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巴菲特化了很長的篇幅解釋,持股20%以下的公司,不將其盈餘計入波克夏年報,只有配息才計,但是由於價格好,持股部位大增,這年出現持股公司的保留盈餘按持股比率計算,居然高於波克夏本身財報上的營業淨利。很像我們上班族,投資所得超過薪資所得的儲蓄額一樣。
GAAP雖然和巴菲特的分析方式不同,但是他也沒有更好的修改建議。他也指出,也有公司可以在財報上報出盈餘,但是這些報表盈餘卻不是有100%價值的,因為如果這些報表盈餘沒有在投資進入該事業,該事業已投入資產的價值將極度下降,但再投資盈餘的報酬率卻遠低於市場一般的報酬率。
如果股票市價低於公司真實價值,保留盈餘最佳用處,就是買回股票,增加現有股東的持分。例如原本有4人每人持有25%股票,若其中一人在市場以低於公司真實價值拋售,公司以保留盈餘買回,這時剩下三人,變成每人持股33%。這時候賣出者,就損失了市價與真實價值之差額。市價常低於購併價格,所以買進這種價位的自家股票比向外購併還划算。
20%的ROE,如果有50%的稅率,則剩下10%利潤,同時12%的通貨膨脹,購買力反而成為原來的98%,而20%的ROE並不容易達到。通膨不會改善波克夏的ROE。只有少數企業能隨物價改善其ROE,同時不需增加營運資金,波克夏並非其中之一。
他舉例,持有3% of Kaiser Aluminum鋁業,持分的獲利13百萬,這盈餘比很多持分超過50%的子公司還大。1976~1980年投資47百萬在GEICO,1980年帶來相當於20百萬的盈餘。GEICO就像AE,是極佳的商業地位,遇上局部可切除的財務癌症,一旦割除,極可恢復活力。在私下併購,這種盈餘的事業,可能要200百萬才買得到。
短期預測股債都是無用的,這種預測可以讓你認識預測者,但是對認識未來沒有幫助。利率上升讓保險公司的債券跌價,如果以市價計,甚至很多保險公司淨值為零或負值,卻沒有受到重視,保險公司如果業務量下降,能發生類似擠兌,出現強迫需賣出這些長債,認列虧損的狀況。這會導致賣出虧損較少,不賣最大虧損部位的狀況,這短期感覺好,但很難長期成功。或是繼續做賠本生意,以便維持住契約的續約。所以持有大量長債的公司,不但失去投資選擇,也失去發行較高價格契約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