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宗教的慰藉》時,聯想到這個疑問,蜥蜴腦會不會就是我們該撫慰的靈魂嗎?書中說,在基督教裏把靈魂形容成一個小孩,當人出生時,上帝將靈魂放入肉體中,而在世的期間就是在鍛鍊人的靈魂,去世時靈魂在由上帝或惡魔領走,端看在世時人的靈魂是否表現出美德。神學認為人一開始的靈魂像幼兒,脆弱而善變,不懂得如何生活,沒有同理心,又自以為無所不能。佛教則稱這個靈魂幼兒為猿猴心。因此宗教講道致力於人的靈魂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挑戰提出忠告。
現代的腦神經學、心理學或行為經濟學家,各自對人腦的狀況做不同但又類似的形容,有人稱這為蜥蜴腦,代表我們從原始人繼承到的一些特質,這些特質演化於狩獵時代,其實很不適合於資訊時代。或是有人將腦分為自動平行運算的系統一,和費力控制規則運算的系統二,系統一提供我們直覺與記憶,系統二讓我們能理性反思,而系統一經常是造成困擾與錯誤的來源,需要系統二審慎地檢驗與控制。象與騎象人,我們似乎都有類似的劣根性,拖延、分心、無法抗拒誘惑、自私、忌妒、短視近利,需要很多的指引與反省。
某種程度上,知識的取得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有心,很多知識都能在幾個月內學完,例如投資理財的知識,CFP的課程要求也不過240小時。真正難的是去執行所需要的智慧,如何克服我們總是短視,重視立即享受,不願意儲蓄的心理。如何克服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有自己追求虛榮地位的誘惑和慾望。如何克服我們看到線圖就是會去尋找會重複出現的形態的直覺,去相信對技術分析或專家預測更為科學的檢驗。
解決之道,雖然不全是由宗教所發明,很多是宗教融合各種文化所而來的策略。例如:因為我們總是很快忘記,我們需要不斷複習,要建立一個節日的曆法,按時去複習重要的觀念。因為我們總是拖延,我們需要人盯著看,那種感覺別人期望我做到,期望我表現良好的壓力,幫助我們去執行。每周去聽好的演講,或讀好的文章,或和足堪模範的人交談,演講與文章需要簡單易懂,且要善用修辭,並提供明確地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