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30
只問功勞不問苦勞《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
在《楚狂人投資致富SOP2》書中讀到一句有趣的話,他說:「公司永遠只問功勞不問苦勞。」讓我聯想到功勞和苦勞的差別,以及之前讀到維京集團老闆的找人原則,他的原則也許可以稱為樂勞。
2014/09/29
讀《跟著董事長挑民宿4》
在圖書館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就借回來看。戴勝通原本是製帽外銷的老闆,最近的事業卻是在這一系列的《跟著董事長XXX》上,好像昨天那本書的作者田臨斌(老黑),似乎也是把退休後的日子,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旅行與寫作上。
2014/09/28
讀《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作者田臨斌(老黑)。在45歲時離開上班族的行列,先是留在北京,後來搬回台灣,選擇了高雄定居。剛開始每年花一個月旅行,現在約花三個月。最近還去了一趟環球郵輪。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的職志,用寫作的創作來滿足對心流(FLOAT)的需求。
2014/09/27
PIMCO創辦投資經理人Bill Gross離開
這實在是很奇怪的新聞,Bill Gross在PIMCO數十年,從公司創辦時就在的人,怎麼會可能自己離開,最有可能就是即將失去舞台,或是意見和目前的大股東衝突。安聯Allianz是在2000年的時候,收購了70%的PIMCO,剩下的30%則是在原本的母公司Pacific Life Insurance 。推測這時候Bill Gross應該就已經在PIMCO沒有可觀的持股了。
2014/09/26
勇者也許活不久但不會虛度此生《袒裎相見》
這本《袒裎相見》的作者Richard Branson是處子(Virgin)集團的創辦人,他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創業,先是從發行雜誌起家,然後切入CD音樂光碟的郵購事業,再創立錄音室與自己的唱片公司,就這樣一路增加集團的多元經營,可以說是大型企業的異數,不走垂直整合或水平擴大的路線,卻還能頻繁成功,真是很特殊。
2014/09/25
讀《人與土地》
阮義忠說他喜歡照片中有人,因為這樣的照片比較耐看。這本書《人與土地》除了他的黑白照片,還有他所寫的紀錄文字,有些是當初拍照的故事,有些是他延伸照片上的情緒,回憶自己的故事。
2014/09/24
讀《黃日燦看併購II》
由於黃日燦是一位被稱為併購大師,專門協助企業併購的律師,他的專業與收入都來自於更多的併購。因此閱讀他的書籍,應該要考慮他的角色,來作為理解調整的基礎。有趣的是,他在導讀中也說,併購成功的案件,不到三分之一,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心中併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2014/09/23
略讀《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
可能是內容太過龐雜,這本《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只能略讀。作者想講的是現代的知識融通趨勢,很像過去的文藝復興,相信理性思考可以發現真實世界的規律,找出統一的理論與解釋,進而可以掌握理解全世界,並作出正確的選擇來改善。文藝復興的理性萬能,遇上浪漫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許多年代之後,如果能再次融合分隔的各學科,我們正面臨有重大新發現的可能。
2014/09/22
北投的青鳥
前幾天,在北投上清宮附近的山路,看到好多輛車停在山邊,路邊則站了一排手持望遠大砲鏡頭相機的人,他們面對著外面一段老樹和橫掛的電線瞄準,開車經過他門身邊時,隱約可以看見一隻深色的鳥停在電線上。
2014/09/21
一位只想活到75歲的醫生
臉書上一位大學時的朋友分享了一篇極為有趣的文章,是一位只想活到75歲的醫生寫他的理由和方法。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至少無止盡地延長生命,不該是不加思索就接受的目標。就像之前閱讀過安寧治療與NDR的書,現代醫療不計一切延長生命,應該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
2014/09/20
靜坐Meditation《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
今天在Livehouse.in用手機看了一場天下雜誌主辦的楊定一的演講直播,內容是分享他與女兒楊元寧的新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他說能與女兒一起出書,讓回想起三十年前和自己的父親一同研究出版論文的往事,是很感恩的一件事。
2014/09/19
花謝花會再開《老年之書》
讀這本回顧東西方,關於老年文章的《老年之書》,讀到很難過。裡面不開心的故事,數量遠比開心的多。老年是一個身體不斷衰弱的過程,少數人能延緩它,多數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等待那不可避免的。因為習慣了活著,而害怕改變與失去,只有等到活夠久了,才能感覺到也許這終點也是解脫。
2014/09/18
動機諮詢的會談工具(OARS)
Oars是划船的槳,英美語系的國家喜歡用縮寫,來幫助記憶一組概念。很像我們國中時期為了背週期表或帝王順序,所編出的同音順口溜。通常會努力編出一個本身也是有意義的縮寫字。如果你到外商公司上班,幫自己的計劃、專案,編一個這樣的縮寫,通常能得到外國老闆的注意力。
2014/09/17
一種可能改善財務健康的策略(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前幾天讀到Ariely對理財教育的悲觀看法,他認為社會想要大幅度改善財務健康,擴大理財教育的投資是浪費且無效天真作法,這似乎和各國逐漸將理財教育放入國民教育的趨勢相反。他認為輕推(Nudge)的做法固然不會犯錯,但太保守,效果不夠好。建議法令強制規定禁止人有不負責的財務行為。
2014/09/16
獨自越過山丘的女兒
剛讀到一篇文章提到李宗盛,回想起他的一首〈山丘〉,用越過山丘來形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追尋目標,超越目標。很開心,有這麼一位歌手,高中年輕時聽他的情歌,中年聽他回憶人生的歌。
2014/09/15
立法禁止不負責任的財務行為
看到一篇有趣的報導〈上過財經課…退休規畫 未必加分〉,講到Dan Ariely的Project M研究報告,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也有點害怕政府會以此作藉口,更大幅限制個人的自由。基本上,他的研究顯示多數人是不理性的,因此解決方案是讓政府理性地強制規定所有人的選擇。問題是,由人組成的政府難道不會有一天表現出不理性嗎?
