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續升息,顯示央行動作通常有一定的慣性,不太會忽生忽降,一旦開始升息循環,不太容易迅速停止。續升息的理由為第二季GDP成長12%,顯示上次六月升息時,大概就是央行自己已經預測到經濟會有不錯的回升,才會在外人沒有預期之下開始升息。
2010/09/30
2010/09/29
2010/09/28
年輕人諮詢理財顧問的好處
讀到一篇關於『年輕人諮詢理財顧問』的英文文章,覺得該分享給台灣的年輕朋友們,摘錄文章中的幾個好處供參考,希望有助於年輕朋友做出合適自己的決定。也有助於意在此的顧問,提供適當的服務滿足這些需求。
標籤:
理財顧問業
2010/09/27
The Back-Up Plan備胎女王(雨天備案)
這部電影中,女主角Zoe因為自己父親在母親生病時離開的經歷,對男人十分不信任,擔憂在真正危急的時候,男人都會害怕離開,所以她總是對男人的花言巧語承諾抱持懷疑的態度。
標籤:
電影
2010/09/26
2010/09/25
國民年金的內部報酬率IRR
目前最基礎的社會保險是97年開辦的國民年金,它讓過去不在軍公教與勞保範圍內的國民,都能擁有一個最基礎的社會保險,它所繳的費用約為投保薪資的6.5%到12%,從開辦年開始遞增,最高到12%,其中費用的六成由國民自己繳,其餘四成由國家稅收支付。二十五歲以上的國民,且沒有其他社會保險,才能加入。滿六十五歲後,以目前標準計算,最高可每月領取老年年金8986元,月投保金額目前是17280,乘以二十五到六十五的四十年年資,在乘以1.3%。
標籤:
保險
2010/09/24
讀《貴族、騙子、華爾街》
作者用很多歷史上的人物與書籍,來說明美國人對華爾街的印象,以及這個印象的代表人物,與其轉變的歷史。他認為一般人對華爾街的印象,有四類,金融貴族、騙子、英雄與罪犯。
標籤:
讀書
2010/09/23
2010/09/22
2010/09/21
2010/09/20
2010/09/19
演化論與男女關係
《性、演化、達爾文The Moral Animal》裏聊到演化論與男女關係的幾個章節,給我十分新奇的感受,以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思索男女關係。一般而言,親職投資較少的ㄧ方,比較不會專一,一夫多妻制可能是早期捕獵與採集人類社會的常態,而近代的一夫一妻制,其實不是因為女權高漲,反而是因為男權平均化的結果,集權社會開始權力分散的過程,一夫多妻制導致大量社會地位較低的男性沒有結婚,這會造成強姦與動亂的社會問題,一夫一妻制是男領導者與社會地位較低的男性間的妥協。
標籤:
讀書
2010/09/18
PS3多樂貓的人生智慧
玩了好久,終於將PS3的《多樂貓歡樂喵派對》Clear了,雖然只是一款遊戲,我卻覺得大人們也應該學習,我們是怎樣在教小孩的。我喜歡這個遊戲的故事、對白與想傳給小孩的想法(瀰)。真希望我小時候就玩過這個遊戲。
2010/09/17
2010/09/16
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理財規劃顧問
自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成立七年以來,台灣目前持有CFP認證的顧問約有七百人,而中國大陸雖然比我們晚開始,卻已經在人數上遠遠超過台灣的數字,周遭當年第一屆時,一同上課,一同作案例研討,一同考試的夥伴們,卻一位又一位地被中國市場吸去,台灣的七百人CFP有一百人以上,都同時持有中國的CFP證照,並逐漸地將事業重心移往大陸,這的確是一道不可逆的洪流。頓時,讓自己感覺有些孤單。
2010/09/15
讀《性、演化、達爾文》
達爾文觀察到,自然界中雄性多為追求者,雌性在選擇對象時,多半較為挑剔矜持,雄性則有盲目地衝動。他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原因,但這個性選擇,則是天擇的輔助,雌性似乎會挑選對當時環境適宜性較高的雄性,來提高自己的後代的環境適宜性。
標籤:
讀書
2010/09/14
2010/09/13
人類命運的方向性-增加非零和活動量
Robert Wright的非零年代一書(人類命運的邏輯),試圖說服我們,人類歷史的發展存在一個恆真的方向性,我們的文化將朝增加非零和活動量的方向前進。這不是說人類天性會追求世界大同,而是說,如果世界大同會造成最多非零和的人類活動,我們總有一天會達到,只要時間夠長。
標籤:
讀書
2010/09/12
家庭年所得與幸福的關係
之前Daniel Kahneman在TED中提到的體驗的自我和記憶的自我(experiancing selves vs. remembering selves)論文出版了,他將幸福分成兩類,一種是回顧一生的自我評估,這是一種滿足感,他發現這種人生滿足(Life Evaluation)的快樂,和收入的對數成穩定的關係,至少到年所得 12 萬美金以上,都還是持續維持,越高收入的人,越滿意自己的人生。
標籤:
快樂
2010/09/11
吃得健康-讀《過敏原來可以根治》
現代人過敏很常見,照本書作者陳俊旭的意見,八成以上現代人,都有慢性的食物過敏。一反將腸胃道視為消化器官,他認為應該將它視為最大的免疫器官,而慢性的食物過敏通常是延遲發作,又很如易被壓抑型T細胞壓抑,以致人感覺不到過敏症狀。腸胃道等黏膜和皮膚,都是屬於真正的體內和體外的分界線,在這個分界線上,就是過敏發生的第一個戰場。
