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

讀《新金融商品》

這是2006年日盛金控出版的書籍,介紹各種較為新穎的證券衍生商品,在2009年多家金融業因為房貸抵押證券的衍生商品而虧損或虧損之後,回頭來看,新金融商品到底是不是值得追求的方向呢?當然對業界的人員,產品日新月異,當然不願意落後人後,必須提供最新的發展,但是所有新產品對一般上班族投資人,是否真的有必要,則很值得思索。就像賭場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不斷推陳出新,並不因此就改變賭場的本質,新產品就只是新鮮而已,不見得對一般上班族客戶有真正的利益。


首先介紹的是股票的衍生商品,認購與認售權證,除了權證的發行商是券商,這和個股的選擇權很類似,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越高,表示價格越貴,以買低賣高的角度來看,要選擇買進隱含波動率低的權證。

其次介紹期貨,期貨是以保證金交易,所繳的保證金和所賣進的期貨契約倍數可以高達6到10倍,這讓期貨交易有很高的斷頭風險,每天都要結算,當虧損太大,又無法繳入保證金,則會被斷頭結算,不論買或賣期貨都是風險遠高於買進權證、買進選擇權的操作。賣出選擇權也是風險較高的方式,因為必須承擔無限的虧損風險,如果每日結算保證金不足,也會被斷頭。期貨與現貨的價差可在到期日附近套利。期貨與選擇權可利用PV(K-F)=CALL(K,t)-PUT(K,t) 兩邊有差距時來套利。

股票型ETF若和指數期貨比較,則是一種指數的現貨投資工具,沒有到期日問題,它對一般投資人的好處是分散投資與低成本,可獲得頗平均的股票投資報酬率。ETF可以在實物申購套利。

可轉換公司債則是債券在加上一個換股權,針對債券部份需要盡量選擇穩健有獲利的公司,因為倒了的公司絕不可能還債權。當股價超過轉換價,則會有轉換價值。可轉換公司債和現股間也可套利。

存託憑證則是將在海外發行的股票集合發行憑證,在本地交易所上市,由於存託憑證和原股可能有價差,如果發行折價又沒有閉鎖期,則可以將存託憑證轉換為現股,償還之前放空之現股,對這價差套利。

結構型商品,則是由發行商組合債券與複雜的選擇權,設計出各種不同保本率(保本型)或是不保本(高收益型),以及不同參與率的結構型商品。結構型商品基本上是針對原本不會自己去買賣選擇權者的人,加上債券的一些特質,產生一種新期的風險報酬組合。銀行最常推的則是組合式定存、利率加碼帳戶、連動式債券。由於結構型商品多半採用新奇選擇權,讓人看不懂是很常見的現象,基本上,我認為自己不會去買賣普通選擇權的人,也不該嘗試買賣新奇選擇權。以後視鏡來看雷曼債事件,最重要的是發行商的風險,就像可轉換公司債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營運健全,結構型商品最重要的也是發行商的營運健全。其次是這個選擇權的風險投資人自己到底看不看得懂。最糟的是發行條件不一致,內涵總費用看不清楚,難以在市場比價,不知道自己滿的好或不好,很像每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條件都略有不同,讓人難以比價的狀況。

信用連結債券,則是當標的公司無信用違約時,獲得略高的報酬率,但是萬一有信用違約,則要虧損本金,等於是信用連結債券的投資人收取一筆信用保險費,承擔該公司的信用風險。該公司則藉此提高自己的債信。

資產證券化商品,將不動產或是金融資產的管理與管理成效做成商品銷售給一般投資人,REITS是較為常見的資產證券化商品,台灣也有少數金融資產的證券化商品,例如台新的信用卡債權,採用分券式設計,94年發行,將在99年11月到期。

最後還有避險基金的介紹,十種避險操作策略。以及較少見的資產交換,利用可轉換公司債的資產交換契約,原可轉換公司債的持有者,可以將可轉換公司債的本金和利息賣給想提高利率的一般債券投資人,同時買進一個原價可轉換公司債的買權,支付這部份買權的權利金就分月份當做提高利率的利息轉換給想提高利率的一般債券投資人。其實就是由券商磋合一個可轉換公司債的買權交易,只是完成整個交易期間較長較可以自定,不受限於一般的選擇權市場規定。

2009/12/30

讀《訓練兒女》

兒女是可以訓練的嗎?這本Michael & Debi Pearl所寫的《訓練兒女》顯然是認為可以的,這本教的是基督教徒的訓練兒女方式,不過裡面舉的例子,如果挪去援引聖經的經文來說服家長,他所指涉的訓練方式,其實在現代社會中所在多有,只是父母可能無法想像要將這些方法用在親愛的子女身上,而作者則是花很多篇章來證明這樣做是符合基督教教義,而且是不這樣做,才是不愛子女的表現。


第一個有趣的類比是當兵訓練,新兵訓練第一件事就是練習『立正』,也就是訓練新兵要能隨時聽到『立正』口令就能夠注意發話者,這是一切服從訓練的開始與基礎,需要在新兵訓練中心反復持續練習,直到如果他們沒有聽到『稍息』,即使已經累到不行,會昏倒,都不敢不立正站好。你希不希望有個口令,只要你說出這個魔術字眼,你的小孩不論他在做甚麼事,就會停下,不敢亂動,專心注意你的說話呢?你需要及早持續反覆的練習,關鍵是持續有紀律的練習。

第二個類比就比較難堪,動物,如果騾子、馬、狗都能被訓練成接受指令,叫他去吃他才會去吃,即使美味當前,都能在主人的指令下忍耐不去吃最愛的食物。何況是大腦更聰明的嬰兒呢?一個放在嬰兒眼前的物品,即使他很想去拿來,只要你說「不可以」,則嬰兒就不去拿這個他原本想拿的物品,你需要及早持續反覆的練習,讓嬰兒熟悉「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訓練的方式就是「杖打」,他們建議使用細的竹條或木條,在兒女不服從指令的時候,很有紀律,反覆地施以處罰,而且注意必須是在指令很平和地說出的時候,就要兒女立刻服從,越是延後,兒女越會學會他可以測試父母的底線,如果他知道你每次都是暴跳如雷時才會處罰他,他就會每次觀察你,在你還沒暴怒之前,繼續濫用他的自由,你必須心平氣和地施以處罰,決不憤怒,處罰是因為不遵守律法(規定),而不是因為你的憤怒,同時要責備他,告訴他被處罰是因為違反了哪些規則。沒有再一次機會,你說出的命令,他一次就要聽話,當你給他一次機會,他就會每次都想用完他所擁有的機會與自由,然後才服從,就像電動裏的三條命,他一定會用完它。一旦你能堅守紀律,兒女就會在規定範圍內自由快樂地玩。

你永遠要記得你是因為愛他,才管教他,你不可以虐待他,不可以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而打他,你要教導他的是遵守紀律。

父母該不該管教兒女呢?該用適時的「杖打」嗎?也許當你不希望有個叛逆、固執、跋扈的小孩時,是需要的,是愛的一種表現,因為你不希望他成為一個自我中心、驕縱不羈的人。但是這會不會讓孩子失去批判性思考權威的能力與動機呢?也是很大的風險。兩者間的平衡,也許是時間,當他無法分辨善惡時,需要管教,發現他自己已經可以分辨善惡,要開始讓他獨立思考,管教應該減少處罰而是多花時間說理與責備。

書裡面有很多處理與管教的案例,例如教他玩輪子,如果反抗哭著不玩,就用杖打他,直到他會做,最後小孩會很喜歡自己玩輪子,真是神奇,雖然不曉得使用後是否能如書中一般有效,讀起來還是有些預習的效果,我想是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

延伸:為孩子立界線

2009/12/29

理財顧問看《阿凡達Avatar》中的金錢觀

在阿凡達Avatar的故事裡,金錢似乎是隱性的,你幾乎沒有看到哪位主角拿錢出來,或是拿卡出來刷卡消費,傭兵們與科學家似乎都不使用貨幣,也沒有商店,一切都是使用公司資源,連回去地球作整形手術,或是脊椎修復手術,也都是可以請公司負擔,裡面最喜歡談到錢的人,大概就是那位拿著推杆在練習的經理人,他告訴我們一塊會浮在空中的礦石,可以值千萬美元,就是這種稀少昂貴的礦石,讓人類千里迢迢來到潘朵拉星球墾荒。


納美人的世界則像是一個獨裁的酋長型部落社會,一切狩獵所得可能都是由酋長來分配,納美人之間似乎也看不到交易的情形,不過也看得出來她們有簡單的分工合作,有些善於打獵,有些善於歌唱,有些負責與伊哇溝通,有些則是戰士,從首飾與服裝,顯然也有些人善於編織,其實這和過去地球上出現過的文化沒有太多不同,但是他們分工的還不夠,也沒有發展出交易制度與累積財富的媒介-金錢,也許是資源不足以讓他們更進一步分工與發展。

人類悲哀到,太空旅行到六年航程之遠的星球,居然只是為了收集礦石,一個不知道作用是什麼的石頭,只知道價格很昂貴,可以讓公司的財務報表更好看,賺更多錢,這就地球人類生命遠征宇宙的意義嗎?蒐集更多價值很高的Stuff而已嗎?居然不是為了求生存,而是為了收集更昂貴的礦石,人為了累積自己的收藏品,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傭兵的心態是什麼,為了薪水,願意拿武器去傷害任何阻擋它的敵人,一個人的判斷力居然可以被扭曲和誤導到如此極端的地步-去殺人。

在納美人這邊,從想要駕駛飛行獸,得要自己去捕捉一隻,飛行獸不像可以輕易馴服的生物,馴服的過程有死亡風險,也十分困難,這可能是其文明無法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獸力的使用是人類邁向文明的一大助力,獸力與農作物的改善,是古代人類文明脫離部落進一步發展的主因,但在納美人的世界似乎還看不到利用獸力來農耕的畫面,馴服了飛行獸,卻只是用來打獵、打仗,而不是用來貿易與運輸,促進專業分工與互通有無,所以金錢沒有出現,因此人類也無法和其交易礦石,無法交易,於是這些人類選擇了強取豪奪,納美人選擇了起而反抗,比較好的發展方向,應該還是讓納美人發展出交易的方式,讓和平的解決方案可以出現。

