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很自覺地會以自己的狀況做出發點來評論事情,當一個一生至今從沒有受缺錢之苦的人,發表對某些人突然失業的看法,恐怕這位仁兄也不免要認為,失業不是剛好可以利用機會去台灣好好玩玩,這種從客觀角度來看很不體貼的說法,其實真的只是因為他是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所發表的議論,他把對那位突然失業的人看法的問題,當作是被問說如果自己失業會感覺如何,其實不是他缺乏同理心,只是他直覺地回答了誤解的問題。
客觀真是很難的一件事,要做到客觀地提供建議,勢必要以對方的立場,客戶的人生經驗來推演思考,才能產生客觀設身處地的建議。然而,從自己經驗出發卻是我們的天性。就像一位工程師,問每月領最低工資的勞工,為什麼不去當工程師呢?職業的不同,收入的不同,都會讓人的想法十分不同,作生意的和上班族想法不同,當大學教授的也與補習班名牌老師不同。
同樣是一天24小時,假如每個人也都大致相當地在努力,可是收入的高低與波動程度卻有很大的不同,我怎麼能說哪種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呢?選擇可及的高薪的工作可能是合理的建議。但是不應該用一個人的收入來評價或批評這個人,收入雖然有時候和能力與勤勉會正相關,卻也有不太相關的時候,運氣與時機扮演了許多角色,面對這些不確定性,對自己的幸運不該表現出驕傲,對別人的時運不濟,應當給予關懷與幫助。
有時候發覺自己在談,錢不是人生快樂最重要的事情時,會覺得這樣的話,對某些讀者而言,會不會太矯情,或是太驕傲了,對這位讀者而言,他很可能覺得錢遠遠不夠用,又遇到公司要放無薪假,心中苦惱不知所措,我們理財顧問卻在高談闊論說不用賺太多錢,錢夠用就好。「阿,錢就不夠用,是要怎麼辦!顧問都在說些打高空的話而已,錢從哪裡來?XXX」
解決之道,也許在於多讀書,多從別人的經驗裡去學習,例如傳記,從一個人的生平、經歷、故事,去體會某些重要決定背後的邏輯,更多的坦白的討論,認識與接納多元的觀點,多旅遊與多對人作仔細的觀察,脫口而出之前,更多思考與反省,到底有沒有在回答正確的問題,還是只是停不下來說話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