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1

Joseph Stiglitz對金融業的觀點

很值得一聽的演講,Joseph Stiglitz說,金融業對經濟的任務在於管理風險、分配資本和提供付款方式,但是在這次2008的金融風暴,可以明顯看出金融業的錯誤,但是對金融業的改革不夠也錯誤。

關鍵在某些影響深遠的經濟學觀點,諸如看不見的手,還有效率市場等理論。他認為都是錯誤的,因為現實很明顯地存在資訊不對稱,在資訊不對稱、不公開的情況下,個人的自私與貪婪並不會造成對社會最佳的結果。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造成代理人風險,經理人只想求大,短視近利。金融解放後造成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造成道德風險與社會資本錯置。

他支持的是在工作增加與投資增加的稅務減免,類似我們台灣過去效果很好,但正在刪減的投資抵減辦法。他不贊成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因為我們需要刺激的是能產生短、長期經濟效益的投資,而不是個人消費。他支持恢復分開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拆開金控,管理銀行自營操作,管理銀行槓桿比例,管理衍生性商品的會計準則。2008年的救援應該將債權人改為股東,股東破產,剩餘的資金需求才由政府協助。

Q&A,他提到當年他強推TIPS產品時,金融業還極力反對,買進30年或40年通貨膨脹保證的債券,對準備退休資金的人士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卻沒有私人機構提供,當政府要發行TIPS的時候,為何金融業還反對呢?因為這樣的商品,投資人買進後就持有40年,不會再交易,對以手續費收入為主的金融業,是個很爛的產品。看不見的手遇上利益衝突,就成了不存在的手。

當電子交易與付款的科技早就不是問題,為何市場始終沒有出現一個價格便宜的電子付款系統呢?VISA、MASTER、AE還在對商家收取1%~3%的每筆交易手續費,成本可能不到幾美分,這根本和自由市場宣稱會促進創新,降低成本,背道而馳,多數金融業只想維持現況,共謀減少競爭,利用資訊不平等,能賺多少多久,就先盡量賺,沒人會自動改善。以台灣來看,ATM轉帳的費用也是類似,業界沒有自動降價的可能,每個地方的金融業都很像。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