都是公車和紅線,還好警察只是要我們快一點,下次得停遠點。
2014/12/26
新上市公開發行股票IPO的時機與定價
看到黃國華耕讀筆記一篇有關IPO的文章,他認為2014年是史上最惡劣的新股上市年,他舉出許多統計的事實,超過一半已經從第一天收盤價下跌,大虧20%的比大賺20%的多得多,不過可惜沒有和歷史上的其他新股上市年比較,史上最惡劣的論證略為薄弱。
2014/12/25
如何擁有自己的理財平安夜
平安夜的音樂總是帶給人一種沉澱安穩的感受。很多人遇到缺乏安全感的時候,都會以為更多的錢財,更高的地位,就能填補不安全感的空虛。永遠追求無止盡更多再更多,卻會帶來難解的壓力,忘記放鬆與及時享樂。
2014/12/24
滑冰大摔跤
大摔跤來得好突然,完全回想不起來發生的細節,只記得外套口袋裡的手機、鑰匙、護唇膏全都被拋了出來,趕緊撿東西站起來,站著驚魂未定時回頭看,女兒和老婆好像都沒注意到我發生了什麼事。可能是像胡教練說的,初學者很容易一下子失去平衡,忘記核心肌群用力維持角度,發生那瞬間,也可能腦筋思路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
2014/12/23
每個人都能克服五音不全嗎?
不知道是從哪個年紀開始,我發覺自己的音準不好,經常會唱走音。甚至女兒出生後,唱兒歌給她聽,也會出現走音的問題,只有少數幾首歌能夠安全地不走音唱完。好像也有幾次動念頭要去上歌唱班,不過一直沒有行動,這次自學素描,還有去上溜冰課的經驗,激勵我尋找克服這項弱點的方法。
2014/12/22
讀《人與空間的對話:漢寶德看建築》
作者漢寶德在台灣地區選擇介紹了幾個建築,台北市中心的台灣博物館,台南市的武廟和大天后宮,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金門的王宅「十八厝」,還有他自己建在中部橫貫公路的洛韶山莊。其他則是世界各地他認為重要值得介紹的建築。
標籤:
讀書
2014/12/21
2014華人理財規劃發展論壇
從FPAT理事長蔡友才巧妙的提出,銀行、保險、證券業別中,CFP持證人人數和金融業的獲利能力成正相關,今年國泰人壽旗下取得CFP證照的人數大增,奪下保險業首位。理事長任職的兆豐金也是銀行業年度取得CFP證照人數最多,他並說到內部升遷會以取得CFP證照者優先。可見CFP證照在傳統大型金融業的地位應該已經逐漸穩固了。
2014/12/20
讀《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The Big Secret for the Small Investor
這書的中文書名實在像在誤導讀者,和英文書名相差甚遠,也不是作者Joel Greenblatt在這本書中想說的重點。我想他的重點在於資金約在千萬等級的小散戶,績效有機會打敗法人,因為法人錢太多,因此研究的標的一定是在大型股,而且法人的短期績效壓力大,無法長期等待好績效出現。
2014/12/19
聽〈張爸爸故事屋講座:張大光說一個好故事〉
去參加女兒所在國小的家長會辦的講座,請來張爸爸故事屋的創辦人張大光,來講如何說一個好故事。曾經買過他一本故事CD給女兒聽,所以決定來聽他的課程。果然,現場演講的能力很棒,雖然那天天氣真冷,也沒有冷場。這年代很認真的父母人還挺多的。
2014/12/18
改善台灣五十指數這類市值權重法的點子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朋友分享一篇基本面權重的指數改善論文。讓我聯想到改善市值權重法的一個點子。早期的指數並不是市值權重,例如道瓊指數就只是單純的價格平均。早期的分散投資概念,例如葛拉漢書中的例子,經常都是採用類似道瓊的相等股數的方式計算。印象中柏格也說最早的指數基金實驗時,採用的是等權重,後來因為每天要交易來維持權重,造成工作繁瑣,也增加交易成本,之後才採用市值權重。現在想改善市值權重,若又變成非市值權重的基本面權重法,但是市值權重還是有容易維持,低交易成本的好處,很難說非市值權重的優勢必能超過低交易成本。
2014/12/17
小巨蛋學滑冰第二堂
間隔了兩周,第二堂滑冰課一開始,還感覺有點生疏,老師要我先複習跪站起來,想了一會兒,直接把膝蓋跪下去,才想起來上次也是這樣跪著靠護膝來滑動,再施力站起來。今天的主要練習是推刃繞小圈圈,老師在冰上畫了個約直徑兩公尺的小圈圈,要我內腳滑,外腳推,沿同一方向緩慢繞圈,盡量滑在線上,然後換邊。
2014/12/16
讀《植物看得見你What A Plant Knows》
中文書名會讓人誤解,事實上,作者只是說植物有感光的能力。芽的頂端能感應藍光,讓植物向光生長。葉則能感應紅光,能夠依據黑夜的長度決定開花與否。也就是植物能依據環境的光而調整自己,盡量適應環境,而且感覺與反應之間有可能間隔一段時間。但是我認為這還不算是一般人對記憶的程度,比較接近觸發開關而已。
2014/12/15
讀《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辯之旅》帝制面對科學
說實話,我不記得過去有讀過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因此,幾乎呂世浩對秦始皇帝的說明解釋,幾乎都是新內容,多半是認同,而沒有驚奇的感覺。不像他說張良強忍爭先和花木蘭唧唧嘆息的故事,較能接受他思辯過的解釋。而且,由於已經知道秦朝的下場,這種想當然爾地推論秦始皇作錯的地方,實在有些不公平。很可能也只是史記作者司馬遷個人的看法而已。
2014/12/14
女兒主日學班的耶誕獻詩
父母擔心兒女是人之常情,不同時期,不同情境,總有各式各樣讓人擔心的問題。之前,女兒在所參加的教會上台獻詩表演時,都要媽媽陪著,讓人擔心什麼時候她才會願意自己上台,沒想到今年就完全改觀。有時候想,過去這些擔心是不是都是自己太緊張了。可是,都不緊張好像也太不像做父母的了。
2014/12/13
繪畫藝術是擬真的謊言
We all know that Art is not truth. Art is a lie that makes us realize truth at least the truth that is given us to understand. The artist must know the manner whereby to convince others of the truthfulness of his lies.
2014/12/12
儲蓄率、報酬率和為錢工作的長度
上班族的理財規畫,可以從這三個主要變數來思考:儲蓄率、報酬率和為錢工作的長度。對多數人正確的解答應該是藏於儲蓄率之中。百分之五十的儲蓄率是一個很合適的目標,以這為目標,即使無法每年達成,經過十到二十年,應該能有健全的財務狀態。
2014/12/11
五天學會畫畫《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在六個月學會一個語言的演講中,聽到一套五天學會畫畫的方法,於是去找這本書《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來嘗試。沒想到這不只是一本教素描技巧的書,而是一本教如何觀察的書,甚至是一本教如何更快樂一點的書。
2014/12/10
輸了辯論反而贏了知識
講者Daniel Cohen說,辯論有三種類型,不過多數時候人們自動都將辯論當做第一型,也就是你輸我贏的戰爭型辯論,往往依靠論證的強烈,和殺手級的論點。第二種是數學證明型的辯論,靠的是邏輯。第三種則是表演型的辯論,類似在陪審團或演講聽眾前的論證,關鍵在掌握與迎合聽者的思考節奏。
2014/12/09
頂新、台新:時機與標的差別真大
最近有兩個新聞吸引我的注意力。頂新集團賣出所持有的101公司股權給外國買家,輿論對頂新獲利不滿,政府似乎打算藉投審會的嚴格審查來阻止這項交易。台新金持有彰銀股權,卻在股東會投票中輸給財政部和它所取得的委託書,失去過半的董事席次,等於失去可能的經營權。
2014/12/08
沒有女兒當觀眾的踢踏舞表演
今年的踢踏舞表演結束了,最可惜是女兒因為感冒發燒而無法來看。雖然,因此我能整場看完大家的演出,也和同學老師拍了很多照片,卻好像少了一點點感動。畢竟還是女兒童心的讚美,親吻和擁抱,最能讓我的心融化。
2014/12/07
讀蔡志忠漫畫書《蒲公英的微笑》
小孩多半愛看漫畫,畫家蔡志忠則是從小就決定畫漫畫。在書的序中,他說,自己從十五歲開始做職業漫畫家,足足畫了五十年,從來不覺得辛苦,能一圓自己的夢想,絲毫都不感覺是在辛苦工作。一生大多數的時間能像蔡志忠這樣過,該算是十分幸福了。
2014/12/06
Kkbox與臺灣地區Chromecast
臺灣地區推出了Chromecast,像個年輕追星族一樣,一看到廣告就到pchome去下單購買。早上打開了包裝袋,安裝到客廳的電視上,除了hdmi插座,需要一個電源插座。從書房的電腦用chrome程式開啟chromecast的安裝程序,心裡有一股興奮的緊張感,像上臺演講前的那種感覺。很順利的完成了設定,迫不及待地播放著電腦中的照片和錄影,感覺將來會很方便,影音都很流暢。
第二個設定的是手機上的chromecast app,連結也很順利,不過設定時有點感覺混淆,好幾秒後才分清楚不同的功能在幹嘛。一種是將youtube播放在客廳的chromecast。另一種是將手機畫面cast screen在客廳的chromecast。後者類似之前的miracast方案。
