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3

讀《投資決斷力Snap Judgement》二

繼續摘錄一些閱讀本書《投資決斷力Snap Judgement》時,覺得有趣的重點。

Macsicampo指出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說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和直覺與思考兩系統之使用有關,當你血糖偏低,感覺飢餓與疲勞的時候,你不容易指揮需要耗費較多能量的思考系統,而偏向使用直覺決策系統,他建議的改正方式是遇到重要決定,千萬不要急,先去睡一覺,睡飽了,才能用思考系統來決策。

運用理財顧問同儕團體來糾正自己在財務上可能的心理偏誤,就像運動員找教練協助,理財顧問可以是抵擋投資人直覺反應的防線。靠學習統計、機率與行為財務學來糾正自己的理財偏誤。

金融監理上,透明性有助買方避開最有害的,單光透明還不夠。法規要預防外部性問題,一家銀行的錯誤動作可能像公害一樣污染環境。政府要預防人的不理性去傷害自己,聰明人利用別人的不理性,應該要視為非法,像賺佣金的貸款業務員,利用超低的初期利率,犧牲貧窮的房屋所有權人的利益,來增加自己的利益。

次貸風暴就像一次法人對銀行體系的擠兌,由於資產負債表的緊縮,去槓桿化造成銀行間拆款的緊縮,產生擠兌的效果。泡沫的形成在於出現沒有根據的買進,而後進者跟隨前者買進,最後引發風潮,但是最後發現其實沒有任何實質的根據,於是出現反向的泡沫破裂。

要避開的執行長,例如花太多時間併購,出書成為名人,保留很多選擇權到期沒有執行(過度自信會繼續漲)。光給激勵誘因沒用,或光與公司利益一致都沒用,只會讓執行長更努力執行錯誤的策略。執行長風格很少改變,手上有鐵槌的人,每個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

不要亂換車道,別人的車道較快是錯覺,別在支持的球隊輸球時搶快,悲傷讓人不專心。想提早15分到,就提早15分出門,不要搶快。

多數人購買保險都有慣性,買了之後不願意更換,而商人就利用此慣性逐漸提高價格。越複雜的比較問題,你越不願意重新思考,雇用理財顧問或保險經紀人則是克服這種慣性的好方法。

病人的決定通常不夠理性,加入有過相同病症的同儕互助團體有助理性思考,重病一定要帶冷靜的家人一起去醫院,或是回家冷靜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去與醫師討論,不要衝動決定療程。

有配偶的男人應該較晚領取社會保險之年金,因為延後年金較高,而女性通常活得比男性久,太早領,不只老年年金少,也讓遺屬年金變小。專業保鑣其實不太靠直覺,而是靠正式的評估分析與歷史資料,在保全我們自己的資金安全時,我們也該如此。

最低繳款金額是ㄧ種定錨效應,會讓消費者繳費更接近最低繳款金額。消費者通常低估複利的效應,因為不容易心算,比較一萬元的貸款,是利率8%高?還是每月299元48期高呢?多數人不知後者是個爛很多的條件,後者是20%。

Susan Holmes發現擲銅板並不公平,如果你知道原本是正面向上,則落下後正面向上的機率是51%,反面是49%。賭場用優惠吸引好的大客戶,但是超市卻用快速通道獎勵買得少的客戶。

Jan Magnus發現網球選手用直覺,而沒有用機率來決定策略,回擊球應該要冒險,對手越強,要越冒險擊向邊線。安全的比賽並不是安全的策略,機率對自己越不利,越要冒險。

Cade Massy發現NFL選秀常在第一輪花了太多錢,球隊應該放棄第一輪以換取多一些第二輪。NFL選手職業生涯約3年遠低於職棒,對金錢更需要謹慎與自我控制。第四次進攻如果有100%踢進3分,和3/7的機會達陣得7分,同樣期望值3分,理性應該選擇推進,因為萬一失敗對方的起點較遠,多數教練會選踢,穩穩拿下3分(對方可以踢球開始攻擊)。

Jim Sherman發現擁有較多資訊的賭客,並沒有賭得比只有簡單資訊的賭客好,但是藉口與理由比較多。籃球場上其實沒有手感發熱的現象,但是基乎每個人都相信,沒人願意相信隨機,也因此回歸平均少人相信。

賭馬的常見偏誤是,偏好賠率高的冷門馬,平均而言買冷門馬一元要賠0.6元,熱門馬則一元賠0.05元,總平均是ㄧ元賠0.16元。賭馬的人通常認為自己是在投資而非賭博,這和股市很像。

Shane Frederick 發現,人願意賭銅板正面贏80元,反面輸20元。卻很多人不願意,先付出20元,如果銅板出現正面贏100元,反面則什麼都沒有。兩者其實理性上是相同的賭局。當被問,你喜歡肯定有500元,或是15%有一百萬,居然多數人選500元,而其實後者遠優於前者(300倍的期望值)。Jennifer Lerner發現看完憂傷影片的人,願意出的買價較高,沮喪會讓人想購物。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