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有句「無入而不自得」的名句,是中國傳統的幸福觀,君子追求的就是能達到此境界,中庸的建議如果拿來和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相比,雖然他們沒有現代的實驗精神,也沒有MRI可以檢測腦部活動的部位,其結論真是嚇人的相似,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直覺發現的智慧。
如果讓你從兩個情境選一個,一個是得到樂透彩,一個是發生意外成為半身不遂,很直覺地,我們都會選擇得到樂透彩,我們以為得到樂透彩一定會比發生意外成為半身不遂的人要快樂的多了,遺憾的是多數人的選擇通常都是錯的,事實上統計顯示,這發生這兩個情境的人,在剛發生的興奮與痛苦後,一段時間後,兩群人的快樂程度是差不多的,因為人類調整適應的速度很快,不過一會兒,你就習慣了中樂透後的財富水準,快樂的感覺也降到平均水準;反之,你也可能會習慣了半身不遂的不方便,接受情境後,一般人還是可以感受到平均水準的快樂。
中庸則是這麼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是不是很像呢?中國文人很知道這個道理,不論目前的位置或境遇是哪一種,我們都能感受到一樣的快樂,這種一樣程度的快樂,就是「無入而不自得」的快樂,這表示強求富貴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即使沒有得到你設定的目標,你的快樂程度可能相差無幾,所以不要強求。
備註:現代心理學例子來自[Stumbling On Happiness][快樂為什麼不幸福]的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