第三個動作是去試kkbox播放到chromecast的效果。之前使用miracast時,不知道是不是wifi的問題,很容易在一首歌之中就出現延遲,對音樂欣賞來說,是很難受的。今年spotify進入臺灣時,原本想加入付費版,結果發現羅大佑的老歌kkbox比較完整,於是改成加入國內的kkbox,一直找不到傳輸到電視,讓影音從電視的環繞音響播出來的好方案,今天裝了chromecast後,算是很湊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不需要升級影音擴大機了。
2014/12/05
公權力介入租屋管制也許能降低房價
租屋管制是用公權力去介入租屋的契約。公權力可以介入的理由是一般租屋者相對擁有不動產者弱勢,也很難組成團體對擁有不動產者施加壓力,因此自由市場的租屋契約往往有利於房東。而租屋管制比較可能的範圍,應該是在租屋建築和設備的安全,以及能讓人健康居住的衛生條件,例如防漏、除濕、冷暖氣條件,以及限制房東任意漲價與不續租。
2014/12/04
六個月學會一個語言Chris Lonsdale
雖然Chris Lonsdale他只是用自己到大陸學會中文為例,證明六個月學會一個語言是可行的,感覺並不是很普遍性的實驗證據。他所提出的五項原則和七個行動,感覺起來是值得學習參考的,畢竟超過六個月學會,只要能學會一種新語言,也不算太糟。
2014/12/03
學滑冰@小巨蛋冰上樂園
幾週前,因捷運松山線通車,而到台北小巨蛋的冰上樂園參觀,看到很多小孩在練滑冰,女兒似乎也興致不低。回想自己屈指可數的滑冰嘗試經驗,上一次已經是十多年前房東邀請我們去賓州Poconos,自己亂溜,那時候好像氣到說,再也不做這種整自己的活動。一方面為女兒,一方面也挑戰自己,下定決心夫妻和女兒一起來學滑冰這項技巧。
2014/12/02
理促會〈2014退休規劃研討會〉專題:以房養老
本次理促會〈2014退休規劃研討會〉專題為以房養老,論壇主題為高齡社會的退休金管理。很精彩的題目,可惜我沒有時間去參加。提供以下資訊給有興趣的網友。
2014/12/01
克服拖延,簡單但不容易《拖延心理學》
只要是有關於人類行為的改變,都是簡單但不容易的。克服拖延也不例外。因為你要克服的是大腦中神經元已經增厚的連結,也就是你過去習慣所積成的神經網絡。大腦神經雖然是有可塑性的,但是塑造並不是只用一個念頭就能成功的,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
2014/11/30
為什麼你會拖延?《拖延心理學Procrastination》
作者Jane Burka和Lenora Yuen在《拖延心理學Procrastination》提出,為什麼你會拖延?和如何減少拖延的方法。首先,在為什麼你會拖延這個問題上,定義與歸類拖延就很複雜。拖延有很多種,自然也有很多種成因。如果要用最短的一句來形容,我想拖延是逃避改變。
2014/11/29
選舉行情
真的有選舉行情嗎?如果選舉行情是指商人偏愛的國民黨勝選後,會因為心情好而讓市場估價上揚幾天。就算真的有這樣的效應,或是反向的效應,我們也應該忽略它。因為真正能獲得合理投資報酬率的方式,是長期買進持有的投資,想在短期市場情緒變動造成的機會中投機,通常都會失敗。
2014/11/28
為何複合成本比複利還重要?《The Clash of The Culture》
如果你相信複合利率(複利compouding interest)的重要,不論哪句話是否是愛因斯坦說的,那麼複合成本(compouding costs)也會有巨大影響應該就是很自然的推論。如果兩個策略有相同的報酬,一個執行單位所用的成本高於另外一個,自然成本低的會提供較好的最終報酬。而且由於長時間複合成本的效應,差距會相當大。
2014/11/27
為別人薪水抱屈的央行總裁
一般而言,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名聲很好。不過,今天這個新聞,說台灣央行總裁薪資太低。又翻出彭過去的談話,為別人薪水抱屈的央行總裁。似乎在替央行總裁這個職位建立加薪的理由。這其實就是各國私人企業為何董事長薪資高漲,遠遠大於基層人員的原因,因為董事長彼此愛比較,而且董事長能影響自己薪酬的能力很高。
2014/11/26
台灣五十ETF的公司治理職責《Clash of Cultures》
依據《Clash of Cultures》的建議,由於被動型市場指數基金只會買進持有股票,相對於隨時可能轉換持股的基金經理人,是公司的長期持有者,最應該負起改變基金經理人風氣的職責,積極參與股東會、董事會的公司治理。
2014/11/25
富邦推出槓桿與反向ETF
在元大之後不久,富邦也推出槓桿與反向ETF,追蹤的指數是上證180指數。分別是00633L上證2X與00634R上證反。可能是因為配合簡體字的習慣,富邦的新聞稿都是以証來取代證。(00633L上証2X與00634R上証反)
2014/11/24
最適合在台北旅行的季節:松山慈祐宮和彩虹橋
十一月的台北,天氣晴朗到只有藍色。氣溫適中,穿著短袖長褲就能出門,散步幾公里,也不會留太多汗。鳥類似乎也最喜歡這個時節,山邊或是河邊,都能聽到各式各樣的鳥叫聲。應該是最適合在台北旅行的季節。
2014/11/23
科學方法必須是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deductive argument)的定義是如果前提為真,結論必定為真的論證。歸納論證(inductive argument)的定義是如果前提為真,結論就更可能為真的論證。科學方法則是歸納論證,你永遠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科學理論為真,只能經過驗證,知道這是目前最可能為真的理論。每次科學理論被證明為偽,就是一次讓當代科學家爭先尋找新理論的機會,藉此不斷改進科學理論。科學理論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後,累積所得到最可能為真的知識。
2014/11/22
慾望的本質《活著,這件事》Krishnamurti
慾望來自於回憶。美好快樂的回憶,讓我們想要重現。痛苦的回憶,趨使我們去逃避。回憶有表面清晰的,也有內在潛意識的。各式各樣的回憶,將我們往不同方向拉扯,有限的資源造成衝突。哲學家的解答,是要我們去認識慾望來自於回憶的本質,打破克制慾望之重要性的幻覺,進而能消除慾望。幻覺是指意識(我)和慾望是獨立分開的個體,意識(我)能輕易控制慾望。本質是意識(我)和慾望是同一個體。
2014/11/21
不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Tim Minchin的九點人生課題
不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因為它不存在,尋找它只是讓人生更糟。在iversity的批判思考課中,看到這段錄影,相當有趣。思考課的老師要大家注意的是第五點。列出這九點來,不過自己去聽一下,會更好玩。
2014/11/20
地方首長議員選舉如何影響經濟
政治是眾人權利重分配的機制。新上任的地方首長議員,會更替許多政務官員,至少會造成任官者與去職者的權利重分配。更大者,像公共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折衝協調,也會讓取得權利者所代表的團體、觀念倡導者,重分配到原本沒有的利益,有時候叫伸張正義,有時候叫重分配。行政機關對管理業務的寬鬆或嚴苛,加速或拖延,也是能影響經濟的重分配措施。
2014/11/19
港滬通的一點思考
前幾天,接到證券業務員邀請辦理港滬通的電話。可能受到過去,自己嘗試台股中的大陸成分ETF時,績效不是很理想的影響,感覺興致並不很高。在投資中共大陸的ETF在台上市之前,香港的A股基金是台灣市場的熱門商品,那些年A股漲幅驚人,各種灰色地帶,來台仲介投資香港A股基金的業務,多到讓人感覺誇張。
2014/11/18
女兒的校外教學:二崎生態休閒農場
因為這座二崎生態休閒農場距離女兒的國小幼兒園很近,今天的校外教學就在這裡舉辦,走到農場前,就遇到班上同學的家,農場主人也和班上好幾位小朋友熟識,真是特別。從北投捷運站前來,走大業路、大同街、復興三路,約莫15分鐘,車停在吳氏宗祠前的停車區,走過約莫兩、三百公尺的林間古道(復興三路355巷),就會到達農場。
2014/11/17
見鬼和天人合一
自古以來都有部分人說他見鬼了。如亡者頭七回家,或是在萬聖節、中元節時發生。對自己身心鍛鍊的基督教、回教、印度、佛教、道教徒,在鍛鍊到極致的時候,也說感受到天人合一,這種和萬物無法區別的合一感。當代腦神經研究如何探尋可能的解釋呢?
2014/11/16
2014/11/15
運動表演,國小慶典
早上女兒就學的國小幼兒園舉辦運動表演會。運動表演會就像一場慶典,是校園生活中每年一度的節慶,也是女兒在這所學校的第一次大型活動。慶典讓日常生活充滿期待和意義,有別於平凡重覆的工作,是辛苦練習所預備的成果展。早上有點下雨,女兒在車上就很擔心,這幾週練習和預演多次的舞蹈,會不會沒有辦法跳?下雨時操場沒辦法跳該怎麼辦?
