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4

讀《民國100年大泡沫》

這本書在剛出版的時候十分暢銷,甚至引起央行總裁重視。當時因為太熱門,我有些排斥,刻意不想讀它,事過境遷,民國100年也過了,2012年再來讀這本書,似乎正是時候。當然,第一個檢驗自然是,預測民國100年大泡沫,有嗎?這本書還值得重讀嗎?這位作者王伯達還值得追蹤嗎?整體來說,我想還是值得一讀的。

民國100年(2011年)的台灣股市,以加權股價指數來看,雖然下跌約19%,還稱不上是泡沫破裂,民國100年大泡沫的預測是失敗了,不過下跌方向倒是看對的。但是從書中的論述與資料整理,其實可以當做一件Kahneman大腦系統一的案例來參考,如果只讀這本書的觀點,你很容易就接受作者的看法,而認為其結論(預測)十分合理,是最可能的發展。從寫作的角度來看,這是十分成功的一本書,正面的證據,訴諸直覺,推斷央行的動機,十分言之成理,讀來過癮,書賣得好是有道理的。

人類就是很容易相信,或者很不容易不相信,事件背後一定有個陰謀者,有個影武者,它有著邪惡的動機,所以造成自己的不幸。我不認為央行手中的大量外匯存底,全然是因為央行有個邪惡的動機,為了盈餘繳庫,為了抽通貨膨脹稅,而維持低利率,與不斷放出新台幣維持低幣值。真實的狀況應該是更複雜與多元,央行也只是順勢而為。也許是台灣人與企業並不習慣持有大量外匯,高儲蓄又不願(或不會)對外投資,才會造成外匯存底偏高。

從美國1929大蕭條、日本1990年開始的十年失落、泰國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和台灣1990年的萬點泡沫,都和外匯存底巨增同時出現,就推論最近台灣的外匯存底偏高即將引爆民國100年大泡沫,我感覺是過度自信的預測,畢竟兩者並沒有完全相關,也沒有檢視有沒有外匯存底不高卻也發生大泡沫的案例。

央行繳庫盈餘偏高,的確不是很理想的狀況,但是刻意不要有獲利,表示要讓匯率與利率波動幅度變大,也讓景氣與熱錢的影響變大,對企業而言等於是增加更大預估風險。單從韓國、香港、新加坡的例子,很難說它們的成功,全是因為匯率與利率自由浮動,或較低的外匯存底,經濟體間的競爭,變數實在太多,光談外匯存底,當然會認為結論就是外匯存底太多的禍。

如果央行可以操作外匯得到穩定報酬來繳庫,也許保守投資人的資金應該模仿央行的部位,而不是剛好和央行反方向。

1 則留言:

Hudson's Blog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