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美國理財規劃的研究顯示,從1926到2003的美國股債組合,最糟的一次投資組合下跌,是100%的股票,下跌86%,要88個月才能回復到原投資淨值。增加債券部位,100%債,則最大下跌9%,需7個月才能回復到原投資淨值。
較少人注意的關鍵是回復期的長短,因為回復期越長,越多人會忍耐不住,而放棄原本的計劃,即使能接受最大的跌幅,不在最低點因恐懼出場,也可能在漫長的回復期中,耐不住而放棄長期投資。
特別值得注意的發現是,當債券部位增加,最大下跌幅度,會呈線性地下降,40%債的組合,最大跌幅已經小到64%,但是回復期並不太因債券部位增加而減少, 40%債的組合在最大跌幅還是要75個月才能回復到原投資淨值。如果用85百分位的跌幅來看,則需要11~6個月的回復期,回復期幾乎不因債券部位增加而縮短多少。
若能忍受39個月的下跌回復期,資金可鎖定期間高於3.25年,即使最保守的投資人,也有應該有20%的股票部位。而基金投資人的持有時間約在3~5年,一般股票投資人,則持有約在1年。但是,我們實際上需要10~15年以上的投資期,績效(報酬率)才會落在計劃中比較可預期的範圍內。
每年一次的理財規劃檢視,如果不可避免地會談到投資部位與績效,將讓長期規劃變成一連串的一年規劃。每年一次的理財規劃檢視應該注意的是,資產在平衡(再配置),客戶家庭狀況的改變所需的調整,和虧損幅度與虧損回復期的估算,而非投資績效。
理性來說,由於50%股票遇到下跌所需要的回復期,和100%股票所需的時間差不多,但是100%股票的期望報酬率則高得多,能忍受最高88個月,85%最高11個月的投資人,最好是100%股票,而不是因害怕下跌幅度用50%的股票。
當風險是用大幅下跌事件(崩盤)後所需要的回復期來估算時,增加債券部位並不能降低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