2014/11/14
多吃蔬菜多運動,少酒少藥《後毒物時代》
法國的毒物專家Laurent Chevallier,告訴我們他們國家的法令還不夠保護消費者,他認為有疑慮的添加物就應該先管制。比起歐盟國家法國,台灣的食品法令則更寬鬆,更沒有防範於未然。往往發生問題後,還因無法證實額外添加物有害於人體,而無法對商人課以刑罰。
2014/11/13
熟練條列式法則《學會思考,你贏定了A Rulebook for Arguments》
論證(Argument)是符合特定法則的前提(Premise)和結論(Conclusion)。評估與寫出論證的好方法是熟練條列式法則。作者Anthoy Weston匯集簡潔的法則手冊《A Rulebook for Arguments》,是學生、老師和作家都需要的工具,可以作為專用術語,縮短上課解釋的時間。
2014/11/12
代理人困境的展示《潘朵拉商人》
讀這本黃國華的《潘朵拉商人》,感覺他真的已經是頗有水準的小說家,雖然,由於使用的劇情太接近現實,不太能產生一種新奇感,不像武俠小說或巫術小說,能創造出一個模擬的世界。很流暢地讀完,這故事就像一場代理人困境的展示,把當代資本主義的兩大代理人困境,企業經理人徇私,和基金經理人徇私炒短,都很充分地描述出來。甚至可以感受到司法人員的徇私,雖然這不算是資本主義獨有。
2014/11/11
暑假第三學期是對窮人的好政策
最近新聞猛打暑假第三學期的政策,批評這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假期。一下子我找不到來源,不過,我記得這應該是對窮人的好政策。因為越有錢的家庭,越能善加利用孩子的暑假,不論是補習班、預習班、加強複習班、營隊或是陪伴孩子出遊,哪樣不花錢?真正的窮人家庭,窮孩子的假期比較可能是空白,甚至可能是在勞動工作。
2014/11/10
很困惑地去買了Nexus 9
今天很困惑地去買了Nexus 9,感覺自己被商人設計了,藉著每年一次的更新,讓人感覺手上的產品已經不算新了。也許每一位在蘋果發表了iPhone 6就去買的消費者,也有類似的感受,這年代的產品,已經落入設計的商品淘汰。
2014/11/09
父女間的隱形繩索《Smart Money Smart Kids》
《Smart Money Smart Kids》中,Dave Ramsey教他的兒女時,用的一個比喻十分傳神,他對孩子說,想像你的腰部綁著一條隱形繩索,這條繩索的另外一端握在父母的手上,這條繩的的長度完全由父母決定,繩子越長,表示孩子有更多自由去探索,自己做決定,繩子越短,則表示因為你的行為或失信,父母要看緊你一點。
2014/11/08
表姐的鋼琴班發表會
去看女兒表姐的鋼琴班發表會,在一個頗具水準的室內展演廳。雖然來聽的人應該都是孩子的親友,但小孩的表現倒是相當出色。老師提到,光是從上台、鞠躬、背譜彈三段不同的樂曲,然後鞠躬、下台,就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種訓練。一次一次的上台表現,獲得鼓勵注意,就能看到孩子們專注力的進步。
標籤:
快樂育兒
2014/11/07
教小孩工作、花費與儲蓄《Smart Money Smart Kids》
首先,作者Dave Ramsey建議對小孩的理財教育,第一是建立金錢與工作的連結。方法是不要給固定的零用錢(Allowance),這種沒有條件的給錢,會造成淡薄的金錢與工作連結。對小小孩要用即時性和透明的罐子來強化。大小孩就可以一周結算,並用信封的方式。工作必須是適合小孩的年紀,不是要把小孩當童工,而是要鼓勵工作賺錢的連結。教大小孩發現不同工作有不同的所得,有些比其他的好賺。
2014/11/06
基金經理人負擔起企業治理的監督責任
柏格(John Bogle)的解決建議是由基金經理人負擔起企業治理的監督責任。他曾號召成立長期投資聯盟(Federation of Long-Term Investors),希望改變美國短期投機的風潮,健全資本主義社會,還得到巴菲特支持。可惜,同樣沒有得到同業的支持,不過種子已經灑下,也許幾十年後,就像由他開始的指數型基金風潮,長期投資也能形成流行。
2014/11/05
打破只重視短期投機的循環(Breaking the Short-Term Cycle)
美國CFA的一個座談會提出一份報告,建議打破只重視短期投機的循環(Breaking the Short-Term Cycle)的方案,雖然看起來,從2006年到現在,這並沒產生什麼重大的改變。
2014/11/04
限制承保利潤4%
Larry Cunningham在一段談論波克夏公司文化的演講中,提到Geico的特殊策略,在汽車強制險的市場中,以低成本創造優勢,不將節省下來的成本全部放入利潤,而是將大多數節約發還給消費者,Geico把自己的承保利益(underwriting profit)限制在4%,一旦發現承保利益高於4%,就降低價格。
2014/11/03
代理人問題的解決方案《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
柏格(John Bogle)在《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中提出,近代股市的改變趨勢是交易量增加,短期高頻率買進賣出的人大增。這種趨勢代表投機與賭博的程度大增,初入股票市場的人很容易就被誘惑到短線投機的陣營。雖然當初鼓勵普通人來投資的證據,都是依據二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報酬率,股票會優於債券的歷史統計。
2014/11/02
把讀歷史當決策模擬?或非幻想的記錄文學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呂世浩說他考進台大歷史系時,曾經用力思考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用思辨學歷史,就像過去的帝王訓練一樣,所以學歷史的用處就是幫助自己當帝王,或是輔助帝王。中國儒學或史學,基本上就是帝王學。
2014/11/01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逐漸改進《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
讀到中文版的這本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回憶起自己當時記錄的十二的章節,和譯者編者挑出的重點,似乎有些不同。可能作者的計劃和實際內容有些差距,混雜在每個月的文字中,就像真實的人生一樣,快樂是一個整體的感覺。
2014/10/31
愛就是答案Love Is the Answer
幾天前,女兒要求買件新衣服,想要漂亮的衣服吸引別人的注意,也許不是最好的花錢方式,最後還是決定要滿足她少見的主動要求。用祖母在開始上學時給她的紅包錢,去買ㄧ件新衣服。
2014/10/30
限制資本報酬率,縮短貧富大差距《21世紀資本論》
解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呢?《21世紀資本論》的建議方案是資本持有稅。對持有資本課累進稅的困難,在於金融資產容易流動,如果沒有全球協調,勢必造成國家間稅率競爭,新興國家用低稅率吸引已開發國家的資金。
2014/10/29
億萬之後《賈伯斯傳》
賈伯斯在蘋果電腦上市後,身價已經是上億美元,年紀卻還不到三十歲。擁有普通人一輩子花不完的金錢後,他做什麼呢?他沒有退休成為紳士、君子或隱士,也沒有成為禪師佛陀,而是繼續工作,創造新產品,行銷新產品,賺到更多的錢,一直到生病過世。
2014/10/28
開放式基金的次級市場(適合短線波段交易)
櫃買中心推出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的交易平台。擴大了開放式基金的買賣管道,讓平台上的基金,都能像ETF一樣,在交易日中間買賣,不需要直接對投信公司開戶申購與贖回。我想,這可能對開發新型態基金的投信公司會有利,不需要自己建立傳統通路,就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2014/10/27
同理心、焦點、聯想《賈伯斯傳》
從蘋果電腦賈伯斯的傳記中,很難不將他的奮發積極和他的童年連結在一起。他很清楚自己被生父母放棄,被養父母挑選的事情,從他就讀過程中跳級,以及常在學校惡作劇出風頭,他想出人頭地的內在動力是明顯高於其他孩子。
他固然聰明,但是也沒有比同夥沃茲尼克更會設計電路,但是他很會將東西賣出去賺到錢。從他高中時買車的滿足感,可以推測對他而言,一定是很早就感覺到賺到大錢很重要。他和早期的投資人Mike Markkula感覺很對盤,顯然也是認同創業當然是為了賺大錢。
Markkula教他三大行銷要素,對消費者的同理心、要有焦點、重視每個環節給的聯想。要能敏銳感受消費者的需要/想要。要一心一意在決定要做的事上,割捨其他不那麼重要的事。賈伯斯剛創業時資本只有1300美元,和合夥人一人一半,等Markkula加入時,他拿出25萬美金,Markkula占33%,賈伯斯和合夥人各26%,剩下部分再給其他投資人。四年後,Markkula就讓蘋果以17.9億美元公開上市,足見他的眼光準確,當時的確是少見的電腦起飛時機,將電腦從玩家推廣到一般人的市場。
他固然聰明,但是也沒有比同夥沃茲尼克更會設計電路,但是他很會將東西賣出去賺到錢。從他高中時買車的滿足感,可以推測對他而言,一定是很早就感覺到賺到大錢很重要。他和早期的投資人Mike Markkula感覺很對盤,顯然也是認同創業當然是為了賺大錢。
Markkula教他三大行銷要素,對消費者的同理心、要有焦點、重視每個環節給的聯想。要能敏銳感受消費者的需要/想要。要一心一意在決定要做的事上,割捨其他不那麼重要的事。賈伯斯剛創業時資本只有1300美元,和合夥人一人一半,等Markkula加入時,他拿出25萬美金,Markkula占33%,賈伯斯和合夥人各26%,剩下部分再給其他投資人。四年後,Markkula就讓蘋果以17.9億美元公開上市,足見他的眼光準確,當時的確是少見的電腦起飛時機,將電腦從玩家推廣到一般人的市場。
2014/10/26
美好生活的七個基本元素《多少才滿足》
作者Robert Skidelsky認為,當代政治充滿了經濟學的語言,而經濟學把效用的極大化當目標,不重視為人類無法滿足的慾望設限,因而盲目追求經濟成長。他認為多數已開發國家,不需要再追求成長。他批評幸福經濟學錯誤依賴調查,雖然成功將政治的注意力從成長移開,但是自評的快樂,也是一個不理想的目標。
2014/10/25
德國人如何控制房價
這篇報導寫出了很多德國人如何控制房價的方式,其中不少方法我們台灣也有,如果房價還是無法控制,這些方式雖然感覺很獨裁、很共產,好像也只好試一試。
2014/10/24
提早不工作的紳士、君子或隱士《多少才滿足》
在當代自由資本主義的風俗中,光是要解釋人為何提早退休不工作,就讓人感覺尷尬。當代文化似乎鄙視不工作的念頭,「足夠了」是難以存在的感覺。追求最大效用讓人感覺不工作好像浪費了賺錢的機會。生產者的廣告無止境的鼓勵消費,讓人永遠都感覺買不夠。首富間無止境地比拼財產累積與奢侈消費。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風尚來鼓勵「足夠了」的感覺,估且稱為「提早不工作的紳士、君子或隱士」。
2014/10/23
理財規劃促成追逐的快樂《The Happiness of Pursuit》
《The Happiness of Pursuit》作者的追尋是在十年之內拜訪全球的每個國家,數字由192增加成193個國家。他認為這樣的追逐是快樂的,給人帶來意義,讓人覺得生命沒有浪費,不同人可以藉由不同參數而有不同的目標來追逐,彼此不需比較,而有個人特色。
2014/10/22
2014年有最多CFP持證人的金融機構
依據FPAT提供的資料,2014年有最多CFP持證人的金融機構,依據銀行、證券、保險來分三大分類,銀行的龍頭是台灣銀行,證券的龍頭是元大證券,保險的龍頭是南山人壽。
2014/10/21
微寄生與巨寄生《瘟疫與人》
這本書指出多數史書忽略的一面,瘟疫對歷史的重大影響,瘟疫的反覆出現讓人口下降的程度,往往還高於戰爭或屠殺的數量。在過去醫療科技不足的情況下,對抗瘟疫的工具只有一些風俗迷信,例如:發現一窩死土撥鼠就該搬家以避免不幸。最近從非洲再次傳出的依波拉病毒,相信在當代的科技與檢疫法規下,不會再發生過去動輒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人口死亡的瘟疫。
2014/10/20
訂閱財子學堂【ETF全球投資報】
全球ETF的數量與種類繁多,化繁為簡是我平常喜歡推薦的方法。另外一種方法則是持續關注全球ETF的新發展,從中尋找更為值得信任的投資標的。國內的ETF如果規模能變大,也有機會在管理費用上,逐漸追趕上全球ETF的低成本的效率,閱讀【ETF全球投資報】這一類的資訊,應該有助於了解國內ETF還有哪些改進空間。
2014/10/19
親子巧克力
隔天的親子巧克力課程,沒有使用模具,省下了自己將巧克力澆入模具的動作,主要使用用烘培紙做成的巧克力筆。並讓小孩發揮創意,畫自己喜歡的動物,或是畫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女兒畫了隻可愛的兔子,還加上一顆無花果,她說這樣才會好吃。卡通則畫了POPO醬,是她的日式娃娃。
標籤:
快樂育兒
2014/10/18
我的第一堂手工巧克力課
巧克力是我很喜歡的甜食,最近一回減重過程,也是用巧克力當作成功後的獎勵。巧克力的成份會給人腦刺激,產生舒服的反應,同時糖分也會提供血糖即刻上升的滿足。一直在想,要學會自己來作手工巧克力,網路搜尋一下,剛巧發現最近就有課,於是在學學文上了自己的第一堂手工巧克力課,希望以後能熟練這門調溫技術,常分享手工巧克力給身邊的人。
2014/10/17
讓自己的資本收入大於工資收入《21世紀資本論》
最近的熱門書中,《21世紀資本論》絕對是很重要的一本。它的主要結論之一就是,自古以來,資本的報酬率一直都很穩定,約有4%到5%的年報酬率。而一般上班族的薪資年收入,很少能夠每年以4%到5%的速度成長,因此以資本收入為主的最富人口,將會分配到越來越多的份額,而上班族工資收入為主的人,就會分到越來越少的份。
2014/10/16
該買從高檔下跌中的台灣五十嗎?
