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3

基因或教養NO TWO ALIKE(解開人格差異之謎)

會想讀這本書是因為孟格在他的書中推薦這本書「基因或教養NO TWO ALIKE(解開人格差異之謎)」,因為當時是本新書,孟格刻意不願意在他的文章裡說出作者對人格差異之謎的解答,勾起我極大的興趣。而且這本書的譯者在前言導讀中也寫了類似的話,說要將謎底留給讀者自己去發掘,所以掙扎了很久,要不要在這篇心得裡寫出作者茱蒂哈里斯的答案。這就好像去看一部偵探片,卻被先告知兇手是誰,可能會降低閱讀與看戲的樂趣。我得說這本書很有創見,是本好書。所以如果你相信我,打算去讀這本書了,我警告你不要往下讀了,請離開這個網頁,去買書吧!看完之後,有你自己的想法了,再回頭來看我的這篇摘要與心得,分享你的想法。


茱蒂哈里斯想解釋的是何以同卵雙胞胎的連體嬰長大後會有人格差異,人格(性格、個性)的變異性(不同處)來自哪裡呢?看這本書的過程,同時會讓人學到的是跨領域做學問的態度與方式,茱蒂娓娓道來她做這門學問的方式,告訴我們科學的精神是什麼?以及所謂科學家也會犯下的人類偏見的錯誤是哪些?當你將所有不可能的原因都排除後,剩下來的解釋就是最可能的原因。而我們應該讓科學理論的解釋盡量地簡單,但是不能過於簡單。人(即使是科學家)則是很容易去尋找符合自己理論(偏見)想法的證據,即使該證據沒被嚴格檢視,偏見則已經逐步深入文化之中成為傳統,只因為該理論符合大家當前的作法,人總是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

哈里斯的謎底是人類的大腦心智系統,會有一個傾向,讓人的人格(性格、個性)在團體中會有變異性,而這傾向是演化的勝利者,也就是人類之所以能在所有類人猿中生存下來,這個心智系統是我們人類勝利的特色之一,讓我們不只有基因造成的變異性,還有因為團體生活而產生的變異性,這有利於人類這個生物的演化勝利。

哈里斯的理論認為人類的大腦心智系統有三個子系統部分對這個人格變異性有貢獻,分別是「關係系統」「社會化系統」「地位系統」,大腦最先發展的是「關係系統」,它讓我們分辨同卵雙胞胎中哪位是A,哪位是B,而我們的關係系統會將A的事件記在屬於A的腦頁中,B的事件記在屬於B的腦頁中,所以我們知道上次幫我忙的人是A而不是B。嬰孩很小就能分辨父母,就是「關係系統」的發展。

「社會化系統」則是一種分類系統,當我們在「關係系統」中沒有一個人的個別腦頁時,我們用「社會化系統」來分辨這是一個家人、小孩、大人,我們形成同一類別的原型(Prototype),知道男孩或女孩應該如何表現,這個系統會促使我們去社會化,了解團體的文化,尋求團體的接納,依據團體中常見的模式來行為,這個系統讓我們與所屬的社會團體更相似,而不是相異。

「地位系統」則是讓我們在團體中競爭,試圖在團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地位,而我們了解自己的地位的方式,是試圖間接從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來認識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小孩約到四歲就開始發展讀別人在想什麼的能力,但是這套系統成熟較晚,而約在十六歲時是最重要的時期,青少年在這個時期認定自己在同儕之間的相對關係,自己是否是個有領導能力可以統御別人的自信都在這個時期大致穩定下來。除了基因、家庭環境、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突變,哈里斯認為這三個系統可以解釋期它的性格變異來源,何以雙胞胎的性格不同,是因為他周遭的人的「關係系統」將他們區分為不同人,而雙胞胎為了社會化,而想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而從別人腦裡「關係系統」的資料,做為自己腦裡「地位系統」的資料來源,由於別人能將雙胞胎區分,所以雙胞胎最後自己也會將自己的「地位」區分,即使兩人始終在相同環境,總有人會話多一點,在加上交互作用的累積,一開始的小差異或隨機的差異,可能在最後形成截然不同的自我意識與性格。

所以高中時期(16歲~18歲)十分重要,研究顯示,一個在高中時期體格高大強健的人,通常最後成人後的社會地位較高,因為他們在高中同儕間養成較為積極、主動、強勢、攻擊性的個性,因而比較容易在將來的社會環境中成為領導統御者,有較高的地位。

延伸閱讀:
No two alike: Human nature and human individuality
人有多會記仇,第一印象就有多重要
你確定看到真相
基因或教養:解開人格差異之謎
教養的迷思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