還是,人類應該選擇學習納美人,放棄整個現有的金錢觀念,回到世襲或是強者、智者為領袖,所有同一部落的人都服從酋長的生活方式,讓大地之母(自然)來掌管一切呢?這部電影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也許是當從不禱告的傑克,在最後一戰前一夜,請求納美人的神協助他們打這一戰時,納蒂莉對他說的,在生物間的戰爭,納美人的神通常是不選擇站在哪一邊,兩邊都不幫的。生物在求生存的過程中對環境的改變,自然只是靜待一切平息下來,勝者為王,最後存在者得以繼續繁衍生息,自然的定律是不偏袒哪一邊。雖然,為了故事的美麗結局,讓納美人戰勝邪惡的人類,納美人的神這一次似乎是短暫地偏袒了納美人,讓所有生物一起作戰來幫助納美人擊退人類,不過畢竟這是一部電影,真實世界的自然之神,恐怕只會回答『適者生存』。

2009/12/28

讀《財富管理聖經》

讀這本《財富管理聖經》時,發現它是出版於2003年,那年FPAT也還沒有開始在台灣推行CFP理財規劃的認證制度,但當時任職於台新銀行的作者陳志彥,就出版了此書,還讓台新金控總經理謝壽夫,及大眾投信總經理,美商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中國部總裁齊萊平,為他寫推薦序,齊萊平還在推薦中,特別提到理財規劃(Financial Planning)是在30年前於美國首創,間接指出《財富管理聖經》的重要訊息,正是理財規劃的關鍵地位。


可惜的也許是六年過去了,理財規劃(Financial Planning)的推展和重要性,還沒有受到一般消費者的重視,現在到任何一間金控的財富管理部門,你還是接受不到像作者所描述的服務,先了解有哪些經濟資源,設定明確的財務目標,估算通膨,計算需要的投報率,看投報率是否合理,調整目標,設計計畫與執行計畫。金控還是將自己定位成通路而非專業,通路商的目標是提供客戶多樣的選擇,專業服務的目標是提供對客戶最合適的建議。追逐的還是最新、最夯的金融產品。提供的還是帶進、帶出的建議。

就像這本書所顯示的,我們台灣金融業中充滿有智慧的前輩,在知識上,他們都瞭解簡單的、有紀律的、分散投資、長期投資、作好規劃、降低成本、不要擇時、不要擇股、資產配置、再平衡、認清真正的投資期限很長期、使用低成本市場指數基金/ETF、克服自己的心理偏誤,這些理財規劃的要素,才是真正的理財成功的秘訣,金控的老闆們,專業經理人們,也都不是盲目無知於理財規劃的歷史發展,只是這項運動,還需要更多動力,需要有人願意把它納入企業的營業目標,而不只是寫書的題材。我們更需要教會、組織,而不只是聖經而已。

作者陳志彥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重要題目,且大致上都符合現在此專業領域中一般的共識。這個領域的創新進展並不像想像中的快。比較可惜的是他通常沒有註明資料與圖檔的來源,讓人無法知道來源是否可信賴,例如他說避險基金會優於股票指數的資料,很可能受避險基金存在偏誤與自報資料偏誤,我認為不見得該盡信。

他建議退休時維持70:30的股債比,每年提領率6%,即使遇到股市低迷,也有足夠資金提領五年(6*5=30%),不過如果考慮再平衡的需求,我認為每年提領率6%可能還是偏高,4%可能較為安全。

他認為投資的基金持有現金比例越低越好,他認為投資人作好資產配置之後,不該選基金經理人持有現金水位會變動者,因為會影響自己的配置比例,此項,我持反對看法,如果選了指數複製型基金,此問題不存在,因為指數複製型基金幾乎不持有現金,好像最適合作者所言的基金持有現金比例越低越好。但是若是主動基金,由於經理人必須打敗市場,願意持有現金反而是經理人堅守投資風格的表現,因為沒有適合標地就該持有現金,不可能市場隨時都有符合投資風格的機會。投資人賣出基金,等於是間接投票強迫經理人賣出股票部位,這就像是一種集體決定的持有現金比率,越多人賣出基金,基金必須持有越多現金準備來償還,導致經理人受迫決定,我認為鼓勵客戶自己擇時賣出基金,是讓基金不好的原因之一。

推薦:2009華文部落格大獎: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2009/12/27

淨值定期成長投資法(Value Averaging)

這個方法是在《投資金律》所讀到,Edleson所提出,可能優於定期定額投資法的長期持續投資的方式,定期定額投資法在(Dollar Cost Averaging)與定期定股投資法(Constant Share Purchase Strategy)比較時,由於定期定額會在價格高的時候買較少的股數,在價格低時買較多的股數,定期定額投資法的確有較佳的機會,內部報酬率勝過定期定股投資法。


淨值定期成長投資法(Value Averaging),和我之前一個想法有些接近,每個人年度的淨值檢查,其實只要有成長,不論是來自投資或來自所得儲蓄,其實都好,重點是想盡辦法讓淨值定期成長。如果定期定額投資每個月1萬元,淨值定期成長投資法(Value Averaging)是要你每個月投資後的淨值增加1萬元,當報酬率低時,要投資多一些,當報酬率高時,要投資少一些,甚至當價格大幅上揚時,還會賣出部份持股部位。

Value Averaging也有人翻成價值平均法,或是稱為定期不定額。它與定期定額主要差距就在於價格大幅度向上波動時,價值平均法會賣出,而定期定額永遠不會自動賣出,這讓價值平均法有優勢,內部報酬率可能勝過定期定額投資法。缺點是沒有像定期定額這麼簡單的方式,可由基金公司幫你執行這個Value Averaging的步驟,而需要一些自我管理。

不論哪種方式,定期定額投資法在(Dollar Cost Averaging)、定期定股投資法(Constant Share Purchase Strategy)或淨值定期成長投資法(Value Averaging),都是最適合用在充份分散的市場指數型基金中,否則一個太集中持股類型的基金或單一個股,標的物虧損時,則不管哪個方法都會虧損。

有些論文顯示定期定額投資法並不會優於隨機的投資方式,我想這其實很合理。但是定期定額的優勢,不是報酬率一定較高,而是藉人性不會輕易改變之前決定的惰性,簽下定期定額扣款申請書,就像為明天儲蓄法一樣,可讓人養成儲蓄與投資的長期紀律。如果你能長期有紀律的維持高儲蓄率,並且長期買進持有,則投資報酬率的結果,和定期定額,理當不會有明顯差距。相信定期定額會讓平均成本較低,且報酬率較高,這是一條典型結果是好的,但是理由不全然正確的迷思(吹噓)。簡單思考,在效率市場中,隨機買(隨時買)和定期定額買,不該會有誰一定贏誰的定論,否則就不效率了。

但是Marshall的論文統計上顯示,70%的機率使用淨值定期成長投資法(Value Averaging)會優於隨機策略,更優於定期定額策略所能得到的IRR。Marshall用的VA策略則是預設10%的已投資淨值成長加定額成長。國立成功大學賴沁蓁在台灣市場上的驗證,似乎也是一樣的結果,平均價值法的IRR表現越優於平均成本法。這似乎顯示Edleson可能真的找到了白吃的午餐,可能該得個諾貝爾獎。

參考: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LUE
AVERAGING VS. DOLLAR COST AVERAGING
AND RANDOM INVESTMENT TECHNIQUES

2009/12/26

理財規劃服務對客戶的價值

我認為理財規劃服務對客戶的重要價值之一,是時間與費用的節省,一位稱職的理財規劃顧問所擁有的知識、技術、經驗,是一般普通客戶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金錢可能都還無法取得的智慧結晶,一件成功的理財規劃服務案例,應該是理財規劃顧問用其專業,檢視與調整客戶的理財計畫,讓客戶更了解如何去長期執行自己的計畫,提高達成率。


這個好處的價值很難用絕對值估算,但是如果我們反向來逼近,如果沒有一位稱職的理財規劃顧問的協助,客戶要靠自己的力量,達到相同程度的理解,自己設計出類似的計畫,並能督促自己改變行為去執行,客戶自己DIY要花多少時間與金錢,才能達成這件事呢?我想這一定是要花很多錢與很多時間,以一個完整的理財規劃教育訓練,大概需要240個小時以上,和二十萬以上的學費,如果再加上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持續的接觸新訓練和書籍、報告的閱讀,這對多數上班族都是很難的挑戰。

這讓我聯想到計時收費制度的弔詭之處,一個越優秀成熟的理財規劃顧問,應該是越能在越短的時間之內,幫客戶製作好一個適當的計畫,並且教育和說服客戶,這個計畫是對他最合適,也最可執行的。但是,在計時收費制之下,反而越替客戶節省時間的好顧問,反而因為時數花得少,所以收入反而越低。如果提供最省時的優質服務,反而讓顧問收入降低,這豈不是會讓劣幣驅逐良幣。

省時與省錢是理財規劃服務對客戶的最大價值,當你找到一位學有專精,值得信任的理財顧問,他願意以你的最大利益優先來幫助你,提供你最好的規劃與諮詢,提高你生活的幸福感,在你尋覓如何實踐自己人生目標的路途上,一位好的理財規劃顧問可能是除了如何選擇一位好配偶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選擇。理財顧問如果能用很短的時間就說服你改弦易轍,朝向目標的方向前進,讓你少花許多冤枉時間與金錢遊蕩,其實這才是你可以得到的最好的服務。

2009/12/25

壹萬元可以買到什麼快樂?

選擇壹萬元作為這個題目是經過思考的,上班族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蓄,總能存到第一個壹百萬,而從壹百萬中拿出百分之一,作為犒賞自己多年儲蓄的努力,不算過分,所以才訂在壹萬元這個數字,題目的意思是說,當你有壹萬元可以隨意的使用一次,你會怎麼來花用它,讓這壹萬元,帶給你最多的快樂呢?我提供一點開頭,希望大家一起來寫下你的願望,告訴大家,你會怎樣花這壹萬元?