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很小心,因為沒有對每個人都合適的答案,看不同的閱讀對象,答案也有其限制條件,但是刻意要選一個正面表述的答案,可能也只是通俗文化中,凡事都想正向思考習慣的影響。我認為年輕人該買從高檔下跌中的台灣五十,原因是能建立長期的好習慣。
2014/10/15
淡水八里渡船之旅
上週帶女兒去淡水玩,從淡水捷運站走到渡船頭,吃了渡船頭旁有名的土耳其冰淇淋,老闆和她玩時,好幾次都沒能拿到冰淇淋,一直問老闆我的冰淇淋呢?也吃了旁邊的阿給。在阿給的三樓看到人們上下渡輪,她直說要去搭渡輪。那天實在太晚了,於是安排了昨天去搭到對岸八里的渡輪。
2014/10/14
把它們弄倒有何意義?養成台灣品牌廠對羽毛的珍惜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把它們弄倒有何意義?(應是指頂新集團)他贊成把他們關起來,但是卻擔心金管會負責監管銀行的債權會虧損,因此認為目前人民還不該把它們弄倒,可能是要等對方賠償,讓銀行的債權能確保,再來討論人民該不該抵制把它們弄倒。我來嘗試回答有何意義這題?
2014/10/13
台股下跌255點,繼續等待谷底出現
台股下跌255點,應該是上週五放假日美國股市下跌的反應,氣氛是會傳染的,而且經常觀察美股走向的機構投資人已經夠多,即使沒有什麼實質的壞消息,光是知道別人股市跌,就會影響到台北。
2014/10/12
對真實批判思考,勇於行動改造《失控的正向思考問題》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從自己罹患乳癌後,老是被人勸要更樂觀,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沒有證據顯示樂觀會治療癌症。她說美國文化充滿失控的正向思考問題(Positive Thinking)。怎麼說正向思考是一件失控的問題呢?她從基督科學教談到當前類似Joyce Meyer的電視佈道家,多半都是源自同期的正向思考(新思想)運動,教人只要心想就能事成,要不斷監視自己的負面思緒,並用正向思考排除它們。
2014/10/11
不去改變壞習慣,就必須全責承擔《The Power of Habit》
美國鋁業公司的改革,由對安全的注重開始,執行長利用這個經理與工會都不會反對的項目,來做為整個企業改革的起點,因為只要一個改變小贏,就能帶動其他項目的改進。他設計的新習慣是,以發生員工受傷為提示,該部門經理必須24小時內向他親自報告,提出未來改善的方案,以此為新的習慣,規定沒有擁抱此制度的人不得升職,做為獎勵。
2014/10/10
徹底相信《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
建立新習慣擺脫舊習慣,要靠維持相同的「提示」與「獎勵」,但改變行為。徹底相信則是建立新習慣擺脫舊習慣最難的一步。在匿名戒酒協會的十二條方法中,有多達七條談到對上帝的信仰,靠臣服於上帝的力量,來徹底相信自己可以戒酒。另外一個力量來自社群,匿名戒酒協會的每天聚會,讓你聽見其他酗酒者戒酒的見證,來堅定自己也能辦得到,減少疑心。
2014/10/09
規模效應與過半股權《永不放棄Grinding It Out》
麥當勞連鎖加盟事業創辦人Ray Kroc的自傳,他從小喜歡做夢,實現夢想讓他特別滿足。從最早的紙杯業務員,到創辦奶昔攪拌器的經銷商,最後52歲創辦麥當勞連鎖加盟事業,他都在實現自己要成為富豪的夢想,永不放棄,全力投入,負債累累,牢牢握住股權,直到公司成長到原本也難以想像的巨大企業。
2014/10/08
不愛學琴是老師有問題《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
作者洪雯倩認為,一位孩子如果不愛學琴,最有可能是老師的問題,找到適合的老師,等待適當的時間,我們都能為孩子培養出欣賞藝術美的感覺。從她在奧地利維也納市的經驗,建議我們可以如何改善婦孺的福利。
2014/10/07
減少發生落枕的機率
昨天在57健康同學會,看到飯店四個枕頭如何使用的段落,一位物理治療師吳定中,教了一個增加晚上睡覺時頸部脊椎支撐的妙方,感覺很有道理,晚上試用一下,似乎值得更長期養成習慣。
標籤:
健康
2014/10/06
改造習慣靠辨認提示和確認獎賞《The Power of Habit》
1993年從一位因病毒傷害患有失憶症的病人身上,證實只需要基底核,就能夠形成複雜的習慣迴路,即使病人完全無法思考回憶回家的路,但是基底核所形成的Chunking集組,還是能讓病人在出門散步後,自己回到家。這種基底核的習慣迴路,就像每天倒車入庫形成的熟練度,和第一次要用很多腦力去思考控制時不一樣,習慣一旦形成,執行就變得很輕鬆。
2014/10/05
女兒教我的一件新知識
那天去接女兒放學,老師要我問女兒今天摸過了什麼?女兒誇張地說她摸了蛇,原來是學校的教學課程,全校的學生都來摸了蛇,女兒在等別人都摸過後,在老師鼓勵下,摸了一次,不過大家還有再摸第二條蛇,她就說她不要了。
2014/10/04
多談夢想少談失望《盲信》
《盲信》的作者告訴我們,人多數的決定是依靠《快思慢想》中描述的系統一,依賴已經變成信仰的直覺和感受決定。如果想說服人走上信仰的橋樑,應該多了解信仰形成的要素。首先,你該掌握目標信眾的慾望和想要。多談夢想,少談失望。
2014/10/03
為什麼追求提早退休,難道不是為了自由
看到一篇網路討論區的留言,留言者說,已經賺到了三十年年薪的資產,想提早退休,卻又怕閒閒沒事做太無聊,想知道其他提早退休的人,都怎樣運用時間,供自己參考。我想這答案再明顯不過,一個人為什麼想提早退休,不就是為了自由嗎?
2014/10/02
東西這樣擺想說什麼?《擺放的方式》
物品的擺放算不算是一種溝通呢?繪畫、攝影和櫥窗的擺設,都和物品如何選擇與如何擺放有關,雖然有些攝影作品看起來自然而渾然天成,也有不少作品明顯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斧鑿的痕跡,特別挑選的東西出現在不常出現的地方,呈現不同的角度,讓人產生特定的聯想。
2014/10/01
五分之一投資台灣五十《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
如果是我,我應該會建議至少二分之一的金融資產投資於台灣五十。不過,《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中推薦他的讀者群,也就是決定要賺差價,經常低買高賣但不當沖的這類型股民,至少將五分之一的操作部位,投資於台灣五十ETF,他認為這一定會提高績效。
2014/09/30
只問功勞不問苦勞《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
在《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書中讀到一句有趣的話,他說:「公司永遠只問功勞不問苦勞。」讓我聯想到功勞和苦勞的差別,以及之前讀到維京集團老闆的找人原則,他的原則也許可以稱為樂勞。
2014/09/29
讀《跟著董事長挑民宿4》
在圖書館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就借回來看。戴勝通原本是製帽外銷的老闆,最近的事業卻是在這一系列的《跟著董事長XXX》上,好像昨天那本書的作者田臨斌(老黑),似乎也是把退休後的日子,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旅行與寫作上。
2014/09/28
讀《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作者田臨斌(老黑)。在45歲時離開上班族的行列,先是留在北京,後來搬回台灣,選擇了高雄定居。剛開始每年花一個月旅行,現在約花三個月。最近還去了一趟環球郵輪。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的職志,用寫作的創作來滿足對心流(FLOAT)的需求。
2014/09/27
PIMCO創辦投資經理人Bill Gross離開
這實在是很奇怪的新聞,Bill Gross在PIMCO數十年,從公司創辦時就在的人,怎麼會可能自己離開,最有可能就是即將失去舞台,或是意見和目前的大股東衝突。安聯Allianz是在2000年的時候,收購了70%的PIMCO,剩下的30%則是在原本的母公司Pacific Life Insurance 。推測這時候Bill Gross應該就已經在PIMCO沒有可觀的持股了。
2014/09/26
勇者也許活不久但不會虛度此生《袒裎相見》
這本《袒裎相見》的作者Richard Branson是處子(Virgin)集團的創辦人,他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創業,先是從發行雜誌起家,然後切入CD音樂光碟的郵購事業,再創立錄音室與自己的唱片公司,就這樣一路增加集團的多元經營,可以說是大型企業的異數,不走垂直整合或水平擴大的路線,卻還能頻繁成功,真是很特殊。
2014/09/25
讀《人與土地》
阮義忠說他喜歡照片中有人,因為這樣的照片比較耐看。這本書《人與土地》除了他的黑白照片,還有他所寫的紀錄文字,有些是當初拍照的故事,有些是他延伸照片上的情緒,回憶自己的故事。
2014/09/24
讀《黃日燦看併購II》
由於黃日燦是一位被稱為併購大師,專門協助企業併購的律師,他的專業與收入都來自於更多的併購。因此閱讀他的書籍,應該要考慮他的角色,來作為理解調整的基礎。有趣的是,他在導讀中也說,併購成功的案件,不到三分之一,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心中併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2014/09/23
略讀《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
可能是內容太過龐雜,這本《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只能略讀。作者想講的是現代的知識融通趨勢,很像過去的文藝復興,相信理性思考可以發現真實世界的規律,找出統一的理論與解釋,進而可以掌握理解全世界,並作出正確的選擇來改善。文藝復興的理性萬能,遇上浪漫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許多年代之後,如果能再次融合分隔的各學科,我們正面臨有重大新發現的可能。
2014/09/22
北投的青鳥
前幾天,在北投上清宮附近的山路,看到好多輛車停在山邊,路邊則站了一排手持望遠大砲鏡頭相機的人,他們面對著外面一段老樹和橫掛的電線瞄準,開車經過他門身邊時,隱約可以看見一隻深色的鳥停在電線上。
2014/09/21
一位只想活到75歲的醫生
臉書上一位大學時的朋友分享了一篇極為有趣的文章,是一位只想活到75歲的醫生寫他的理由和方法。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至少無止盡地延長生命,不該是不加思索就接受的目標。就像之前閱讀過安寧治療與NDR的書,現代醫療不計一切延長生命,應該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
2014/09/20
靜坐Meditation《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
今天在Livehouse.in用手機看了一場天下雜誌主辦的楊定一的演講直播,內容是分享他與女兒楊元寧的新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他說能與女兒一起出書,讓回想起三十年前和自己的父親一同研究出版論文的往事,是很感恩的一件事。
2014/09/19
花謝花會再開《老年之書》
讀這本回顧東西方,關於老年文章的《老年之書》,讀到很難過。裡面不開心的故事,數量遠比開心的多。老年是一個身體不斷衰弱的過程,少數人能延緩它,多數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等待那不可避免的。因為習慣了活著,而害怕改變與失去,只有等到活夠久了,才能感覺到也許這終點也是解脫。
2014/09/18
動機諮詢的會談工具(OARS)
Oars是划船的槳,英美語系的國家喜歡用縮寫,來幫助記憶一組概念。很像我們國中時期為了背週期表或帝王順序,所編出的同音順口溜。通常會努力編出一個本身也是有意義的縮寫字。如果你到外商公司上班,幫自己的計劃、專案,編一個這樣的縮寫,通常能得到外國老闆的注意力。
2014/09/17
一種可能改善財務健康的策略(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前幾天讀到Ariely對理財教育的悲觀看法,他認為社會想要大幅度改善財務健康,擴大理財教育的投資是浪費且無效天真作法,這似乎和各國逐漸將理財教育放入國民教育的趨勢相反。他認為輕推(Nudge)的做法固然不會犯錯,但太保守,效果不夠好。建議法令強制規定禁止人有不負責的財務行為。
2014/09/16
獨自越過山丘的女兒
剛讀到一篇文章提到李宗盛,回想起他的一首〈山丘〉,用越過山丘來形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追尋目標,超越目標。很開心,有這麼一位歌手,高中年輕時聽他的情歌,中年聽他回憶人生的歌。
2014/09/15
立法禁止不負責任的財務行為
看到一篇有趣的報導〈上過財經課…退休規畫 未必加分〉,講到Dan Ariely的Project M研究報告,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也有點害怕政府會以此作藉口,更大幅限制個人的自由。基本上,他的研究顯示多數人是不理性的,因此解決方案是讓政府理性地強制規定所有人的選擇。問題是,由人組成的政府難道不會有一天表現出不理性嗎?
