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1

後演化論的道德觀

隨著演化論的邏輯推理,我們會發現人的行為都會受到天擇基因所造成生理與環境所影響,某種程度上,不論好行為或壞行為,都是天擇基因在背後驅動,表面上,這很可能造成社會道德的淪喪,行惡的人以天擇的趨勢為藉口,因為自由意識某種程度上是基因給我們自欺的功能,沒有自由意識,也就沒有了惡意,行惡的人不過是行自然的行為,好像給了男人出軌的藉口,但是知道演化的理論,並沒說我們該原諒男人沒有自制力的出軌,男人出軌還是違反後演化論的道德觀。

後演化論的道德觀該是什麼呢?也許我們能對抗天擇趨勢的最大程度,就是該有的道德觀。一種對決定論的反抗,對命定的掙扎。我需要克制自我趨向行惡的天擇的趨勢,同時也無需太過驕傲於我們行善的天擇趨勢。或是如和達爾文同一時代的約翰.史都華.米爾所提出的功利主義的道德觀(幸福是好的,受苦是壞的),以群體最大的幸福為道德標準,我們懲罰惡人不是要報復,要讓惡人受苦,懲罰的目的,在於避免其他人受苦,避免再犯惡行,避免其他人模仿惡行。惡人受苦與受害人受苦,並無高下之別,唯有減少未來的總受苦量,才是懲罰惡人時的道德標準,而非一報還一報的正義。

基因能影響的只是情緒的機轉,但是演化所發展出的人類,卻從原本用來自欺的自由意識中,發展出理性,從語言、文字、數學與物理開始,一步步發展出與原始情緒、衝動對抗的能力,天擇逐步發展出了有理性的人,用它手邊所有可以使用的零件,搭出了現代人類,我們理當感激,至少在我們的天性中,有憐憫與為善的基礎,而不是光有性衝動。

似乎可以說理財規劃的過程,是實踐個人功利主義道德觀的一種流程,我們追求個人最大幸福(效用),也追求不減損別人的幸福,促進總體的最大幸福。雖然有些人,可能不願意用功利主義這個名詞。功利主義優於自求多福,因為可以產生更多非零和的效應。功利主義的極限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如己。

但如果道德感中,沒了報復與自私,騙子與寄生蟲的蔓延將很難控制。如果欺騙者總是得到憐憫,沒有報復,沒有社會道德壓力,如何避免到處充滿想占便宜的騙子。一個群體中的個人如果不論如何努力,你的地位與分配的資源都完全平分,要如何以光以道德觀來驅動人類去自欺,要日復一日不斷努力來改善環境,創造資源呢?很可能社會將充滿想依賴別人的寄生蟲。群體間非零和活動的程度將大幅下降。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