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有關食、衣、住、行的購買,可能是你在電視或是雜誌上看到的某間超高檔超昂貴的餐廳,一客套餐可能就要數千元,和最愛的人兩個人燭光晚餐,應該是這壹萬元很棒的一種花法。

或是一套你在百貨公司名牌精品店裡看過很多次,今年當季最特殊的一件配件,這個精巧的配件飾品,是這麼地美麗纖細,作工精美,放在你的身上,一定可以讓週遭每個人都投射給你羨慕的眼光,自己照著鏡子比畫,也是愛不釋手,感覺它是和自己多麼的相稱配搭,這絕對也是好花法。

也可以是一趟市內豪華旅館之旅,找間市內豪華的五星級飯店,挑個人潮較為清淡的午後入住,逐一享受豪華旅館內的游泳池、健身房和下午茶,讓自己沉浸在精美設計的環境,睡在很舒服的大床上,享受一夜好眠,也很棒的花法。

或者是一台目前最夯的折疊腳踏車,讓你可以搭乘捷運時,也能攜帶著,一人一車坐捷運去淡水兜風,踩著腳踏車,沿著河堤,接近大自然,享受清風徐徐吹撫過臉龐的悠閒,哇!真是享受。

壹萬元可以買到什麼快樂呢?拿張紙和筆出來,試試寫下你覺得一個不限制你用途的壹萬元,你會用來花在什麼事上面呢?什麼會給你最多、最久的美好回憶呢?如果你願意,請你把你最棒的答案,貼在本文的回應中,讓我驚嘆你最棒的答案吧!

2009/12/24

Stuff這個英文單字

這個字與它的意涵真的很特別,簡單說它就是「東西」的代名詞,中文的「東西」更是好玩,用兩個方向的字組合起來,卻是一個幾乎可以代表任何物體的名詞,Stuff「東西」是我們最愛收集的項目,就像之前在Facebook推薦過的George Carlin YOUTUBE脫口秀,一般人的人生就像一場不斷收集STUFF的活動,房子就是一堆收集來的STUFF再加上一個蓋子,人隨時都在保護已經收集的STUFF,以免被別人拿走。


收集更多、更好的Stuff「東西」的慾望,常常是造成支出不斷增加最大的原因。而且如何保存我們的Stuff「東西」,選擇要隨身攜帶哪些Stuff「東西」,更是平日許多煩憂的主要來源。想要學會控制支出慾望,瞭解自己對Stuff「東西」的真感覺,十分重要,對擁有某一個特定的Stuff「東西」,到底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效用,你是為了Stuff「東西」的原始功能,還是為了Stuff「東西」的精美設計。

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設計精巧,看似能夠提供最優良功能的Stuff「東西」,其實它並沒有產生「想當然爾」的效果。例如很多昂貴、精巧的機械表,其實並不太準時,而且戴更準時的表,也不會讓一個人約會更準時,而為了維持哪支精巧的機械表能準時,還要花更多心思去維修、保養與保存,如果仔細思考,可能會發現我們常被繁複設計所吸引,誤以為會有最好、最多的功能,卻忘了越是精巧,越是需要諸多環境的配合,你要花更多心思去維護脆弱卻不太常用的繁複設計,真是自尋煩惱。

什麼STUFF都不要也太極端,我也不是推薦大家成為原始人,但是在能達成功用的條件下,選擇性能價格比最好的Stuff「東西」,或是選擇功能實在、耐用、易維護的Stuff「東西」,可能是讓幸福增加一點的方式。東西只要能滿足你的需求就是好東西,就像巴菲特還住在他年輕時買的房屋,沒有像其他首富蓋一間超大的房屋來收集Stuff「東西」的例子,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多學學巴菲特。

2009/12/23

以台灣上市股票市值排名分類為例

台灣期交所提供的這份簡易表格資料(2009/12/17時)來看,台灣前五十,也就是市值排名前五十,不考量流動性,累積的市值占總市值為65%,若要取到70%,約是到第66名,其實可以考慮另編一個台灣六六大型指數,而且六六大順是個很吉祥的名字。


中間一百名,也就是第51名到150名,則累積市值占總市值17%,前150名合計為82%,如果要接著台灣六六大型指數,並且取約20%。則可以考慮另編一個台灣一六八中型指數,67到234名累積市值為19%,合計89%,雖然差一點點,但是一六八的諧音比一八八好像好一點,台灣一路發。

扣除大型與中型,小型的10%~11%,則有474股,雖然不到500,但是也許可以考慮還是叫它伍百,台灣五百小型指數。六六和一六八雖然都很好聽,但是比台灣五十和中型一百都少了很多年的知名度,其實很拼。台灣五百小型指數倒是頗有機會成功。

另外一個分區,也許是類似排名最後10%的微型股,以此為例,應該是排名638名到708名的71間企業,若以累加市值來看,微型股的市值占總市值0.36%。若以排名最後20%當微型股,則是567名到708名的142間企業,占總市值1.05%。台灣微型或超微型指數也許是個適當的名稱。

不知道台灣經濟新報,有沒有作到類似CRSP的市值十分區歷史投資組合績效,按照國外針對CRSP的市值分類研究,9-10與1-2的低相關性,讓投資組合中加入9-10分區的股票,可能會有白吃的午餐。

台灣股市最大公司(台積電)8.15%,是最小企業(大將)0.0019%的4289倍,真是很巨大的差異。70%、20%、10%市值的切點,市值規模在478億以上為大型股,市值小於478億但大於150億者為中型,市值低於150億為小型,低於24億為微型股。若取相近整數字,似乎可用500億、150億、25億比較易記。

2009/12/22

小學二年級生的投資組合如何打敗華爾街

其實這是父親說服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接受的投資組合,只是由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作了最後百分比的選擇。《How a Second Grader Beats Wall Street:Golden Rules Any Investor Can Learn》作者Allan Roth是ㄧ位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主要提供以小時計費的理財規劃和投資組合建議服務。專長是在建立投資組合,以及為人作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較服務。這個簡單的二年級生策略入選了MarketWatch的八種懶人投資策略(都是被動型投資)之一。


Allan的兒子美國小學二年級生Kevin的投資組合是:60%全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型基金(VTSMX),30%全國際股票市場指數型基金(VGTSX),10%全美國債券市場指數型基金(VBMFX)。

我認為很有意義的一段故事是作者Allan Roth身為一位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他在2005/10的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讀到一篇主題是主動管理基金平均可以打敗指數每年2%,這篇論文還得到當年FPA的頒獎,他認為不可能為真,這篇論文的邏輯一定有錯,於是向FPA董事會要求重新檢驗,最後在2007/5年FPA終於撤回了這個獎。這篇文章我也有印象,當時也寫了一篇紀錄,我認為是選擇期間和選擇基金範圍的問題,可惜我沒有進一步去檢驗他邏輯的錯誤,當然更沒有注意到後來這位作者Allan Roth力爭讓這篇文章所得獎項取消的故事。

作者說這段故事的目的,不是要說FPA或CFP有多邪惡,相反地,作者認為和他相同的CFP持證人是這個專業中最好的一群人,他的意思是要說,如果連這個專業中最好的人,都還必須維持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爭的問題懸而未決的假象,不敢大聲說出10-2=8,市場報酬率減費用等於投資人報酬率的事實,低成本的被動投資一定會優於高成本的主動投資,你能想像其他華爾街的壞傢伙與媒體會如何吹噓主動投資的高績效幻覺了嗎?

2009/12/21

孩子,我要…

不像很多父母在不可預期的狀況下,知道自己將要有孩子,我是很清楚孩子是我的選擇,也因此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充份負責,包括為何不選在年輕力壯的時候生育小孩,而選在再延後可能就完全沒機會的時候,生育小孩,當然歲月無情的壓力也是重要因素,接近不惑之年,是否真的想要有小孩這個生命體驗,還是經過許多思考後的最後選擇。


在讀書會中與同好討論旅行時,有的人比我年輕就有了兩個小孩,稱他們為甜蜜的負擔;也有人不去思考婚姻與小孩,而將社會上少人注意的孤兒當作自己心理的負擔;有人則是過了那個年紀,選擇用生態環保當作替代的愛好;當然也有年輕人尚未決定是否要進入愛情。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要在他的選擇裏,思考他要什麼。

生命基因的延續當然是很本能的目標,對從己身所出的生命,人有自然天生的愛,愛下一代給我們自己帶來喜悅。然而,我們也不要忽視觀念、文字與書的力量,從己身所出的瀰(MEME)可能會存在世界上,遠比從己身所出的基因還要久遠和廣泛,對我們自創的瀰,我們也有想推廣它,擴大影響力的自然複製慾望,它也會帶來自然的喜悅。

當我聽到有人因為這個部落格的文章,而有了與我類似的思考,同樣想以上班族,而非高資產客戶作為他理財規劃顧問事業的目標客戶,雖然它不是條賺大錢的路,我是很高興的。雖然我知道,可能還需要更有活力、更堅持、更痞子一點的人出現,才有機會讓這條瀰(MEME),被複製到更多的人腦裏。

羅素說養育子女是人生可擁有的幸福來源之一。我很期待,女兒,我除了可以用想要的方式來養育妳,滿足一點權威慾,也能獲得父女之間的溫馨的親情,我希望我與妳能維持一輩子溫馨的感情,所以我要避免對妳太過嚴肅,不要板著上班時的臉孔來對妳,雖然我還是會堅持用自己想要的方式來養育妳,在我認為妳還沒有能力正確判斷之時。然而,羅素也提醒我,妳是獨立的個體,終將有妳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需要盡快讓妳獨立,尊重妳思考後的選擇,雖然滿心期盼你願意在能獨立思考後,還是選擇繼續給我妳的愛與溫情,還是願意用敬意滿足我一點權威慾。