2014/09/14
露營裝備可以給我什麼理財啟示
剛從第一次露營回來,開始讀其他人購買露營裝備的網路文章,其中有一篇,讓我聯想到過去看過的一段STUFF脫口秀。給自己打個預防針,不要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借錢去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來給自己不關心的其它人好印象。
2014/09/13
初次露營(新竹起初露營區)
雖然爬過山,當過兵,不過我從沒露過營。印象所及,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大學某次社團出遊,雖然帳篷搭了,不過所都擠到僅有的一間奇怪的飛碟太空船小屋內,或是外面聊天跳舞。
2014/09/12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201408
最近公佈了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2014年8月的統計來到105,是近兩年的高點,但是還不算最高,2011年1月曾來到更高的130。不過2011年的台股報酬率是-18.5%。
2014/09/11
讀《The Uncommon Reader非普通讀者》
偶然在圖書館的架上借到這本《The Uncommon Reader非普通讀者》,很久沒有讀小說,剛巧這本是談讀書這件事,而且書又很小本,勾起我借來讀的意願。沒想到初期的好讀易讀,好久沒有讀書讀到發笑出來,小說作者Alan Bennett的功力相當之好。
2014/09/10
不是每個人都該上大學
讀到一篇美國的文章,對大學畢業生與未就讀大學者的所得統計,一如預期的大學畢業生的中位數所得高於未就讀大學者,而且從1970年到2013年,基本上有漲有跌,大致的所得變化趨勢,扣除通貨膨脹後,是很平穩的。
2014/09/09
由奢入儉難之例子
多數人應該都能理解「由奢入儉難」這句話,每位中年人的生活經驗中,應該都不乏幾個能讓自己體會這觀念的事情。我就來貢獻一個例子,給年輕人看看笑話,節省支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4/09/08
高資產退休老人的困擾
讀到一篇有趣的理財文章,他居然鼓勵要多花錢,而且還是對退休的老人。好像有點道理,但是如何掌握那個平衡點,真的是蠻難的,畢竟如果有所閃失,總是寧可是剩錢沒花完,而不是花完了還沒上天堂,少花點總是能提高安全感。
2014/09/07
老年的四個缺點《老年之書:思我生命之旅》
古羅馬人西塞羅(Cicero)在論老年中舉出老年的四個缺點:無法從事積極的工作、身體變弱、奪去幾乎所有的感官之樂和讓人離死不遠。
2014/09/06
重新入手的微單眼相機
從大學以後,幾乎沒有再拿起過單眼相機,也許是因為相機進入數位的時代,和自己一開始熟悉的膠卷底片沖洗差距太大,有一種奇怪的不協調感。也許是大學生活裏舞蹈取代了攝影占據了寶貴的閒暇時光。也許只是因為拍照不再是年輕靈魂的願望了,不過欣賞精采的攝影作品,倒還是一直是件美妙的事。
2014/09/05
改善財務《The Total Money Makeover》
Dave Ramsey認為改善財務的關鍵是專注在單一一個目標,而不要嘗試同時想完成多個目標,而且不需要太過注意最佳化,因為改善財務的關鍵大部分是在行為的改變,而不是如何最佳化到極致。如果你真得那麼厲害,那麼會算,哪裡會需要改善財務呢?因此改善計劃的重點是堅持一套簡單的順序,每一個步驟一定要完成,才能做下一個步驟,一有偏離,也要從較前面的步驟先補回來。
2014/09/04
勇敢開始理財
如果你一直做相同的事,情況不會改變。你想要不曾擁有過的東西,你就得做從沒做過的事。運動員所承受的痛苦,往往遠超過一般病人的痛楚,但是運動員可以自願地去忍受這些身體的痛苦,只要他心理上知道忍受痛苦是有意義有目標的。
2014/09/03
變富裕沒有秘密但並不容易《The Total Money Make Over》
多數讓人變富裕的觀念,並不是秘密。要花得比你賺得錢少,算哪門子的秘密,但是要切實做到並不容易。如果我將自己的理財順利,歸功於十多年來都維持很接近50%的儲蓄率,這絕不是追求短期致富者心裏想聽到的秘訣,一般人想要更簡單的方法,但是我只知道並不容易的方法,如果方法很容易,早就滿街都是有錢人了。
2014/09/02
送小朋友去上幼兒園
送小朋友去上學了,半天班,捨不得,心情有些複雜。知道她應該到了想要有朋友的年紀,幼兒園能夠提供長時間穩定的友伴關係,是父母本身怎樣努力陪伴,都不一樣的刺激。和前一次兩人都還在上班時,不得已要送托嬰中心完全不一樣。現在,我寧可自己帶,也不想逼她去上幼兒園。
2014/09/01
一無所有卻因自由而萬事俱足《愛與自由》
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女子,蘇聯入侵匈牙利後逃出,她說出這句讓我感動的話:「一無所有卻因自由而萬事俱足」。Maria Gomori最後入籍成為加拿大人,四十多歲和兒子一起進大學,就讀社會工作系的碩士學位,接觸家族治療後,成為國際上家族治療的重要主持人。
2014/08/31
腦癌銀行家的理財建議《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The Investment Answer》
知道自己罹患腦癌後,決定放棄積極治療,除了與家人相聚,用最後的一段時間與精力,險出這本簡短的小書,淺顯地寫出幾個建議,留給世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投資法則。
2014/08/30
帶孩子看踢踏舞表演You & The Day & The Music In Taipei City
帶三位小孩,四歲、六歲、十歲去看踢踏舞表演You & The Day & The Music In Taipei City,很神奇地,小孩們很喜歡這場演出,對Pori 和鋼琴手搭配一來一往的對仗印象深刻,和Rhythm K合照時笑得合不攏嘴。真是讓人欣慰,否則週六下午開車塞在路上,實在需要一點耐心。
2014/08/29
欣賞踢踏舞表演Asian Age搖擺時代
今晚去欣賞台北替踏舞節的第一場踢踏舞表演,Asian Age搖擺時代。我很喜歡,感覺上如果加上啤酒與美食就更完美,也許我是有點懷念西門町的西餐廳表演,今晚的幾首中文老歌,例如:玫瑰玫瑰我愛你,真得會引人懷念搖擺樂的旋律。
2014/08/28
讀《男子漢的本質Y:The Descent Of Men》
人體發展的預設狀態是女性,男人的Y染色體促成性腺發育的差別,而性腺產生的賀爾蒙主導其它性徵的發育,性格的發展。老男人的身體往往女性的潛質又會顯現出來,聲音不再低沉,兩性的老人都會變得比較中性。
2014/08/27
台北股市再次接近9500
這種感覺很奇特,股市指數再次來到今年9500的高點附近,隨時都可能再創新高,卻有事不關己的感覺,最近這些年,從來沒有持股水位這麼低過,接連錯過這麼多個上漲的月份、季度、年份,如果需要向什麼人報告為什麼?我想一定會很難熬吧!
2014/08/26
讀《我是612我當包租公》
作者蔡志雄律師,因為要自己執業而想買法拍屋,錯過千挑萬選的房子後,從仲介買到辦公室,該辦公室沒有車位。後來仲介賣他一間有車位的套房,並建議他把套房出租,自此,612決定以包租公為律師本業以外的投資事業。
2014/08/25
讀《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
我不確定作者呂世浩在這本書中的論點,是否已經成為當代主流的論述,不過這個面向的論點,似乎並不是過去高中時期上歷史課有聽過的,感覺滿有趣的。如果歷史都這麼教,應該不會像回憶中這麼無趣。
2014/08/24
巴菲特與美銀
現在我們可以說,這次2008的金融風暴顯然已經完全雨過天青。最近一篇報導,顯示了巴菲特在這段時間對美銀的投資方式。報導說,巴菲特擁有的美銀權證(warrant),能以每股7.14元買進7億股,由於目前市價16.22元,估算潛在利潤已經有63億美元。
2014/08/23
硬要快樂的三個秘訣《Hardwiring Happiness》
不同於《快思慢想》把人腦比喻成兩個系統。Rick Hanson將腦比喻成三個系統,一個用恐懼驅使我們去尋找安全(safety),一個用渴望幫助我們堅持到底建造夢想(satisfaction),最後一個用同理心幫助我們愛人與感覺被愛(connection)。因此,快樂的秘訣就在滿足這三個系統的不同面向。
2014/08/22
拿掉踢踏聲的踢踏舞還是舞
昨天去參加臺北踢踏舞節,選擇了Melinda Sullivan的課程,爆滿的教室,可見Melinda的熱門程度。她選擇了一首巴西音樂,想告訴大家,踢踏不是只能和爵士或美式嘻哈音樂搭配,和其他音樂也很有趣。
2014/08/21
如果升息打房會誤傷經濟
央行最近釋出如果明年美國開始升息,我們也可能跟著開始升息做為因應的訊息,相當於是對市場預打預防針。這些年房市上揚,要求央行升息或匯率升值的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過央行選擇的都是選擇性貸款管制,而不願升息打房。
2014/08/20
讀《生死謎藏》
因為柯文哲的文章,而去找了這本黃勝堅口述的《生死謎藏》,他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臨終醫療,也就是判定病人是否屬於末期,一年內如果死亡,醫生不會感到一絲驚訝的情況下,臨終醫療是否能因家屬與病人的選擇,而從拼求生改成拼尊嚴。
2014/08/19
上班族的真實與虛幻
如果你是上班族,我想能早一點看穿上班族職位的真實與虛幻,應該有助於你人生的重要決定。前幾天,聽到老朋友的話,讓我有些聯想,希望對年輕上班族有些幫助。
2014/08/18
高中同學歡聚
一位派駐英國的高中同學,一位移民美國的高中同學,很難得湊在同一個時間留在台灣,好開心的一個晚上,好多年沒有邊喝邊聊得這麼放肆,好像在老同學面前,還會表現出哪種高中生時期,肆無忌憚、口無遮攔的行為。
2014/08/17
退休該逃離到鄉村嗎?
