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讀《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

我不確定作者呂世浩在這本書中的論點,是否已經成為當代主流的論述,不過這個面向的論點,似乎並不是過去高中時期上歷史課有聽過的,感覺滿有趣的。如果歷史都這麼教,應該不會像回憶中這麼無趣。

應該是某位網友在上呂世浩的秦始皇課,十分推薦,讓我動念去找這本書來讀。雖然,只是略讀,呂世浩的論點是史記到漢書的轉折,讓中文歷史寫作者自此都跟隨漢書的寫法,只剩下研究過去的知微末節,不敢談當代史與當代政治,不再像史記會討論與比較古今施政方法的得失,並對當代政治予以指導。

史記中批評漢朝政治施政方法的思想,讓皇帝及皇帝以下的官員逐漸感到害怕擔憂,於是首先是查禁,禁止人們傳閱與抄寫史記。然後,是雖然開放傳抄,但開始刻意傳播刪節過內容的版本。然後,開始派人寫續集或補寫刪掉的部分,等於是改作,試圖導向有利官方的方向。最後,則是由班固寫漢書,對史記論罪,並用漢書取代,把寫史權收歸官方,推廣剩下歌功頌德的漢書。

感覺上,史記的理想應該很類似科學化的施政研究,社會科學的研究目的當然是希望能用來改善未來的政府行政。可惜,在那樣民主觀念未萌芽,科學觀察驗證方法也不發達,君權獨裁封建的時代,史記推崇的也不過是基於道德的行政制度,而翻來覆去也離不開是古非今,但是遠古傳說中的聖賢理想國,並無法證實存在,也無法證實可行。儒家認為只要教禮,人人就都會有極致的道德,就能成為聖賢心中理想國,未免是太過天真的理念。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