友情推薦:美好人生講座
財團法人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美好人生講座』
演講人:CFP持照人朱惠斌Richard
內容:親子理財
活動為公益性質,採免費入場方式。
活動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90巷35號2樓(近國軍松山醫院)。
時間:99年1月16日(六)上午10點至12點

2009/12/20

讀《財富認證》

作者陳文峰尊稱羅伯特清崎為前輩,他所寫的這本《財富認證》,還有他所發展的「致富導航器」和「十字路口」遊戲盒,都很類似羅伯特清崎的策略,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遊戲中的事件融合了華人常見的觀念與互助會等,這本《財富認證》則用財神爺給人的考試來作為故事的主軸,也很有華人愛考試的味道。


這個「財商課程」與「財商遊戲」的產業,在台灣也有不少賣羅伯特清崎的現金流團隊,之前在網路推薦銷售中,曾經十分熱賣,近年也逐漸退燒。作者定義所謂「財商」就是懂得讓金錢為你工作的知識與技能。簡單說就是分清楚勞工與企業主的不同,讓自己成為企業主。

我認為他的創見是關於變數與可控制因子的心理比例,一般人的心態傾向認為變數多於可控制因子,而有「財商」的人,傾向認為可控制因子多於變數,並且在創業的過程中,會去努力學習,將環境中的變數,盡可能變成可控制因子,其實就是人類的控制慾,控制慾高的人,通常認為外界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會不斷努力,讓創事業成功。

他將理財觀念比喻成十字路口的路牌也十分有趣,當你的路牌是錯的,若依照錯誤的指示去走,當然走不到財務自由。他還將不同象限(E雇員S自雇B企業I投資)所需的不同理財觀念比喻成登山的設備,登喜瑪拉雅山當然不該帶登陽明山的設備,創業也不能帶著雇員的理財觀。可惜我們的一般教育通常不教創業者所需的理財觀。

遊戲的好處是從互動中讓參與者自己摸索出感想,比直接告訴你答案要有效一些,不過遊戲畢竟只是遊戲,有了感想,知道創業比當雇員容易賺錢之後,知道需要知識與理性,創意與堅持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並不表示就會成功,很多保險業直銷業的增員喜歡用這類型遊戲,因為遊戲能激起動機。觀念固然重要,但是真實的世界,風險還是不能和遊戲的骰子相比。

課程或讀書固然能調整觀念,讓人發現自己的缺點,但是實際行為的改變,確還是課程或遊戲所不能及。「財商遊戲」想讓人體會的是,人生固然有運氣成份,也有許多是選擇所造成的,特別是關於金錢的事,理性與持續學習改善自己的決策品質,絕對有幫助。

不過我對作者某段中提出一個人有一千萬或兩千萬元,還不能算是財務自由的看法,認為有點太過強烈,畢竟每個人不同,太過強調每個人都該追求成為億萬富翁般的財務自由,雖然後來的錢能買到一些時間(省時),但是就像他自己也寫的,70歲的億萬富翁,也買不回已經逝去的時間,買不到親情、友情,追求更多財富與追求人生幸福需要一些權衡思考。也許是因為億萬富翁的夢對人比較有吸引力吧!光是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人生幸福,好像太過空泛,也不易得到別人的認同或羨慕。

我對財商的看法,簡單來說,每個人總有一天會沒有辦法用勞力去賺錢,所以我們應該要思索那一天到來時,要用甚麼作為收入來源,繼續維持生存,預作規劃,唯一的方式就是能夠增加非勞力收入的來源(或說被動收入),或者資產足夠持續支出,而財商所要強調的是如何提前達成財務自由的境界,讓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但是這個財務自由境界只是讓你沒有不快樂而已,「沒有不快樂」不代表「快樂」,人生還有需多面向的目標,要小心過度注意財商與聚財的目標,不要光是注意理性、瞭解錢的流向、讓錢為你工作,忽略了其他目標的達成,與生命其他快樂的來源。

2009/12/19

讀《遺產贈與稅之申報與節稅對策》

羅友三會計師也是我開始上CFP課程時的授課老師,他在國內的遺產贈與稅方面有許多實務經驗,他也創辦數個有關財產保全規劃的證照與協會,可以說是台灣理財規劃行業實務的先驅者,對CFP課程的貢獻也十分多,所以特別去找他出版的書籍來研讀。


某種程度上,我不喜歡稅,但是另一個方向,我也認同個人的財富只是代替社會管理而已,我們應該讓財富發揮效用,而不是只是積累眾多,能像巴菲特那樣捐出大量財富,不留全部財富給子女,才是對子女最好的禮物,給子女太多天上掉下來的錢,反而會害了子女。

以下摘錄書中一些有趣的點:贈與稅課徵對象,對居住在海外的國民(例如華僑),只對國內資產的贈與課稅,不對海外資產的贈與課稅。視同贈與的行為會被補稅,但是只要通知後有按時繳,不會被罰款。視同贈與有六種:代償債務、低價讓與財產、代購財產、低價代購財產、未成年置產、二親等內買賣。

充分利用每年的贈與稅免稅額,善用配偶的額度,要注意銀行帳戶的資金流程保存比對,被查時,只有這個存摺可以證明自己的說法,土地的增值稅則可以作為贈與總額扣項,契稅、增值稅、貸款可作為附有負擔贈與,需有能力負擔。贈與股票可於契約日後三十日內向國稅局申報贈與稅,選擇申報前最低價日來定約則最有利。婚嫁時贈與。用買賣來取代贈與,以利用10%的優惠土增稅。免稅額內土地贈與,土增稅由贈與人繳有利,反之,由受贈人繳有利。

公益信託不計入贈與總額,夫妻贈與得申請不課土增稅,需繳契稅印花稅。農地贈與則有受贈五年內需農業使用之限制。公共設施「保留地」需是依據都市計畫法,非所有公共設施「用地」就能獲得在直系親屬間贈與免贈與稅的待遇,要小心。扶養時支付的生活、教育、醫療費不計入贈與總額。不動產、股票的贈與需要申報後取得證明書,才能登記移轉。

作者認為較佳的贈與方式:股權本金自益孳息他益信託,贈與直系血親公共設施保留地或抵繳遺產稅,贈與繼承人農地,小地贈與換買賣大地,不動產公司化後贈股,土地留作遺產以遺囑分配,現金轉不動產,現金轉終身壽險,現金分年贈與。錯誤的方式:以子女名義認股,合建以子女分屋,分年贈與但未保留資金流程,公設保留地贈與後出售、交換、分割等取巧方式,NCD由子女領息,特定人兩次買賣的三角移轉,特定人交叉假買賣真交叉贈與。98年1月23日以後,贈與稅免稅額為220萬。稅率為贈與淨額10%。

98年1月23日以後,遺產稅免稅額為1200萬,稅率為遺產淨額10%。作者認為較佳的遺產規劃方式:年輕健康時購買人壽保險,95年1月1日以後所得基本稅額制,一申報戶年死亡給付所得3000萬不計入,夫妻財產提早平均化,分割繼承取代拋繼繼承以增加扣除額,第二代拋棄繼承,由第三代隔代繼承,現金買進公共設施保留地,並作為抵繳,遺囑信託讓土地繼承稅負低於生前贈與,又不會造成多人共有無法處份。錯誤的遺產規劃方式:重病提領,漏報死前兩年贈與,假債務,贈與土地之贈與稅和土增稅高於遺產稅,買非以死者為被保險人的壽險,非直系血親不能用拋棄繼承來隔代繼承,國民居住者海外資產漏報。遺囑生前到法院認證,可以減少死後爭議。

2009/12/18

讀《花旗銀行個人財富管理手冊》

作者Stanley Fisher是以色列央行總裁,他認為要有好的財務管理教育,才能讓人作出正確的抉擇,但是銀行的使命則在於提供資訊和工具,以協助客戶作出好決定,他則希望他寫的這本手冊能幫助客戶作出好決策。我想他強調教育是沒錯的,但是可惜的是多半銀行的使命,並不包含提供財務教育。


2002年的CMB統計顯示,亞洲四小龍的國民相對美國人,普遍持有較高的現金,與較少的退休基金。作者認為長期有紀律有節奏的投資,比被誘惑去短期交易快速致富,更能達成良好成果。

變動性是風險評估的重點,長期持有可降低變動性(Volatility)。資產配置於低相關性的資產也可以降低總報酬之變動性。分散則可以減少單一資產事件的風險。超長期的資料顯示股權投資優於現金與債券。亞太投資人常見自住房地產占淨值超過60%之現象。即便扣除自住房地產,75%還是在現金。他建議以財務目標來配置,越是長期的目標如退休、子女教育,則要越多部位。他所舉的例子顯示5年或10年沒有再平衡,可能導致比例偏移很大,應該要適時再平衡。

作者建議用特定帳戶針對特定長期目標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財務狀況。「生命階段」規劃,20歲年輕要儲蓄投資於多元股票組合,購買醫療險、失能險預防疾病與意外。30歲成家要有壽險,並設遺囑,對退休、教育、購屋投資準備,投資組合加入債券。40、50尖峰期,投資組合可更多元分散,保險與遺囑都需調整,可加入年金險與企業年金退休計劃。60歲收割,提高短期公債比例,降低股票比例。

財務計劃是確保達成一生財務需求最好的方式,需要你認真面對收支的檢討,每月要有盈餘,了解自己的淨值很重要,負淨值表示你要開始改變,設定自己的財務目標,為他們標上所需成本,排出順序,以儲蓄來達成短期目標,以投資來達成長期目標,經常檢視收支異常,但不要太常看投資績效,多思考重大事件與機會對財務計劃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現金的最大風險,現金可用資產百分比或3個月到1年支出來估算。成功貸款的關鍵在於現金流量,住家、教育、事業是較有建設性的貸款,借錢買車要避免,一次付清信用卡。

我完全不認同他對CitiGold優利組合帳戶的看法,他認為這是可控制風險(中等風險)下參與外匯市場的方式,我認為剛好相反,賣出外匯選擇權,利潤有限(小),風險無上限(大)。同意他對抵押保證方式操作外匯是非常不智的行為之看法。