前幾天看到一篇李偉文的退休報導,說他找了十多位老朋友,要在台南蓋老人住宅。早上在BBC頻道看到一部「逃離到鄉村Escape to the Country」,介紹一對英國夫婦,想在鄉村找一棟夢想中的房子。對每一個人而言,什麼才是退休居住的好選擇呢?很值得反覆思考。
2014/08/16
戰勝貧富差距之世襲
最近公布台灣的貧富差距有略為縮小,不過這個程度的改變,大概很難讓貧窮者對政治滿意,但是寄望選票能完全解決這個差距,似乎也是高估民主政治的力量,民主如果能避免獨裁,就已經發揮了它的價值。
2014/08/15
投機造成狂潮與泡沫《貪婪時代》
讀完《貪婪時代》中近代的狂潮與泡沫,很清楚地,是投機的行為造成了這些巨大的傷害,原本只是少數的投機客,最後,很多ㄧ般人都被感染而加入瘋狂的行列,泡沫後,雖然投機客也沒有好下場,但是被被感染的普通ㄧ般人,往往是最悲慘的ㄧ群,投機客的附帶損害。
2014/08/14
哪個比較保守,殖利率5%或6%?
哪個比較保守,殖利率5%或6%?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給的條件不足,要看你操作的方式,答案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假設下會相反,有時候殖利率5%保守,有時候殖利率6%才是保守。
2014/08/13
增加理財意志力的五大方法
Kelly McGonigal在Google的演講中,整理出增加意志力(Willpower)的五大方法,她說的意志力是指我們腦中都有兩個自我,ㄧ個短視的自我,ㄧ個更好的自我,意志力就是讓我們能做出選擇成為更好的自我的力量。對理財而言,就是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的協調,克制ㄧ點現在的享受,為未來的享受儲蓄投資。
2014/08/12
不要相信壓力有害
今天羅賓威廉斯離開的消息充滿了各個媒體,尤其西方媒體更是深入報導憂鬱症,以及如何對抗憂鬱症的方法。憂鬱症並不是和喜悅相對的悲傷,而比較像是空虛與冷漠的感覺。讓我聯想到前幾天聽的一段TED演講,雖然談的只是簡單的壓力,不過,研究的不斷進步改善,應該還是有機會幫助困境中的人類。
2014/08/11
窮人不該存錢
窮人不該存錢,陳毅夫這點子真是令人驚奇。他的邏輯是窮人不去存錢,房價就會下跌,銀行就會破產,很多中國目前的僵局問題就能解決。窮人不去存錢,都把錢提出來,相當於銀行擠兌,銀行資金短缺,無力放款,需要貸款的高價格資產就缺乏買盤,ㄧ旦價格跌,就可能造成銀行虧損。這能解決的是大量資金被挪用在房地產上,而房地產失去流動性的困境,讓某些資產下跌,某些銀行破產,就能釋放部分資金回到實質生產力的投資事業上。
2014/08/10
南海公司泡沫的換股架構《貪婪時代》
英國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由於牛頓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而著名,他能算出天體的運行,卻沒辦法理解南海公司的股價為何會如此暴漲,他也在再次買進後因此虧損嚴重。《貪婪時代》中寫了南海公司這個事件中最複雜的換股架構,藉著這個經理人故意讓人難懂的發行策略,吸引了無數只是貪婪股價快速上漲的人來投機。
2014/08/09
亞當史密斯定義的投機《貪婪時代》
在《貪婪時代》中讀到一些有別於葛拉漢分辨投資與投機的定義。亞當史密斯定義的投機者是指從事不正常、非現成或大家熟知的生意的企業家。哪門生意有獲利潛力就投入,ㄧ旦利潤減少立刻跳到另外一行。
2014/08/08
個人理財的謬誤《Pound Foolish》
先前以為《Pound Foolish》作者Helaine Olen是在攻擊個人理財觀念沒有幫助,略讀之後,原來她是想說個人理財風潮是一種謬誤,美國人過度重視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反而疏忽了社會安全網的增加,和所得分配差距擴大的困境。
2014/08/07
腹瀉防止脫水的糖鹽水
昨夜嚴重腹瀉,回想起某書中有提到,腹瀉脫水嚴重是許多非洲兒童的死因,後來研發出很容易自己配置的電解質溶液,便宜的解方,卻是救了很多衛生環境不佳的非洲兒童。依據這個網站,口服的糖鹽水溶液,是在一公升的水中,加入六茶匙的糖,和二分之一茶匙的鹽,均勻攪拌,太濃不好,稀一點則沒有關係。
2014/08/06
Bernstein的退休提領率建議《The Investor's Manifesto》
作者Bernstein認為對65歲退休的美國人,絕對安全的退休提領率是2%。這表示你在退休的那一年花費退休準備帳戶的百分之二,之後每年的花費預算則按照通貨膨脹調整。
2014/08/05
樂透彩和IPO股票公開上市類似之處《The Investor's Manifesto》
作者Bernstein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購買樂透彩,不是因為樂透彩的真實財務期望值,因為期望值是負的,多數購買的人根本沒算過樂透的期望值,少數知道期望值卻還繼續不斷買下去的人,為了是樂透彩所提供的娛樂價值,它讓你能夠去想像萬一中了後,能大筆花錢的快樂,這種期待所帶來的快樂感,就像很多其它原始欲望的期待一樣的真實。
2014/08/04
衡量風險承受度的一個妙問題《The Investor's Manifesto》
作者Bernstein認為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股債比,而股債比除了和年齡相關(或者說跟人力資本相關,和你還會有工作收入多少年相關,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你的風險承受度,他提出一個衡量風險承受度的妙問題。
2014/08/03
是電腦造成貧富差距嗎?
從事低薪工作的人為什麼不努力向上呢?人往更高階的工作追求不是很自然的嗎?當我們看到貧富差距擴大的統計,是不是也會懷疑為何這些人不力爭上游,怎麼不去找更好的工作呢?《世界既簡單又複雜》中提到一個現象,也許是中產階級消失的原因之ㄧ。
2014/08/02
讀《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是鯊魚可怕還是大象更危險?在兒童卡通中,鯊魚往往很可怕,大象卻常常很可愛,但實際上全球一年中因鯊魚而死的人只有個位數,因大象而死的人卻有上百人。
能從災難死裡逃生的人 《世界既簡單又複雜Simplexity》
怎樣做可能從災難中逃出呢?看到高雄的氣爆事件,聯想到最近讀的一本書《世界既簡單又複雜Simplexity》,其中有一個章節講到911事件中某位上班族的逃生故事,以及後來檢討摩天樓避難路線設計的發現。如果能收集採訪逃出高雄氣爆者的故事,加以分析,也許能夠提高民眾的災難逃生機率。
2014/07/31
讀《魔球投資學More Than You Know》
作者Michael Mauboussin在《魔球投資學More Than You Know》中強調投資哲學的重要,我想他說的是投資的策略,他所舉的例子是更理性地依據期望值來思考,一般人重視勝率,投資優秀的人不只預估機率,更重視報酬率,即使認為70%會漲,但是若下跌的幅度可能大於上漲的幅度,你還是應該放空而非買多。
2014/07/30
2014/07/29
台南晶英酒店之旅
也許是我的問題,老是沒有預約餐廳。或者是台南也是跟台北一樣的天龍國,願意花錢上餐廳的人,遠超過餐廳的容量。也許只是經濟太熱,股市漲太多。這天游完泳後,七點鐘想去飯店的robin牛排屋,卻沒有位置,就像上次去宜蘭晶英吃不到烤鴨一樣,無言。
2014/07/28
大學提供一個思考未來的機會
讀到一篇討論美國頂尖私立大學的文章,作者批評頂尖私立大學為了募款,實際上招募的低所得家庭學生數量不夠代表性,招生的條件偏頗,讓高所得家庭更容易進入頂尖私立大學,而聚集智能菁英的學校,沒有教導學生思考人生,只為學生就業提高薪資做了準備。
2014/07/27
匆忙人生的視覺暫留
週日送家人去教會兒童主日後,找了一個路邊停車位,在捷運高架軌道下的公園,開始我十五分鐘的日曬緩慢呼吸步行,這個方法是我整合幾本書籍的建議後的結果。
2014/07/26
讀《思想與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殷海光,《思想與方法》雖然有些文章可以感覺到寫作時所在的環境是在民國初年,但是這些道理,似乎到了現在,媒體輿論中還是有他當初所對抗的世俗觀點。
2014/07/25
讀《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
這本書影響我蠻大的,可以說是自己開始理財規劃的動機。接觸《富足人生》的時間比去讀台灣認證理財顧問課程(CFP)還要早。許多從這本書來的觀念,也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對我的觀念造成影響,很值得一讀再讀。
2014/07/24
大人不是都很有錢嗎?