標籤:
讀書
2010/09/10
1980年波克夏年報
這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巴菲特化了很長的篇幅解釋,持股20%以下的公司,不將其盈餘計入波克夏年報,只有配息才計,但是由於價格好,持股部位大增,這年出現持股公司的保留盈餘按持股比率計算,居然高於波克夏本身財報上的營業淨利。很像我們上班族,投資所得超過薪資所得的儲蓄額一樣。
2010/09/09
1979年的波克夏年報
觀察經理人的年度管理績效最好的數字是,營業淨利,不含資本利得與損失,除以當期開始時的股東權益,這是假設債務淨值比不高,且淨值的成分沒有特別奇怪的記帳方式時。這裏的淨值中如果含有有市場價格的證券,應該以成本計算。
2010/09/08
1977年波克夏年報
這年巴菲特解釋了每股盈餘的成長,並不是好指標,因為每股股東權益(淨值),因為保留盈餘,也在成長,即使每股盈餘的成長看似37%,很棒,但是如果期初的股東權益增加了24%,則原本37%得eps成長,就沒有想像中得好了。
2010/09/07
1978年的波克夏年報
雪球裏說到,1977年底巴菲特身價已經到達72百萬美金,巴菲特因為老婆在此年尋求獨立,48歲的巴菲特轉而開始將更大的心力放在波克夏年報的撰寫之中,希望給這些長期支持他的股東們,一堂如何評價企業績效管理的課程,感謝他們的一路忠誠。所以我去找這篇1978年的波克夏年報來讀。
2010/09/06
讀《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四
刀的美德是很好切,眼的美德是看得很清楚。人的美德就是有助於享受人生幸福快樂的實用準則。例如:智慧、誠實、公正、勇敢、仁慈、節制、超越(神聖)等。訓練自己表現出這些美德,本身就是助益。古人教道德用格言與故事。西方現代道德的困境是,用科學方式分析道德希望找到一體適用的原則,反而讓倫理學陷入只研究道德困境,而不追求典範的境地。現代人則常狹隘地以為犧牲自己以利他人才是道德,就這點上助人是自益的,助人者常因助人而樂,特別是老年人,義務工作讓老人在人際關係凋零之時,藉義務工作帶來社交上的益處。
標籤:
快樂
2010/09/05
讀《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三
愛的起源,在嬰兒期,心理學家發現,除了乳汁,嬰兒也需要撫慰性接觸。而需要母親照顧才能長大的動物,都有發展母子依附關係的生理系統,雖然與鴨雁的印記效應不同,人類自然也不例外,天生就有發展依附關係的潛力。母親就像嬰兒的安全保壘,當母親在身邊時,嬰兒就敢玩耍與探索,安全保壘一離開,嬰兒就停止探索。女兒七個月了,剛好這一周出現這個依附關係的現象,母親成了她的安全保壘(依附對象),我的擁抱都遠遠不及了,效應十分明顯。一直對小孩很有反應的母親會養成安全型依附(分開不安、重聚平靜),冷漠的母親會養成逃避型依附(分開平靜、重聚平靜),反覆不定的母親會養成衝突型依附(分開不安、重聚不安)。
標籤:
快樂
2010/09/04
讀《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二
懂互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人類能組成超大型社群的原因,互惠深植於大象之中。人類以外的群居生物,通常以基因為單位。人類則有知恩圖報與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讓我們產生超越親族的超大型社會。以人類大腦體積來估算,人類如果沒有文字語言,最適合的社會族群約為150人,在這個數目以下,我們還可以靠面孔分辨,來做到知恩圖報與有仇必報。互惠是行銷與交朋友最大武器。互相送禮、幫忙、關心、吐漏心聲,都是增進友誼的好方式。
標籤:
快樂
2010/09/03
讀《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一
Jonathan Haidt在此書《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檢驗古老經典的智慧與現代正向心理學的發現,分十個章節,來說明他認為,快樂之道就是保持中庸。我想他所指的中庸,是在主動思考的我和自動化反應的我之間,保持一種平衡,在象與騎象人達到一種一致性。
標籤:
快樂
2010/09/02
2003到2009的台灣股市可得報酬率
2003年到2009年之間,投資人在台灣股市可得到的報酬率是多少呢?這段期間中,我們已經有了最簡單參與台灣股市的方式,寶來台灣五十ETF,任何一個投資人,不需要複雜的投資知識,只需要投資於一籃子台灣最大的五十間公司,就能可得到這個基本報酬率。
標籤:
投資
2010/09/01
SMART智富雜誌訪問:我的理財經驗回顧
2010年7月接受SMART智富雜誌的訪問,在主筆的問句引導下,回顧了自己的理財史,想像著自己的理財史能對年輕人有什麼啟發,這個過程,對我自己,就像一個心理面談的療程,也有不少感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