好的顧問不會是免費的,你應該注意顧問的訓練與資格,你應有的期望,好顧問應提供如何取得服務(面對面、電話、書信、網路),收費明細,服務內容與範圍,顧問提供資訊的書面化程度越高,你的保障就越多。好顧問應會聽你的需求,檢討投資,再平衡組合,避免你被洗帳戶(炒單),收費透明化,介紹其它專家,隨時聽候差遣。避免會施壓立刻決定,保證高利潤,推銷老鼠會,另類投機(金幣、老酒之類,通常表現很差)的顧問。顧問應該提供最佳忠告,但是不能強迫你接受,所以你還是最重要的,你要去學習了解財務問題,當顧問澆你冷水時,別太尖酸刻薄,記得成功的投資,除了需要你真的專精於一些事物,還要先避免犯下嚴重的錯誤。

債券是資產配置的壓艙貨,避免高風險債券,高品質安全的債券才是最佳選擇。股票投資作者則推崇葛拉漢的投資原則,最起碼的YIELD GAP是5%,也就是企業獲利率應該要高於5年債5%以上。但作者也推崇尤金法瑪的效率市場,最重要的是在市場的時間,而不是時機(It is not market timing, but time in the market.)。還有Daniel Kahneman與Amos Tversky的展望理論、Loss Aversion等。

我不太認同他在共同基金這個章節漏掉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分別,並將費用高低列為不該是選擇基金的主要考慮。使用共同基金好處,分散投資,專業技能,節省時間,較低門檻,經濟規模,其中專業技能不容易挑到,經濟規模的好處則很少分享給投資人。

衍生性商品只適合有大量資產與經驗的人少量使用,基本上它就是賭的看法(預測),我認為好玩,但是多半是徒勞無功無法提高報酬率。

針對大風險買保險來保障家人,採用單一的定期險,容易比價。可用收入替代貨生活費來計算所需壽險額度。年金是ㄧ種投資,你和保險公司之間的一種打賭。

退休期要注意資產的流動性,才能維持生活品質水準,可以將自用房屋貸款來改善資金流動性,可提高債券的比率,高資產者也可維持高股票部位,但你要考慮萬一突然過世,遺屬能否有能力維護原有投資,而不會在低點恐慌賣掉股票。

推薦:我學了一年的美式踢踏的成果,邀請大家來看
2009 踢踏 狂響 耶誕派對
時間:12/20(日) PM5點開始
地點:台北陽明大學--陽明生活文化廣場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
(面對陽明大學正門口右側旁邊)
(屬學員表演)免費參觀

2009/12/17

投資金律中的書單

William Bernstein在這本書《投資金律 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中介紹了一系列的書,從一本好書延續去找作者推薦的好書,一向是我認為不會失望的好方式,好作者通常博攬群書,能讓好作者不吝推薦的書,多半會很合口味,也能更清楚作者新觀念的來源是哪裡,整體的架構是如何形成的。


Bernstein的核心資產,以美國人為角度,他建議分為美國大型價值股,美國大型股,美國小型價值股,美國小型股,國外大型股,美國不動產投資信託,不超過15%,5年以內的短期債券,因為殖利率曲線在超過五年後很平緩,或採用債券梯形配置(bond ladder)。不論多願意承擔風險,債券至少要占20%。貴金屬,也就是現在最紅的黃金,不超過5%,因為他在股市哀鴻遍野時表現很好。

關於再平衡他建議2~5年一次,再平衡時間是很多作者都不同的地方,史雲生就建議每天再平衡,也就是越短越好,也有些論文認為間隔越長越好,偏離門檻越高越好。如果有大筆資金要投入股市,他建議用Michael Edleson價值平均法取代定期定額法,所謂價值平均法就是將資金分三年投入,但是每次投入後讓投入淨值達到平均設定的總價值,之前漲多就買少,漲太多甚至要賣出,之前跌多就買多。他也建議提領策略可以用反向的價值平均法。


以下是他建議的書單:
漫步華爾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共同基金常識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A Fool and His Money – John Rothchild
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 Fred Schwed
Once in Golconda – John Brook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Edward Chancellor
Bernard Baruch – James Grant
Money of the Mind – James Grant
Minding Mr. Market – James Grant
The Trouble with Prosperity – James Grant
Capital Ideas – Peter Bernstein
Winning the Loser’s Game – Charles Ellis
Global Investing – Gary Brinson, Roger Ibbotson
Asset Allocation – Roger Gibson
www.afajof.org

2009/12/16

讀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在總幹事黃國華的網站看到這本書的推薦,去找來看,真是很值得的閱讀經驗,很久沒有讀小說,是這樣愛不釋手,一天就想把他看完的了,作者Paul Auster說故事的能力真是好。他在這本書裡,彷彿寫出了一個退休老人的心境,老人回顧一生,寫下人生動人之事,我覺得讀起來很能夠警世,讓人除了驚奇於故事情節發展,也會想要去開始更認真地過生活,珍惜生命,享受人生。


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寫這本小說,借用主角來說話,主角納善Nathan Glass,是個六十歲因得肺癌退休的保險業務員,原本因為離婚及與女兒吵架不合,自覺失敗而心灰意冷。想藉搬回自己童年生長的布魯克林,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老去與等死,像隻卷縮在窩裡的敗犬。保險業務員的工作讓他看過比別人更多的噩運,還有更多人保險詐欺的愚行,對人類的愚蠢行為有許多實例,於是他以紀錄一生所見所聞的愚行為退休後的寫作計畫。

沒想到當他在布魯克林探索新環境的過程中,在舊書店中,他遇到了自己以前很喜愛的姪子,姪子也是因為生命中某些不可預見的挫折而從大好前途的學者,成為一位滿口文學哲學的紐約計程車司機,因為他的文學書籍專業,最後成了一位同性戀舊書書店老闆的特別助理,納善就是在這書店裡與姪子重逢。看著自己喜愛的姪子的境遇,原本也是心灰意冷的納善,動念要幫助這位年輕姪子走出陰霾,勇敢去面對與開創人生。

曾經是詐欺罪畫廊老闆的同性戀舊書店老闆,還有姪子暗戀布魯克林最美麗的媽媽,小吃店裡和老客戶曖昧的性感女侍,莫名出現在門口不說話的孫姪女,旅行意外造成修車幾天認識的民宿父女,營救陷入被邪教軟禁的姪女,當納善發現自己人生中還有喜愛的親人,需要他的協助,當他越是主動去幫助他們,愛人,越發現自己一生的經驗與智慧,是被人所需要的,越給予人幫助的時候,越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也重拾自己人生的方向舵,享受最後這一段退休的日子。

而這本小說用這麼多字想說的一句話會是什麼呢?是「千萬莫低估書的力量」,因為它會活得比我們每個人都久嗎?還是「我還挺享受老年的感覺呢」,因為只管消遙,不再煩惱。還是「痞子統治世界,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要什麼,他們比我們更相信人生。」要做雅各而非以掃,寧做個有活力的痞子,而非老實的笨蛋,求生存才是第一要務。真是很豐富也有很多面向的一本書。

2009/12/15

黃金價格的五年歷史累積報酬率

持有黃金不會有配息,所以黃金價格的五年歷史累積報酬率,可以直接用價格變化來計算,不過由於持有黃金往往有保存的管理費,放在金庫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付給金庫保管費,依媒體資訊,約每100盎司每月12美元,一年144美元,以每盎司1000美元為基礎約0.144%的保管費率。


以2009/12/10的紐約黃金收盤報價1134美元,2004/12/10的紐約黃金收盤報價435美元,五年的累積報酬率為160%,年化報酬率為21.1%,即使扣掉保管費用,這也是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如果回歸平均的角度來看,現在應該是黃金的高點,當初五年前若能買進黃金,真是美妙的決定,但是五年前能這樣想到嗎?

讓我們來看五年前,如果同樣來看當時的黃金價格的五年歷史累積報酬率,會是怎樣的局面呢?當時的基期1999/12/10的紐約黃金收盤報價279美元,五年的累積報酬率為56%,年化報酬率為9.2%。9%也不算低。從1999年以來10年,黃金提供了很棒的報酬率,但是在那個股市高漲的年代,你能想到未來十年最棒的是黃金嗎?我當時顯然是不行,滿手的科技股。

黃金應該給我們多少報酬率呢?黃金最主要還是與貨幣之間的交換關係,當貨幣貶值時,黃金會提供給我們相對於貨幣的高報酬率,貨幣貶值來自於貨幣發行量與財務槓桿的增加,而金融風暴讓美國政府大量注資來穩住脆弱的金融體系,而游資看準黃金相對於貨幣的效用而湧入,炒高價格。

以目前來看,超過20%的五年年化報酬率,沒有有長期維持的道理,現在2009/12應該不是增加黃金部位的五年期買點,反而是五年期持有者的賣點。不過一般黃金的買賣價差都很大,以銀樓來看,一買一賣就要損失約9%的價值,一年的21%的報酬率如果交易一次,就只剩12%的報酬率,更需要控制交易次數到最低。台銀黃金存摺的價差則較小,約為1.2%。而國內台銀黃金存摺零售價格和美國市場大額交易價格還有約3%的價差,價差的變化也可能造成報酬率變化。

使用黃金美元價格資料來自http://www.kitco.com/
台灣區黃金牌價價差資料來自 http://www.gck99.com.tw/gold.asp

2009/12/14

投資被動操作的市場指數型基金報酬率能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嗎?