大人不是都很有錢嗎?雖然只是女兒四歳的一句童言,讓我警覺到,女兒已經開始對生活中的金錢形成自己的概念。這顯然不是我想給她的概念,而是她自己從觀察中歸納出的結論。畢竟,在小孩子的世界觀中,小孩沒錢但大人都有錢,也不能算她歸納錯誤。
2014/07/23
2014/07/22
和女兒的排球賽之旅
幾週前,嘗試約女兒去看一場免費的排球賽,但被她拒絕。一直念念不忘,想找個機會再試試排球的吸引力。這週日下午的中華台北對日本亞青女排賽,再一次約她,原本前一天已經同意,當天又再次爽約,只好自己出發,還好週日下午的好時間,住附近的高中同學全家倒是全員出席了,能夠邊聊邊看球,感覺也很不錯。
2014/07/21
讀《揭開皇后的面紗The Economics of Innocent Fraud : Truth For Our Time》
作者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2004年他九十六歲時,出版這本小書《揭開皇后的面紗The Economics of Innocent Fraud : Truth For Our Time》,提醒人們要面對這個時代的真實經濟現象,他稱世俗的觀點為無罪的詐欺(Innocent Fraud)。最主要的訊息是,當代經濟的主宰者不再是資產的擁有者,而是大企業的經理官僚組織,經理人已經大權在握,所有權人(股東)的角色只是象徵性質。
2014/07/20
讀《在簡單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幸福》
作者Tammy Strobel原本在基金公司上班,雖然待遇不錯,卻深陷負債,她發覺這是因為自己愛大鑽石,開車通勤,買大房子所造成。父母也算是小康以上,但她從來沒有向父親拿過錢,她選擇的解決之道是簡化生活,賣車改騎自行車,逐步賣掉或送掉東西,搬進一個停車格大小的迷你房子中,她認為快樂不是依靠買東西,而是建立更深的人際關係,加入社群,和分享自己的能力。
2014/07/19
軍公教退休待遇可能改進嗎?
軍公教退休年金的改革恐怕不樂觀,也許過去軍公教的待遇低,但是目前的軍公教退休待遇實在遠遠優於一般勞工或高階勞工,而且取巧的人和方法也多,即使不能調低,至少應該減少取巧的地方。每位想選贏的人,都會想說服軍公教,但軍公教立場一致,要降低軍公教退休待遇的人,怎麼可能說服軍公教投他。只有台灣陷入類似希臘的財政窘境時,才會有機會。
2014/07/18
讀《肯恩費雪教你看懂投資市場Markets Never Forget》
肯恩費雪Ken Fisher的新書,寫在2008的金融風暴之後,挑戰一般人的觀點,他希望大家真的記住,這次的金融資產市場泡沫和過去沒有不一樣,只是一般人健忘或是從來不讀金融歷史。
2014/07/17
預約快樂時間,建立快樂習慣
在TIME網站讀到一篇回顧整理如何讓人生快樂幸福一點的文章。我想它的核心訊息就是「預約快樂時間,建立快樂習慣。」別讓生活像自動駕駛一樣,只會機械式地回應環境的要求,要去設計自己的生活,讓人生更快樂幸福。
2014/07/16
脫離上班族生活之後
當你脫離上班族生活,不再依循上班族的價值觀,不需追求最有效率、生產力最高的方式來增加利潤後,你會想要將熱情放在什麼上面呢?是到極地拍照嗎?還是努力當位好父母?
2014/07/15
很難得到的平均報酬率
Ken Fisher在《Markets Never Forget (But People Do)》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很容易被股市報酬率的平均值所愚弄,因為你很少有一年會得到平均報酬率。他所舉的資料,S&P500的總報酬率,從1925/12/31到2010/12/31,平均的年化報酬率是9.8%。如果你因此以為你會經常得到10%的年報酬率,那你就是被平均值所騙到了。
2014/07/14
讀《先問,為什麼?Start with Why》
作者Simon Sinek認為許多優秀的企業與品牌,之所以能夠號召員工,以及維持超高的顧客認同度,是因為創辦人與企業文化能夠「先問,為什麼?Start with Why」,訴諸員工與顧客做決定時的直覺,而不是如何做與做什麼的細節。因為人的決策主要倚靠直覺,或說系統一較為原始情緒與平行運算的腦部,能夠讓員工與顧客感覺對了,相信這就是我認同的形象,則員工會努力合作,顧客會忠誠不變。
2014/07/13
快樂退休的七個特徵分析
這種退休問卷的分析,似乎只能發現相關性,但是沒有辦法確認因果。如果你剛好符合,也許可以推論自己會快樂退休。如果需要勉強努力去符合條件特徵,則不見得一定能得到快樂。以下是作者列出的快樂退休特徵。
2014/07/12
讀《金融狂熱簡史》
作者John Kenneth Galbraith說,金融狂熱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一般人太容易健忘。金融狂熱來自於對價格上漲的期待,輕鬆快速致富,吸引更多人認為這些致富的人比較聰明,深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跟進槓桿操作追逐價格的上漲,直到在也沒有新的人可以加入時,泡沫就會瞬間破滅,即使有人想護盤也無力回天。
2014/07/11
讀《日野原醫生 樂活百歲》
讀完《日野原醫生 樂活百歲》後,我很懷疑這算是很美好的百歲生活嗎?他本人似乎樂在其中,因此,很難說不是。頂多能說不是適合每一種人吧! 日野原醫生到百歲還繼續擔任醫生,不但看診,還經常四處演講,推廣他認為重要的世界和平觀念,以及老人臨終醫療。
2014/07/10
你的投資成功不全是你很努力或決策高明
為何重視基因對投資與成功的觀點對社會有利?人很容易自以為是,尤其是創業成功,或是投資賺大錢的時候,而且不只是本人,連週遭的人也會以為成功者天縱英明,幫他編造成功的秘訣,與努力的小故事。其實,很可能一半是時機湊巧,另外一半是他的基因運氣好。
2014/07/09
基因會和投資有關嗎?
一個人投資能成功,會不會大半是取決於他的基因呢?當然,就像決定性格的基因可能有上百種,許多基因都參與和性格相關的化學反應,可能是直接的蛋白質,可能是反映所需的酵素,也可能是觸發神經元的受體,或抑制神經元的感受,即便只到哪些基因相關,複雜的組合也會讓分析幾乎無法事先準確判斷,到底怎樣的基因有利於投資成功。
2014/07/08
最好的投資機會是在恐慌之中
現在的股票市場重回9000點,怎麼看,都不是在恐慌之中。最近幾年中最佳的買點就是2009年初的恐慌時期,現在投資股市只能獲得普通的報酬,甚至可能是偏低的。投資人最大的問題是健忘,即便只是幾年前的事,我們也沒有辦法清楚記得,更別說記取教訓。
2014/07/07
追隨熱門產業投資的困難
挑選未來成長最為看好的產業來投資,是很多人愛用的方式,但是這是一個很難成功的方法。原因是當你注意力放在產業是否能夠成長,未來是否一片光明,往往同時就是會忽略價格的影響,即使產業真的成長,利潤卻不見得能跟上,更何況你可能付了太貴的錢去買。
2014/07/06
達成階段性減重目標
減肥和理財都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因為現代的生活似乎和人類天生基因設計的生活不同,讓很多人都有文明病。現代的生活也充滿了財務的誘惑,讓健全的理財有許多環境阻礙,物質主義讓人過度消費,累積過多的東西。好開心,今天自己達成了階段性的減重目標。
2014/07/05
2014ETF指數化投資研討會
今天去參加2014ETF指數化投資研討會,元大寶來的林忠義分享了許多國外法人研究ETF指數化投資的資訊,內容相當豐富,連我都感覺有很多沒看過的訊息。
2014/07/04
2014/07/03
為什麼人們不接受理財規劃?
讀到Ronald Sier說他在理財規劃產業所發現的事實,把它分享出來,希望能促發 家思考一下,似乎在台灣也發生同樣的情況,人們似乎並不對理財規劃產業有什麼濃厚的興趣,只有顧問認為這是未來的希望。
2014/07/02
Fb臉書的旅遊轟炸
社交網站是個很值得研究的東西,社交是健康快樂生活的必需部份,人基本上就需要有社交生活,Fb臉書讓我們能夠不出門,就簡單交換一些類似社交活動的訊息。就像見面聊天時看看朋友拍的照片,你當然會稱讚與了解一下朋友拍的旅程,聽朋友分享一些旅行的回憶。不過有些時候,大家有志一同,都在暑假前出遊,卻感覺像是Fb臉書的旅遊相片轟炸。
2014/07/01
台灣五十報酬指數五年報酬率20140701
以2014年7月第一個收盤日來計算,過去五年台灣五十報酬指數由5765到9979,持有五年報酬率73.1%,年化報酬率為11.6%。兩位數的報酬率算是相當不錯的。
2014/06/30
台灣五十成分股之過去五年平均盈餘本益比20140627
延續昨天對台灣五十成分股現金殖利率的觀察,依據2014/06/27的收盤價格計算市值,除以過去五年2009到2013稅後盈餘的平均,目前台灣五十成分股過去五年平均盈餘本益比為22.1。
2014/06/29
台灣五十成分股現金殖利率20140629
上週中央銀行會議後,維持重貼現率在1.875%不變。一般定存的利率和類貨幣型基金的報酬率,大體上會與央行升降息趨勢相同,五大銀行的平均放款利率為1.801%。觀察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股票的股息殖利率和無風險的定存利率的相對關係。
2014/06/28
房價為什麼不容易跌
前些天,聽CFP持證人王澤仁,分享他認為房價不容易跌的原因,相當有趣,他說每位持有自用住宅者都想賣得比鄰居貴一點或一樣的心理,才是房價不容易跌的主因。實價登錄和口語相傳,讓一個高價賣出的案例,很容易就變成該區普遍性的上漲。
2014/06/27
《富爸爸窮爸爸》遇上孩子想買車
孩子上大學,想富老爸買輛車當禮物,你這位富爸爸雖然負擔得起,你會怎麼做呢?《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清崎在書中舉了一個方法,值得參考。
2014/06/26
自用住宅是負債不是資產《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中除了「富人不為錢工作」這個有黏力的觀念,另外一個瘋狂吸引腦袋的點子就是「自用住宅是負債不是資產」。這點子很符合創意黏力學的「意外」原則,從經濟或會計領域的語言來說,不動產是資產,說自用住宅是負債不是資產,意外的驚奇吸引人的注意力。
2014/06/25
《富爸爸窮爸爸》之富人不為錢工作
重讀這本1999年的經典之作《富爸爸窮爸爸》,當年這本書極為暢銷,也是激勵我脫離上班族生涯的書之一,雖然整本書像一部小說,說得道理也並不多,但只要讀完這本書,能夠體會不要永遠甘心當位上班族,並能下定決心去行動,應該就是收穫良多了。
2014/06/24
用無知之幕看十二年國教
所謂「無知之幕」是說如果不參考自己目前的條件,你會如何設計社會的制度。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十二年國教是往合理的方向前進,雖然不少自覺子女受害的家長出來抗爭,讓輿論偏向指責十二年國教的缺失。
2014/06/23
老年獨立生活的困境
獨居老人的故事經常在國內媒體報導,不過即使不是獨居的老人,一起退休的老夫妻也是有些漸進的困境。剛巧讀到這篇美國人的報導,身體的逐漸老化虛弱,原本四十歲做來毫無問題的事情,五十歲可就不一樣了。
