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讀《誰說人是誠實的?》促進與妨礙誠實的因素

作者Dan Ariely在最後用一章圖,簡潔地說明,哪些因素不會有影響?哪些因素又會促進與妨礙人選擇做出誠實的行為。他用一個蹺蹺板來做類比,放在正中間的是被逮的可能性,還有能獲得的金錢大小,這有點與直覺相反,但是他的實驗結果卻是如此顯示。說能得的錢再多也不會影響誠實度,實在很違反直覺。

能促進誠實的因素被放在蹺蹺板同一邊,分別是讓人發誓、簽名、做道德提醒和監督,前三者最好都在可能遇到誘惑的時候去做,比較有效,久久一次或只做一次是不行的。監督則最好是讓人知道是由匿名與不認識的外人來做,甚至,實驗中只是貼一張大眼睛的照片都有效降低做弊。

會妨礙誠實的因素則被放在蹺蹺板另外一邊,分別是合理化的能力、利益衝突、創造力、小奸小惡、自我耗損、其他人將因我們的不誠實而得利(利他)、觀看別人的不誠實行為(同國)和文化所樹立不誠實的榜樣。越容易合理化的情境,例如不小心就能偷看到答案,會誘使人不誠實;反之,要開鎖才能偷看,就很難合理化。利益衝突的影響沒辦法靠公開揭漏改善。小欺騙累積到一個程度後,會有「管它的」效應,不誠實會暴增。克制不誠實的誘惑需要意志力,腦力耗損時,比較容易受誘惑而表現不誠實。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