市場指數型基金的報酬率在所有投資人中能夠排名超過一半嗎?還是能在同類型共同基金中的排名超過一半嗎?除了報酬率會是多少?這大概是第二個困擾普通投資人的問題了,基金經理人宣稱他們優於業餘投資人,能創造高於業餘投資人的報酬率,所以值得高薪雇用。市場指數型基金則以追蹤報酬指數為目標。到底誰會贏呢?指數真的能排在所有投資人之間的至少一半的位置嗎?這裏我試著用簡單的模型來推論,希望能說服你,這是一種不錯的策略。


假如一開始有兩個人,全市場只有兩張股票,兩人各持有50%的股票市值,也就是一張,股價開始時每股10元,結束時股價也是10元,其中一人A是投資被動操作的市場指數型基金,一開始買進後就不再賣出,持有到結束,他的報酬率是0%,和指數報酬率相同,都是0%。

假如其間股價有漲有跌,它先跌到5元,再漲到15元,最後結束時股價10元。另外有一位高手C參與戰局,高手C在5元買進,15元賣出,報酬率為200%,假如高手C兩次都是與B交易,因為A買進持有不做任何交易,則B的報酬率是-50%(5/10-1)和-33%(10/15-1),年化是-83.4%。總共3個角色,C最好,A次之,B最差,A的排名剛好在一半。

假如高手C一次與B交易,另外一次與D交易,則B的報酬率是-50%,D的報酬率是-33%,則四個人之中,C最好,A次之,D再次之,B最差,A的排名會優於一半。

反正增加每一個報酬率優於買進持有策略的人,至少就得要一個或一個以上報酬率低於買進持有策略的人,在漫長的投資期限中,買進持有策略是最不容易落後的策略,雖然你可能不會成為報酬率最個的人,但是理論上在所有投資人中位居一半幾乎是必然的,很可能還會超過一半。特別是以上還沒考慮到,交易頻繁的人必須付出手續費成本,以及投資共同基金時必須付給經理公司的經理費等成本。

投資被動操作的市場指數型基金報酬率能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嗎?只要你買進持有不再波段操作,我認為這個答案會是「對的,你會至少排在所有投資人中的一半位置」,而且很可能你會排在前四分之一。

2009/12/13

理財規劃顧問咖啡館

前幾天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日本出現一種律師酒吧,讓需要律師諮詢服務的人可以有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來獲得律師諮詢服務。還有一則遠見雜誌介紹台灣店頭保險行銷的第一位創新的人,也就是首創在百貨公司擺攤賣保險的管道。這些都顯示沒有人想到過的通路,可能是增加影響力的好方式。讓我想到我也許也可以來試試理財規劃顧問咖啡館的模式。


我現在的想法是利用我自己喜歡在咖啡館休息與讀書的生活習慣,我自己最常去的是石牌路上的星巴克咖啡館,幾乎已經讓每位星巴克美女小姐都認得我了,似乎是個不錯的起點,反正我會被習慣吸引去星巴克坐著喝咖啡,就算沒人,我也很享受這段時間,如果能夠成為一個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提供理財規劃諮詢服務,似乎也很不錯。

上班日週一到週五的12:30我應該差不多都會在那裏,同樣也提供第一次免費的優惠,不過免費的優惠時間可能只有一次,讓你確認我的諮詢服務是你可以接受的方式,你我第二次相遇就得要收咖啡館諮詢費了。以之前思考過的「顧問的定價」計算邏輯,我預計訂價在每十分鐘1000元新台幣的諮詢費。

原則上的意思是,每位要發問的人,最少要先收一個時段10分鐘的費用,10分鐘後,我如果有事就可能會離開,但是如果沒有急事,且我們也聊得很開心,沒有下一個人急著想發問,則我也會繼續談下去,陪伴來聽,或是同一家庭的人就不另外收費。如果真的聊很久了,我認為該要再加收時段的費用,我會提醒你,讓你有機會選擇是否要付費來聊完它。

也許未來可以新增一個FACEBOOK的粉絲頁面,利用即時更新的狀態列,來預告將會在哪個咖啡館出現,這樣就能突破單一地點的限制,人移動到哪裡,理財規劃顧問咖啡館服務就能開到哪裡。

2009/12/12

定期定額的報酬率計算

由於價格的起伏,定期定額的報酬率計算不是很容易理解,一般人通常都是看基金公司對帳單上的累積報酬率,這個累積報酬率和投資期間很有關係,一個人投資一年30%,和另外一個人投資三年30%,雖然同樣累積報酬率30%,該投資人所獲得的年化內部報酬率卻是不同,而我們在估算未來退休規劃時,最重要的預期報酬率,也需要使用這個年化內部報酬率,而不是累積報酬率。


以一個簡化的案子來看,投資台灣五十的期間如果是五年,年化內部報酬率為15%時,如果是每年定期定額一次,則表示最後的累積報酬率約在55%。年化報酬率15%,表示期末還原配息的價格是期初的201%(1.15^5),在這段期間內如果每年的報酬率在15%的上下等幅波動,例如一年0%(15%-15%),一年30%(15%+15%),則最後的年化內部報酬率會和原本預期的15%十分接近,若偏下跌幅度,則定期定額的報酬率會高於15%,反之,會低於15%。原則上,由於沒人能預測未來是否是下跌的偏幅會較大,因此定期定額並不會讓報酬率變高。

同樣以五年為期的定期定額,當年化報酬率5%時,累積報酬率為16%,當年化報酬率10%時,累積報酬率為34%,當年化報酬率15%時,累積報酬率為55%,當年化報酬率20%時,累積報酬率為78%,當年化報酬率25%時,累積報酬率為105%。如果以一個循環的角度來看,當基金定期定額對帳單累積報酬率出現超過55%時,表示你在這一趟定期定額扣款,已經到達年化報酬率15%。你可以依據自己期望合理的年化報酬率來決定何時該停止。

不過一旦你開始賣出,以上的估計內部報酬率的方式就會錯誤,因為賣出的部份可能會以先進先出或平均成本計算,反正,就會讓累積報酬率和定期定額的內部報酬率的關係改變,以上的關係就不準了。

要注意基金公司績效表的五年累積報酬率,通常是單筆的計算方式,而不是定期定額的累積報酬率,國內常見的是到三年,三年如果年化報酬率5%時,單筆累積報酬率為15.7%,年化報酬率10%時,單筆累積報酬率為33.1%,年化報酬率15%時,單筆累積報酬率為52.1%,年化報酬率20%時,單筆累積報酬率為72.8%,年化報酬率25%時,單筆累積報酬率為95.3%。你可以依據自己期望合理的年化報酬率來選擇過去有達成過這樣成績的基金,不過通常要注意績效有回歸平均的趨勢,因為景氣或市場評價的循環。

2009/12/11

One Profession, One Designation一個專業只有一個稱謂

品牌的力量在於讓人看到一個品牌,就能聯想到該品牌的特質與意涵,一個專業應該只有一個稱謂是最能夠讓人認同的標誌,雖然很多人都可能提供理財規劃服務,但是認出專業理財規劃的最佳方式,就只有一個稱謂『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理財規劃作為一個專業必須是提供客戶諮詢的專業,而不是一條如何將金融產品賣給消費者的通路,理財規劃從業人員的最高追求目標,是成為一位專業人士,而不是當位銷售商品的雇員,這也是為何有這麼多現職的理財規劃從業人員,前仆後繼地追隨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理財規劃顧問的陣營,不論商業的環境對真正專業的作法,如何地艱困與不友善,也要取得與維持自己的CFP證照。

一個專業只有一個稱謂。

理財規劃專業的最高稱謂,就是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相對於其他證照的優勢,在於其嚴格的要求,包含完整且充份的教育課程,以及嚴格、專業、高難度的考試,並且強烈要求持照者遵守道德紀律規範,並依據專業執業準則來提供服務。CFP證照持照人之間頻繁的活動更加強同業間的專業交流,提高持續教育的水準,以及彼此監督遵守道德紀律。CFP證照與商標不像單純的教育學位無法被取消,任何違反道德紀律規範的行為都可能讓持照者失去使用CFP商標的權利,這讓認證協會可以進一步監督成員的道德紀律,而不是考過就算了,也不是有上持續教育就可以維持持照,還必須持續遵守CFP的道德紀律要求。

越是經過艱困的經濟與金融環境,越是彰顯穩健的財務建議(Sound Financial Advise)和謹慎的理財規劃(Careful Financial Planning)的重要性。2000年的網際網路科技股泡沫經驗,是讓我自己接受理財規劃理念與進入此領域的重要因素,因為我不再希望自己的財務受到這樣的風暴傷害。回顧2008年的雷曼金融風暴,還有未來可以預期將會再次出現的商業循環與股市熱潮泡沫,都將再次加深我的信心,穩健的理財規劃,才是該走的路,也是值得奉獻心力推廣給更多人的領域。

註:需要尋找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服務的消費者,歡迎來信給我,我會幫你尋找在你附近,並適合你的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來為你服務,我不會收取轉介費用,讓我來為這個大家庭多盡一份心力。

2009/12/10

上班族與企業家的想法不同

上班族思考的是他的技能與時間能夠從企業家處得到多高的薪水,企業家思考的是扣除預付的薪水與召集設備的成本,所能產生的收入,還有多少利潤剩餘。上班族需要提高自己的市場價格,一是獲得更為專屬特殊的才能,物以稀為貴,越是稀少又有需求的技能越有高價格,二是找到需求你最強烈的雇主,雇主越需要你,你的價格就越高。


上班族與企業家的想法天生就不同,除了在新興國家中,由於獲利非常容易,人力需求十分大,才會出現上班族收入增加且同時企業家的利潤也不斷增加的歡樂局面,一旦資本累積夠多,有夠多的人有資本與經驗能成為企業家,自然資源與環境又沒有容易開發的生意之後,擁擠的商業環境,勢必在上班族與企業家之間產生衝突,唯有上班族收入降低,才能維持企業家利潤增加。

對一個人而言,其實不需要將自己限縮在兩者之一的領域之中,上班族與企業家各有其壓力,真正的財富,其實應該是像猶太人常說的,在腦子裏面,你腦子裏的東西是任何人都掠奪不走的財富,只要給你機會,有腦子的人總會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財富的。有時候需要當上班族,有時候也可以扮演企業家,視在眼前的機會而定,不需要畫地自限。

