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講完這堂退休提領策略,希望有把想傳達的訊息真的放進去聽眾的腦裡。這主題是我關心很久,一直很想回顧整理,終於有這個機會,花了好幾週,寫下講稿,演練,調整,演練,共 演練了四次,結果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背起來,還是靠稿子才能完成。不過至少,不能藉口說是因為時間匆促沒準備,如果還沒講好,那肯定就是我的能力不足。
提問中,安昇提到使用反向房貸策略應該放到最後,而不是一開始就用,比較合理。這讓我聯想到,也許這位論文的研究者的確有可能是站在鼓勵反向房貸的立場。還有一個風險是反向房貸的規則可能改變,拖到未來有可能和現在的條件不同。不過反向房貸的提領在美國有很多為了保險的限制,也有可能是安昇所提的策略比較主觀,難以比較,從投稿期刊的角度來看,6%提領率改善了4%提領率,看似會比一篇4%提領率失敗時再加入反向房貸,提高成功率的文章,容易吸引編輯的目光。
另外,兆安問到為何我選擇了最後這個505策略,我想,5%很可能是因為我一開始給自己作理財規畫時,就是一直設定5%為財務自由的目標,讓自己對這個比例有種感情,雖然論文說4%才安全,未來報酬率如果低於歷史,可能還要低到3.75%才夠安全,3.3%最安全,我卻只對5%提領率產生共鳴,特別希望能用策略,來提高預算到5%,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建議大家還是以3.3%的提領率為計算的目標。
智強之後在臉書上分享,他覺得最大的收穫,是為何人會拖延的那一段,因為人不願意面對自己充分準備後,還是不能成功,得要面對自己真的能力不足的現實,寧可拖延面對挑戰,至少能自欺是時間不夠,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想改善拖延,要把大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專注在眼前可跨出的這一步,一步一步來。
網友提問要簡報中所引的資料,以下是有提到的人名和數字的來源文章:
William Bengen 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
Baking a Withdrawal Plan Layer Cake for Your Retirement Clients
William Sharpe The 4% Rule—At What Price? - Stanford University
John Spitzer Is Rebalancing a Portfolio During Retirement Necessary?
Wade Pfau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Safe Withdrawal Rates from Retirement Savings:The Demise of the 4 Percent Rule?
Robert Kreitler Chapter Pools & Tools - Retirement Income Redesigned
Christine Benz The Buckets Approach to Retirement Portfolio Construction
Harold Evensky Chapter A Cash Flow Solution - Retirement Income Redesigned
Moshe Milevsky Merging Asset Allocation and Longevity Insurance:An Optimal Perspective on Payout Annuities
Bert Whitehead Why Smart People do Stupid Things with Money 9堂課,做自己的財務顧問
Gerald Wagner The 6% Rule
宋炎本 一生三錢過四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