2014/09/14
露營裝備可以給我什麼理財啟示
剛從第一次露營回來,開始讀其他人購買露營裝備的網路文章,其中有一篇,讓我聯想到過去看過的一段STUFF脫口秀。給自己打個預防針,不要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借錢去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來給自己不關心的其它人好印象。
2014/09/13
初次露營(新竹起初露營區)
雖然爬過山,當過兵,不過我從沒露過營。印象所及,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大學某次社團出遊,雖然帳篷搭了,不過所都擠到僅有的一間奇怪的飛碟太空船小屋內,或是外面聊天跳舞。
2014/09/12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201408
最近公佈了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2014年8月的統計來到105,是近兩年的高點,但是還不算最高,2011年1月曾來到更高的130。不過2011年的台股報酬率是-18.5%。
2014/09/11
讀《The Uncommon Reader非普通讀者》
偶然在圖書館的架上借到這本《The Uncommon Reader非普通讀者》,很久沒有讀小說,剛巧這本是談讀書這件事,而且書又很小本,勾起我借來讀的意願。沒想到初期的好讀易讀,好久沒有讀書讀到發笑出來,小說作者Alan Bennett的功力相當之好。
2014/09/10
不是每個人都該上大學
讀到一篇美國的文章,對大學畢業生與未就讀大學者的所得統計,一如預期的大學畢業生的中位數所得高於未就讀大學者,而且從1970年到2013年,基本上有漲有跌,大致的所得變化趨勢,扣除通貨膨脹後,是很平穩的。
2014/09/09
由奢入儉難之例子
多數人應該都能理解「由奢入儉難」這句話,每位中年人的生活經驗中,應該都不乏幾個能讓自己體會這觀念的事情。我就來貢獻一個例子,給年輕人看看笑話,節省支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4/09/08
高資產退休老人的困擾
讀到一篇有趣的理財文章,他居然鼓勵要多花錢,而且還是對退休的老人。好像有點道理,但是如何掌握那個平衡點,真的是蠻難的,畢竟如果有所閃失,總是寧可是剩錢沒花完,而不是花完了還沒上天堂,少花點總是能提高安全感。
2014/09/07
老年的四個缺點《老年之書:思我生命之旅》
古羅馬人西塞羅(Cicero)在論老年中舉出老年的四個缺點:無法從事積極的工作、身體變弱、奪去幾乎所有的感官之樂和讓人離死不遠。
2014/09/06
重新入手的微單眼相機
從大學以後,幾乎沒有再拿起過單眼相機,也許是因為相機進入數位的時代,和自己一開始熟悉的膠卷底片沖洗差距太大,有一種奇怪的不協調感。也許是大學生活裏舞蹈取代了攝影占據了寶貴的閒暇時光。也許只是因為拍照不再是年輕靈魂的願望了,不過欣賞精采的攝影作品,倒還是一直是件美妙的事。
2014/09/05
改善財務《The Total Money Makeover》
Dave Ramsey認為改善財務的關鍵是專注在單一一個目標,而不要嘗試同時想完成多個目標,而且不需要太過注意最佳化,因為改善財務的關鍵大部分是在行為的改變,而不是如何最佳化到極致。如果你真得那麼厲害,那麼會算,哪裡會需要改善財務呢?因此改善計劃的重點是堅持一套簡單的順序,每一個步驟一定要完成,才能做下一個步驟,一有偏離,也要從較前面的步驟先補回來。
2014/09/04
勇敢開始理財
如果你一直做相同的事,情況不會改變。你想要不曾擁有過的東西,你就得做從沒做過的事。運動員所承受的痛苦,往往遠超過一般病人的痛楚,但是運動員可以自願地去忍受這些身體的痛苦,只要他心理上知道忍受痛苦是有意義有目標的。
2014/09/03
變富裕沒有秘密但並不容易《The Total Money Make Over》
多數讓人變富裕的觀念,並不是秘密。要花得比你賺得錢少,算哪門子的秘密,但是要切實做到並不容易。如果我將自己的理財順利,歸功於十多年來都維持很接近50%的儲蓄率,這絕不是追求短期致富者心裏想聽到的秘訣,一般人想要更簡單的方法,但是我只知道並不容易的方法,如果方法很容易,早就滿街都是有錢人了。
2014/09/02
送小朋友去上幼兒園
送小朋友去上學了,半天班,捨不得,心情有些複雜。知道她應該到了想要有朋友的年紀,幼兒園能夠提供長時間穩定的友伴關係,是父母本身怎樣努力陪伴,都不一樣的刺激。和前一次兩人都還在上班時,不得已要送托嬰中心完全不一樣。現在,我寧可自己帶,也不想逼她去上幼兒園。
2014/09/01
一無所有卻因自由而萬事俱足《愛與自由》
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女子,蘇聯入侵匈牙利後逃出,她說出這句讓我感動的話:「一無所有卻因自由而萬事俱足」。Maria Gomori最後入籍成為加拿大人,四十多歲和兒子一起進大學,就讀社會工作系的碩士學位,接觸家族治療後,成為國際上家族治療的重要主持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