上班族工作是個觀察企業家的好機會,一方面收到薪水,一方面如果你用心,你會去全盤了解生意的各個環節,只要你仔細觀察,多開口問,不用多久,你就會學到這個行業的經營模式,只要你有資金與勇氣,你也可以創立企業,成為這個行業的競爭者。經營企業沒有比當好一個上班族難到哪裡去,更不比科學家研究發展的困難,或是哲學家邏輯辯證的用腦辛苦,經營企業就是組合人力與資金,提供別人需要的服務與產品,而企業可以得到收入扣成本後的利潤。

一個成功的企業通常可以得到比為其工作的員工高的利潤,同樣地企業主也需承擔失敗的虧損。上班族則很少會提供服務而收不到薪資,也很少會虧損投入的資金。上班族的投資理財,則是間接地讓自己成為其他企業主的合夥人或出資者,如果你是股權投資,那你就是其他企業主的合夥人,如果你是購買債券或存款,哪你就是以約定利率將資金借給企業主的出資人。上班族的投資理財要成功,意味著你也頗為精通企業家的秘訣,所以能判斷出好的企業家,與之合作。

2009/12/09

請打開電視 TVBS (56台) Money 我最大

幫忙衝個收視率,為我的表現題出點建議吧!謝謝。

人力派遣式的理財規劃顧問

人力派遣式的顧問商業模式,意味著理財規劃顧問是人力派遣公司的員工,而被派給客戶提供專屬服務,從軟體服務到幫傭服務都有人採用人力派遣式的模式,現在理財規劃顧問也出現這個模式,這個方式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


先談缺點,沒有公司的組織合作,意味著理財規劃顧問必須單槍匹馬,一夫當關,缺少助理與行政團隊的支援,勢必讓理財規劃顧問的業務與服務範圍受限,例如企業法則通常認為一個人的有效直接管理範圍約為二十人,超過這個範圍,很難做到很良好的管理,如果一位理財規劃顧問要直接服務六十位客戶,則在缺乏良好行政與數位支援下,將會十分困難。

優點是人力派遣是很清楚的商業模式,對現代人而言很容易接受,課稅也很單純,且在雇傭關係與指揮關係下,雇主要派遣員工代理雇主做任何事情,幾乎都沒有什麼公司營業項目的特許問題。類似由人力派遣公司派到雇主家裏服務的計時幫傭管家,只是這位管家管的不是環境整潔,而是財務健全。

另外一個優點是經由人力派遣關係而感受到「財務管家」這個名稱對客戶的吸引力,對客戶而言,諮詢「醫師」、「律師」、「會計師」、「理財規劃師」都有一種求助於專業的感受,甚至會有點畏懼去找他們的感受。「管家」則感受完全不同,它像一種隸屬的關係,你可以指揮「管家」如何幫助你,解決問題,有個高級財務「管家」,可能會給客戶一種滿足感。

2009/12/08

理財規劃的目的是財富富裕、財富安全、財富自由或是幸福?

理財規劃事業要提供給客戶的是哪一種利益呢?是財富安全、財富富裕、財富自由或是幸福?哪種人會需要理財規劃顧問的服務呢?也許每一種都有其需求,也每一種顧問都能存在,而客戶可能需要從關係的建立過程,瞭解顧問的服務方向是否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這些方向有什麼不同呢?最常見的是以財富安全為核心,這一類型的顧問擅長保險,也比較注重高資產的客戶,因為對高資產的客戶,資產保全,資產移轉,讓家族能夠流傳百世,常常是高資產客戶的願望。或是滿足安全感的需要,例如使用保險來緩和意外與長壽風險的憂慮感。

財富富裕、財富自由則常被混淆,其實多數時候客戶的目標是想變富裕,卻隱藏在財富自由的美麗辭彙之下,因為真正的財富自由不難,活在你的收入以下就可以了(Live within your means),多數人說他的目的是財富自由時,講的是遠比現在富裕的「那一種自由」。

最近一位理財顧問與我分享他在這方面的經驗,他認為這個方向對非高資產的客戶很有吸引力,他的服務策略是混合理財規劃與成功學,將原本大班制的成功學課程,改成六次每次兩小時的面談引導,再搭配理財規劃的內容,目標是讓客戶的財務能穩健,本業收入也能增加。

這很類似之前「秘密」、「贏在不可能」、「樂在工作」的效用,我也同意多數上班族都能經由這類型鼓舞士氣或心態調整的方式而改善表現,增加收入,就像各種企管顧問的課程一樣,時間管理、人脈管理等一般性技能都能讓人賺錢更有效率,而理財規劃顧問很可能兼具這些方面的專業,而能提供上班族客戶一些指引。

不過這會不會表示理財規劃顧問越過了自己專業的界線,也值得自我警惕,就像理財規劃顧問在處理理財心理偏誤的時候,雖然知道情緒與心理成熟度,和許多理財決策錯誤相關,想調整過去錯誤的財務決定,而去處理客戶的情緒與心理事件,卻是可能越過了自己專業的界線的舉動,特別當心理諮商不是該理財規劃顧問的其他專長時,個人意見,不該被當作專業建議提供給客戶。

借句巴菲特的話,哪些範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圈」,是每位理財規劃顧問需要捫心自問的題目,專注在自己能提供的服務上,找出適合自己服務的對象,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的模式,可能才是成功之道。

2009/12/07

紀律買進0050是否是退休規劃的好投資策略

0050是一種被動投資的策略,雖然和歷史較為悠久的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略微不同,台灣五十與加權股價指數的主要差距,在於0050剃除了中小型股,也調低了流動性較差的個股比重。這兩個調整,目的都是讓指數的可直接複製性較高。大型股指數通常都是各市場的主要標竿指數。而生意中大者恆大的原則,也讓大型股通常是較為穩健的選擇。


雖然每個時代的大型股常常也會變動,但是定期更新的指數成份,讓大型股指數持續會移動部位到新時代的大型股中,當舊時代的大型股失去獲利與市值,就會被從名單中移出,雖然造成交易成本與一些虧損,但是也表示,每年持有的標的都是當年市值最大的公司。這個策略不太容易錯得太離譜。畢竟當公司市值這麼大的時候,不但投資人看它的眼光不同,政府也不會輕易讓大公司破產,影響經濟發展。這都是市值大所能提供的安全感。也因此較容易讓投資人堅持下去,而堅持往往才是退休金準備過程中最艱難的挑戰。

以加權股價股價指數來看,報酬指數最早的日期2003/1/2為4524,到2009/12/07為9973點,累計約7年的時間,含息累積報酬率為120%,年化報酬率為11.9%。同樣這段期間,台灣五十報酬指數2003/1/2為3356,到2009/12/07為6987,累積報酬率為108%,年化報酬率為11.0%,台灣五十的報酬率略低於加權股價股價指數0.9%。

這和一般投資組合理論,認為小型股與價值股會表現優於大型股的結論類似,因為大型股的表現低於全市場的加權指數,意味著中小型股的報酬率應該是高於全市場的加權指數不少,尤其因為大型股在全市場約占70%權重,估計同一時期,中小型股的報酬率應該是約為13.3%。

若配合中型100的歷史資料,以2005/1/3為6493,2009/12/07為8149,約四年累積報酬率為25.5%,年化報酬率5.8%。同期加權指數為53.8%,年化11.4%。同期台灣五十為42.0%,年化9.1%。假設台灣五十占權重70%,中型100占權重20%,則這段期間小型股指數(占權重10%)報酬率應該是約為37.9%。小型股效應頗為明顯。台股小型股的指數型基金很值得期待。

若以五年報酬率來看,目前台灣五十2009/12/7為6987,2004/12/07為4777,五年累積報酬率為46.2%,年化報酬率為7.9%,若以去年五月發現的5年累積報酬率100%為限,則目前還不該賣出,應該持續有紀律的買進。直到下次出現5年累積報酬率100%時,再來考慮暫停買進,或是賣出部份,耐心等待報酬率回歸平均。

推薦:另外一位CFP持證者Richard的台灣五十投資列車法,定期定額加停利(15%)與停利後分60期(5年)再投入。

2009/12/06

年化報酬率是否可能是一個賣出指標

追蹤市值指數的被動投資法,目的是獲得和全市場投資人平均相近的報酬率,而投資人等於全市場企業的所有者,全體投資人總合的報酬率應該要接近且企業可以得的報酬率,而全市場的企業將獲得的報酬率應該是很普通的報酬率,不太可能是驚人的報酬率,因為這會引來更多的競爭對手與創意,來分享高利潤。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當市值指數的報酬率偏高的時候,他很可能回復到平均值,問題回到多久的市值指數報酬率是一個較好的觀察期,若以常見的經濟循環來看,也許五年或十年會是一個不錯的觀察期,太短的時期可能受到循環的開始或結束的影響,市場企業的合理利潤,以總體經濟的角度來觀察,應該會和利率相關,利率代表借用資金創立事業的成本,企業創立者預期的報酬率勢必會高於借款資金一部分,這樣創立者才會有利潤可以自留並提供給原始股東。

一般而言10%應該是對企業而言算是不錯的報酬率,可以支付到5%的利率還能留下一半的利潤率。由於我們台灣的利率為了維持國際出口競爭力,近年長期維持在2%以下,7%的報酬率可能對台灣上市企業就算是不錯的平均報酬率,心理層面的市場力量可能會讓股票報酬率和總體的企業報酬率不一致,在對未來樂觀的時候,給予過高的股票市值,讓追蹤市值指數的報酬率高於實質企業報酬率。

去年當我發現台灣五十報酬指數在五年中翻了一倍,相當於年化報酬率15%,當時我雖然認為這是很高的報酬率,還以為這是台灣五十指數理當獲得的報酬率,其他不能超越該報酬率的主動投資人,都該自我反省,改弦易張,結果幾個月後金融海嘯發生,股市指數狂跌,馬上就讓指數報酬率由盈轉虧。

從這段經驗,我不知道能否做出這樣的結論,年化報酬率是否可能是一個賣出指標,高於15%的含息報酬率,意味著市場已經超過實質面可以合理化的報酬率。也許可以調整的因素是這五年期間的利率,高利率的期間,可能可以支撐較高的報酬率水準。