2014/06/22
人作為基因交通工具的目標
讀完《23對染色體Genome》,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目標這個問題。如果人體是基因複製的交通工具,人終究老死,只有基因能更長久地被複製下去,繼續存在地球上。作為人的目標,是否就只是善盡基因為我們設計的功能。
2014/06/21
退休成功男人為何容易生病
《23對染色體Genome》在第十對染色體這一章,試圖為退休男人為何容易生病作出解釋,雖然很難確認這個推論是否為真。作者Matt Ridley介紹了第十對染色體上的CYP17基因,它是人體將膽固醇轉換成可體松與睪固酮所需的酶的配方。
2014/06/20
讀《23對染色體Genome》利己的偽基因
《23對染色體Genome》讓人大開眼界,雖然作者Matt Ridley只是在每對染色體挑出一種基因來講它被發現的故事,情節卻是如此的吸引人。其中第八對染色體的故事促發了我的聯想,也許是因為自己的煩惱。
2014/06/19
基金定期定額規模尚未回復到之前高點
前幾天讀到一篇報導,提到2014年5月台灣股票型基金的淨值增加2%,雖然標題是些逆勢增加,但是5月應該是股市從8800左右上揚到9100點左右,上漲約3%,淨值增加也很順勢,不知道它特別要說這是逆勢上揚,有什麼意思。
2014/06/18
獨立思考必需的消費有哪些
讀到一篇文章,家庭年收入約170萬元,但是夫妻還是無法存下很多錢,開始記帳後發現自己的花費太高,變成不敢也不想去記清楚帳目。也許這是很普遍的心理反應,不願承認自己亂花錢,逃避搞清楚財務狀況,避免心理的衝突造成自我形象的傷害。
2014/06/17
面對股市熱潮的情緒壓力
最近台灣股市超過了九千點,並且又宣布今年GDP估計會超過3%,讓我感覺很心癢,到底該不該在這樣的股市位置和經濟狀況下,進場買進更多呢?從去年開始的減碼,實際上讓報酬率低於市場許多,不知道還要忍耐多久,才能等到足夠幅度的股市下跌。
2014/06/16
鋼鐵業會不會變成紡織業
巴菲特買進波克夏哈薩威紡織公司,經營許多年都無法從紡織業中獲利,最後只好退出紡織業。他曾經描述當時的紡織業在美國,不斷投資升級設備,卻無法增加或維持利潤,是一個增加投資卻無法獲得報酬,但不投資就馬上落後全球競爭者的壞局。
2014/06/15
世界杯足球賽熱潮
過去要看世界杯足球賽轉播,常常要熬夜,為了振奮精神,還得要吃零食灌飲料。還要上班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頂多看個一兩場時間最合適的。現在,可以輕鬆地自由看著球賽,真是一種奇特的愉悅感覺。
2014/06/14
家庭有百萬美元可以排前百分之四點二
最近有一篇依據波士頓顧問公司的報導,說到台灣金融資產達到百萬美元的家庭有32.9萬戶,占全體戶數的4.2%。這讓我們的百萬美元家庭密度達到全球第九,不知道該算好事還是壞事。
2014/06/13
這位億萬富翁不是防貪重點
今天的熱門新聞應該是法務部長家庭資產高達1.3億,台灣有5棟不動產,大陸有1棟不動產。不過,法務部長這個職務不像之前爆出收賄的副縣長,並不太和土地與開發有關,照理不太容易有人會想行賄。畢竟,司法體系相對獨立,行賄也是針對法官較有可能。而且她擔任公職的時間算短,資產雖多,來源多半也很難歸因於公職。
2014/06/12
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今天下午的天氣真好,晴朗的天空,經常有涼爽的風。捨不得這樣的好天氣,還待在家裡。我們決定去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這個位於市中心的小小綠地,上個禮拜天才來探過路,環境整理得相當好。
2014/06/11
買家是騙子與孤兒寡婦
F.I.A.S.C.O.(固定收益部門年度飛靶射擊郊遊)的作者Frank Partnoy說,基本上有兩種人會是結構債的買家,他稱他們為騙子與孤兒寡婦(Cheaters and Widows and Orphans),怎麼說呢?
2014/06/10
通貨膨脹與投資組合價格波動
Roger Gibson認為通貨膨脹與投資組合價格波動(Inflation and Portfolio Volatility)是投資管理最重要的兩大風險。短期而言投資組合價格波動是較大的風險。長期而言通貨膨脹是較大的風險。
la copa de la vida生命之杯
今天因為手機業者行銷的免費鈴聲,重聽了「la copa de la vida生命之杯」,重看了瑞奇馬丁的歌舞,熟悉的旋律與節奏,讓人有重溫過去歲月的感覺,音樂對人的回憶,真有一種很特殊的效果,好像能帶回過去的情緒。
2014/06/08
2014/06/07
天母棒球場看棒球賽
早上的天空有點陰暗,偶而飄了一些小雨,依舊到天母運動公園繞著跑道慢呼吸走。經過棒球場時,看到下午一點有比賽,下午正好是與女兒約好單獨出去玩的時間,於是嘗試地問問她是否想去。也許是前一天在電視上看了棒球轉播,有點出乎意料地,她答應了來看現場的棒球。
2014/06/06
讀《賺夠了就跑Pit Bull》
作者Martin Schwartz寫下他自己從證券分析師到自營交易員的故事,從領薪水的,到從證券交易中每年賺超過百萬美元的過程。作者寫的是個人成功的故事,而不是在分享或證明成功交易的策略,不過,也許還是能從故事觀察到一些特質。
2014/06/05
負利率
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降到負,真是一件新鮮事。我從沒有想過銀行將存款利率降到負會產生什麼效果?歐洲人真是有創意,也有勇氣去實驗。敢直接向存款戶拿錢,也敢降到負利率。
2014/06/04
中央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升幅最大
五月底公布的中央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中,「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升幅最大,來到91.7點,顯示股市指數上漲超過9000點,讓投資人對股市短期的持續上漲有很高的期待,受訪者採樣有2426位。
2014/06/03
讀《股神的秘密》
也許是期望太高,希望在珍娜羅渥(Janet Lowe)這本《股神的秘密The Triumph of Value Investing》中,讀到一些有新意的內容,能促發一點新想法。或者是目前的心情離股票市場太遠,並不太能仔細閱讀這本書。略讀過去,並沒有發現特別抓住我的吸引力的章節。
2014/06/02
讀《投資之神坦伯頓的黃金法則》
讀《投資之神坦伯頓的黃金法則》像是一場誤會,原本以為會和投資有些相關,結果幾乎完全不相關。或者,至少會有一些坦伯頓的人生奮鬥故事,但也幾乎沒有。這本書像是收集各類新生活運動準則的合輯。一些你一定有聽過,但是總是懷疑該不該這麼做的生活原則。
2014/06/01
免費感受喜馬拉雅山
依據上回爬過玉山的回憶,我想這輩子,會親身去看喜馬拉雅山的可能性應該很低。沒想到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讓我體驗到喜馬拉雅山的感受,那種整體的體驗真是深刻,大概就差氣溫和稀薄的空氣。
2014/05/31
讀《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作者洪仲清記錄一次聽演講時的感動,教授對臨床心理師說,要說正面的話,少說消極的話,跟家長溝通,要講怎麼做有多重要,有多大幫助,而不是說你現在這樣做有多不好。我想這也是教孩子的重點,不過知易行難,因為大腦的習慣和難以克制的衝動,往往讓壞話沖出口,還想半天還想不到好話該如何說。
2014/05/30
讀《幸運關鍵點》
一位過去的同事,選擇離開上班族的生涯,出發成為繞著地球跑的職業賭徒。經他的介紹,讀到這本《幸運關鍵點》。介紹了許多位作者認為很成功的職業賭徒。
2014/05/29
讀《注意!重點不在GDP》
這本書是摘錄郎咸平談振興經濟政策。郎咸平出生於台灣,現在卻是大陸的經濟學者,他認為大陸想振興經濟,重點不在GDP,而應該在減少公共建設,放棄目前GDP成長的主力,轉而協助製造業,讓製造業產業升級,增加利潤。也就是企業利潤與工人薪資的成長,優先於國家GDP成長。
讀《橡皮推翻了滿清》
這書《橡皮推翻了滿清》很有趣,重新讓人對晚清的歷史產生興趣。作者文筆很好,讀起來感覺畫面十分清晰,而不會枯燥單調。聳動的論點,更是掌握了吸引力的要點。所以,到底該如何解釋橡皮推翻了滿清呢?
2014/05/27
活到一百歲的目標會不會太高
因為年近四十才生了小孩,給自己設定活到一百歲的目標,希望能看到女兒六十歲生日,如果有孫輩的話,看到他成年。這目標會不會太高呢?倒不是怕死得早,而是怕活得厭。
2014/05/26
該報稅了
前些年報稅,我以增加扣繳憑單為樂,勉勵自己在薪資以外,增加各類型的收入,其中數量的大宗就是股票所發放的股息。慢慢地,薪資以外的所得超過了薪資。離開職場前幾年,薪資以外的所得讓邊際稅率不斷提高,總實質稅率也提高。今年,離開職場的第二年,終於要報一年是完整離開職場的綜所稅了。
2014/05/25
十二年國教第一年
高中同學聚餐時,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最近十二年國教的實驗,一位同學的女兒是今年會考,另外一位是兒子明年要會考。雖然我因為女兒還離會考很遠,沒辦法提供太多意見。他們似乎認為十幾年後,等我女兒長大,應該會穩定下來。
2014/05/24
第三次的高中同學排球聚會
趁這次一位定居美國的高中同學回來,大家又來一次第三次的高中同學排球聚會,地點在成功高中的體育館,現在高中體育館真是維護的很好,一點不像我高中時的悶熱體育館,打玩球,還有熱水可以淋浴,真是相當舒適。
2014/05/23
讀《青春第二課》
在翻轉教學(學思達教學法平台)的文章中提到這本《青春第二課》,是增進中學生寫作能力得一本好教材。原因是書中所談的故事都是這些名人中學生年紀時候的故事,和中學生的年紀相近,容易讓學生感到共鳴,特別容易記住,因此也就容易在寫作時能拿出來用。
2014/05/22
失業率創新低代表?
今天瞄到一個新聞,失業率創70個月以來的新低(2014/4 3.91%),也就是上一次的低點是2008年的6月(3.95%),美國金融風暴引發全球經濟緊縮的前夕。失業率創新低代表什麼呢?
2014/05/21
讀《華爾街的猴戲》
作者從頂尖MBA畢業後,進入投資銀行擔任協理,只比分析師高一階的資淺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製造說明書,印刷精美、經過副總裁、資深副總裁、執行董事反覆修改過的說明書,用於爭取客戶將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承銷業務,和實際交易開始後的實地查核、起草會議、巡迴說明,第一年的年薪就達到20萬美金,還包含許多報公帳的禮車、餐飲、頭等艙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