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定錨效應,實驗時給學生一些日常用品,先讓學生寫下社會安全碼後兩碼,指示學生問自己,願意以比所寫下數字高或低的價格來買。然後在讓學生真的出價,最後所寫下數字越高,也就是社會安全碼後兩碼越高的人,平均出價就會越高。當你看到房屋的售價,很自然會問自己比這高或低多少的價格,才願意出價,而這樣的內心思考,就已經足以讓定錨生效。該如何克服房屋售價的定錨效應呢?
自從實價登錄開始之後,雖然還是有人擔憂作假資料,甚至對地政士要求極高的申報準確性,還是能觀察到一個明顯的現象,之前媒體上的開價與之後實價登錄出現的價差。最近一個是辜仲諒所控制的投資公司,出資設立另外一件公司,以11億買進天母一棟住宅,而過去媒體報導該棟的開價為15億,顯示如果沒有人作假,則成交價是約七折。
如何克服房屋售價的定錨效應?很簡單,在你去查任何一個地區的售價之前,先仔細閱讀這個路段的實價登錄,即使要被定錨,也應該是被最近次的實價登錄定錨,而非被屋主或建商的開價所定錨,問自己,比實價登錄高多少你還願意買?或比實價登錄低多少你願意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