2009/12/05

懷念

這一段在101附近的短居生活,將是一個讓人懷念的回憶。常跟人說如果你想要買某個區域的房子,一個不錯的方式就是先在那個區域租屋居住看看,可以實際體驗該區的生活,到底是不是你最愛的,這樣的短居生活其實很像一個較長的假期,由於每件事情都從習慣變成新鮮,光是找一間早餐店來吃,都像一場探險,如果用一種新奇的眼去看環境,感受的生活豐富程度可以增加許多。


我們租的松勤街這間房子,特色是他的頂樓有游泳池,可以在101大樓的夜景下游著只有你一個人的屋頂游泳池,真是很特殊的回憶,我相信我會很懷念那轉身換氣時,浮現在我眼前的101大樓。旁邊就是四四南村,一個週末去參觀他的展覽,勾起不少舊時回憶。稍遠有台北醫學院,一個週日在那裡看到許多大學生在打壘球、排球,感覺很好。吳興街巷內的老虎醬餛飩麵當宵夜真是很好吃。

這些體驗讓我想到,如果用短期租屋的角度,在熟悉的城市中探訪,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體驗人生的方式,其實費用並不比出國旅遊高,而且體驗的時間比三五天的旅行又長很多,真正的旅行,不在景點,而在心境,一種重新思考重新探索的體驗,也許將來我們會再繼續這種城市遊俠式的體驗,再到各個不同的台北市行政區,尋找不同的居住感受。

換一個住所,換一條路線,連上班的路程都變得不一樣了,好像一場夢。摸索著怎樣去上班最方便,好像腦筋都改變了思索的邏輯,腦裏多記了好幾條公車的路線,都是之前完全不可能去記憶的事。人的彈性與適應力真的很強,再豪華的東西,用久了你也會開始挑剔,再一般的東西,當你第一次用它的時候,光是新鮮感,就讓你銘記在心,不要一味追求最貴最好,因為最貴最好的東西需要太多心力去維護,但要記得去尋求心境的變化,進步,用簡單的創意與認知,為生活增添愉快,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卻還是一樣新奇。

2009/12/04

【Money我最大】錄影經驗

今天去參加一場【Money我最大】節目的錄影,是我個人第一次進入攝影棚的經驗,真是很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每件東西都很有新鮮感。節目組的助理很厲害地從雜誌書中的簡單介紹,就找到我的聯絡方式,然後也已經知道不少我的觀點,直接就編輯出一系列的問題。經過幾封電子郵件的往返後,他們也把手板都製作好了,我覺得真是很有效率與專業分工的團隊。


這場錄影預計在下週2009/12/9(三)下午3:00-4:00播出,當然希望各位網友都來捧個人場,也許能衝高一點收視率,如果能在看完之後,留言給我一些建議與指教,我將十分感謝。【Money我最大】的主持人是美麗的邱沁宜小姐,她本人更是十分親切友善,讓每位來賓都能妥適表現,十分稱職。

【Money我最大】是因為Smart智富雜誌最近編寫的一本基金投資術中採用了我去年一篇有關台灣股市定期定額扣款人數的分析文章的觀點,可見文章的觀念與流傳真是無遠弗屆,一個有趣的觀點,經過多手的流傳,媒體的採用,將被擴大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與更多的人的腦裏。

我真正想講的,在節目的時間有限下,和我有限的表達能力下,還不能夠精簡有力地說完。扣款人數和市場指數的相關性,如果用計量的方式分析,其實不少學術論文並不支持兩者間的相關性,但是很直覺地去看它,確能發現類似柯斯托蘭尼的觀點,人分兩種,一種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類人比較固執,另一種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總是跟著群眾,市場的漲跌,和股票多數在哪一種人手中最有關係。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則是可用來觀察後者在市場中數量的一種統計指標。

所以結論不是要用扣款人數去預測高點或低點,我想說的結論是,如何讓自己從一個跟著群眾的人,變成一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擇「對」固執的人,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如果你有在認真讀這個部落格,應該已經知道的,就是「理財規劃」。一個好的計劃,應該能讓你成為一個擇「對」固執的人,堅持執行你自己的計劃,不再見風轉舵。

友情推薦:投資與理財規劃書單

2009/12/03

什麼是理財規劃?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又是什麼?

理財規劃是一個方法,它像一個療程,治療你的財務問題,幫你建立財務基礎去圓滿你的人生,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則是一個教育、考試、認證、經驗的檢查制度,確保提供給你理財規劃療程的顧問,有稱職的能力與執業道德。


不是只有通過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的人,才懂得幫人做理財規劃,但是通過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的人,是市面上最努力在推廣理財規劃觀念與好處的人。很多人用了理財規劃這個名稱,但是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做了一點點KYC,只是以需求導向在繼續行銷金融商品。

取得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的人,認為理財規劃應該要有的不只是六大步驟的架構,更重要的是精神,一個必須堅持的精神,要把客戶的利益置於顧問與顧問的公司的利益之前。如果沒有這一點道德的堅持,理財規劃這個職業不能成為一個專業,而這正是所有來參與CFP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的人的一個強烈動機,我們的自尊心告訴自己,無論我受雇於誰,我是專業人士,而不是只看利潤導向的職員。我要幫我的客戶,達成幸福的人生。

理財規劃就是用財務數字去做一個人生計劃,我們相信有計劃的人生,或過得比沒有計劃的人生美好,遺憾的是很少人自己會去為人生做計劃,理解人生各個財務面向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與興趣去學會必要的技能,因此理財規劃服務應有市場需求。

在消費者與金融工具(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之間,目前充斥的是經紀人與業務員,消費者缺乏得到專業且客觀資訊的機會,理財規劃的提供者如果能扮演好顧問的角色,幫助消費者依據計劃來挑選解決方案,用客觀的分析與洞察力來改善消費者的選擇,將更能促進好產品的蓬勃發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幸。

備註:FPAT(Financial Planning Associate of Taiwan)對理財規劃的說明

2009/12/02

每月定期以零股買進台灣五十

每月定期以零股買進台灣五十,這是對多數人而言,最簡單有效率的參與台股的方式,參與台股優點是,當股市蓬勃發展的時候,你不會有被拋下的挫折,好像別人都大賺,你卻讓錢坐在銀行發呆,感覺自己很笨。


而足夠分散,也足夠代表性的台灣五十,的確是目前的首選。不過等你的資金部位較大,其實自己模仿台灣五十來操作並不困難,成份股最小的比重約0.3%,若以最小比重的個股持有1萬元市值的零股,來估算,約300萬的資金部位,就可以考慮自己持有五十檔個股。每年可以省下約1萬元的管理費。

缺點當然就是得要自己注意每季的成份股變化,自己去買進賣出來調整。就看這一萬元你覺不覺得值得這些麻煩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以為台灣五十不能零股買賣,查了交易所的資料,很多年前就可以盤後零股交易了,也都一直有一些小額的成交量,可能很多人也都和我一樣不知道,在這裡提醒一下。這是對上班族而言,很容易做到的,每月零股買進個5000元(約100股)即可為自己退休準備。

2009/12/01

續讀《樂在工作》

如果能快樂地工作,難道不好嗎?越是努力讓自己樂在工作,工作會做得更好,總以為在工作上,能少做就少做一點的懶人,以為自己成功地偷懶沒人發現,還能領到相同的薪資,是占了便宜,其實正好相反,工作時老想著偷懶的人,常常生活也偷懶,因為你是同一個人,怎麼可能區分工作或不工作有兩種性格呢?多數人不會人格分裂,想要人生快樂,就是不論工作或不工作,都要維持快樂的心情與積極的態度,才能到哪裡都一樣成功快樂。


這些幫助我們《樂在工作》的技巧,其實也能用在不工作的退休時機,不必太將它都視為是資本家想奴役勞工的詭計。少數人喜歡將人類分類,然後認為別人,特別是有錢人,都有大陰謀要來欺負自己這樣的窮人,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自己陷入埋怨、憤怒,生活更加不快樂。更像是將自己鎖定在一個不可移動改變的階層,你期望有個大陰謀要來欺負你,最後你就好像真的被欺負,壞事就會真的會發生在你身上。

自尊與自豪是樂在工作的條件,太謙虛只會讓自己甘於平庸,不只做自己,更要愛做自己,像大前研一說的,要相信這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玩法,這就是是我的人生最好的過法。不誇耀,讓行動說明一切,謙虛是為了讓自己做得更好。信仰是勇氣的泉源,即使不是神的信仰,光是自我預言也可以是實現願望的力量。

工作的目的不是金錢所能購買的身外之物(STUFF),發揮才能,克服困難,與人合作才能帶來快樂。人與人之差別在於有無志向,沒有目標,工作就像牢獄,有了目標,才有可能到達,好的目標應該都是超出自己,去關懷別人,把握方向,才幸福。真正的財富,是我們所行的善事,和我們的立身處世之道(品德)。金錢與權力如果能給善的人,就能對大眾更有好處。金錢只是讓我所提供的服務能和別人提供的服務交換的工具,重點是要去提供好的服務給別人。

知識、語言、文字就是力量,掌握這些力量,可以大幅開拓你的境界。知福惜福,凡事往好的方向看,則是最有價值的觀念。生活就像登山,每天我們仰望山巔,知道那是目標,但是也要注意四週的環境,欣賞沿路的美景,慢慢爬,享受過程,最後在山頂俯視壯麗的景色,將是人生最高潮。

美滿的人生是由社交生活、精神生活、健康、家人的愛、理財與事業所組成的,要兼顧各方面的平衡。成功的關鍵是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與別人的比較,成功不是那些炫耀的假像,成功是工作一天後能安穩地睡個好覺,成功是來自自我的滿足感,享受工作的樂趣則是成功的秘訣。工作的樂趣就在你自己,尊重自己,認識自己,改善自己,挑戰自己,愛人愛己,工作中是有快樂的。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