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2

家庭年所得與幸福的關係

之前Daniel Kahneman在TED中提到的體驗的自我和記憶的自我(experiancing selves vs. remembering selves)論文出版了,他將幸福分成兩類,一種是回顧一生的自我評估,這是一種滿足感,他發現這種人生滿足(Life Evaluation)的快樂,和收入的對數成穩定的關係,至少到年所得 12 萬美金以上,都還是持續維持,越高收入的人,越滿意自己的人生。

另一種則是情緒的品質(Emotional Quality),你最近感覺喜悅、壓力、悲傷、憤怒或笑的頻率與強度。他將這分為三個指標來與收入對應,分別是正面情緒、憂慮感(Blue)與壓力感(Stress),其中正面情緒與憂慮感都在約年收入7.5萬美金以後,曲線開始變得平緩,也就是最高所得與次高所得組,在正面情緒與憂慮感得分差不多。壓力感則在更低的所得就開始平緩,約在6萬元。這顯示高所得組,感受到的生活壓力,也是和次高所得組相同。

文中指出2008美國人家戶所得的平均數(中位數)約在7.15萬(5.2萬),約有1/3的的家庭所得是超過他們所提的7.5萬的分界點。如果類似角度來比較,98年(2009)家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中位數)為 88.8 萬(77萬),我國的分界點應該就在百萬元附近。家戶可支配所得超過百萬元的人與超過兩百萬的人比較,在正面情緒、憂慮與壓力程度上,平均的分布程度應該類似,情緒的品質不會因超過百萬所得,而更容易提昇。

文中還比較了其他生活條件與這四種幸福分數的關係,可以發現,在美國擁有保險有助於提昇這四種幸福感。年紀大也與四種幸福正相關,特別在降低壓力上更強。大學畢業,有助於自我評估,但反而增加壓力程度。宗教,有助於正面情緒和降低壓力,但是無益於憂慮與自我評估。結婚則與四種幸福都正相關。多放假,有益於三種情緒,但無益於自我評估。有小孩無益於正面情緒,但增加壓力。家人的主要照顧者,則與四種幸福都負相關。離婚、生重病、頭痛、孤單一人、抽菸,則都與四種幸福都負相關。

接著了解:讓理財規劃幫你一天一天完成夢想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