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

投資全市場指數的邏輯

台灣五十指數是一個大型股的指數,不過它代表約百分之七十的市值,和投資全市場指數的差距雖然不小,但是通常可以接受。投資全市場指數的邏輯,不是相信市場價格隨時都正確反應其價值,相反地,不需要是效率市場,也有很充分的邏輯支持。

大型股的數量遠少於全市場指數的股票數量,數量越多,交易越困難,特別是當有資金要新投入,以及需要提領資金的時候,小型股流動性的困擾,讓大型股指數型投資比較容易管理,在有利可圖的情形下,投信容易經營基金,投資人也較容易取得此基金。而一般人相信大公司比較安全的簡單信念,也會助長大型股指數的持續風行。

當你買了全部的股票,自然這些個股的部位會自然呈現依照市值的比例的樣子,相對於簡單的每股持有相同平分價值,看起來好像讓人以為我們是選擇以市值加權計算比重的策略,意味著我們相信價格越高、市值越高的公司,越值得我們的投資。但是應該是下面這個想像,比較接近真實。

想像你富可敵國,將一個國家所有資本市場上的股票都買進來,也就是你買了全部的股票,這時候不論市場如何交易,都是你自己的左手在與自己右手交易,全市場所有公司的未來收益,就是你可以得到的收益,也就是全市場指數的總報酬率,這也表示你買進後幾乎不需要再交易,何必左手與右手交易呢?是徹底地買進持有。

當一個小投資人投資指數,表示他可以得到和這位我們想像中富可敵國的投資人,相同的報酬率,這就是我以為支持投資全市場指數最好的邏輯。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 Active vs Passive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戰爭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