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3

「2013年金改革退休規畫研討會」筆記

這個研討會給了我什麼啟發?

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秘書賴俊男提到,性格決定了職業,百分之九十五的私校教員選擇了有保證兩年定存利率的保守投資組合,百分之三選擇了穩健,百分之二選擇了積極。他認為應該多鼓勵年輕的私校教員積極一點。

全教會私校委員會簡添枝老師,則是分享自己三十年的股票操作經驗,雖然自己投資股票績效令同事稱羨,他們全教會則認為私校對國家教育貢獻同樣多,應該要有公保年金,和公校老師相似,才能提供自己以外其他私校老師退休後基本的所得。

前立委沈富雄則說,理財專員很像他本行中的營養師,真的吃很健康的人不需要營養師的協助;就像真的賺錢能力很好的人不需要理財專員教他如何做投資決定。真的吃很不健康的人,營養師提供的菜單,這些人也不會使用;賺錢、理財能力不很好的人,即使有理財專員協助,也沒辦法真的做出好的決策。他提到自己南一中的同學,七十五歲了,百分之百的人都有從房地產中賺到錢,但是沒有一個人從股票中賺到錢。

今周刊副總主筆方德琳說,六年級的ㄧ代恐怕難從房地產中賺錢,在累積一大筆錢退休的目標困難下,她認為尋找可能活到老做到老的職業,甚至越老越吃香的工作,可能是大家應該為六十五歲預先準備的老年技能。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提到勞保、公保年金的改革,他認為應該先從避免取巧開始,改為採用全職涯的投保薪資搭配通膨調整來計算,避免軍公教退休前升官取巧,勞工在退休前提高投保薪資取巧。避免所得越高政府補貼越多的逆向補貼,高投保薪資的人,政府的補助可以用較低比率。

理財規劃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屈立楷提到CFP理財規畫六步驟,這讓我重新回想起MCII的理論,理財規劃開始於你去思考你想要的未來,計算分析現況與目標的差距,調整訂出可行的目標,預想可能的財務風險,到這裏,實在很像Mental Contrast的概念。而後面製做理財規劃的執行步驟,和實際執行與檢驗,就像是Implementation Intention的概念。

財經教授朱岳中提到以基金為投資工具的好處:有管理、彈性大、選擇多、夠分散。他認為多數散戶連法人都無法打敗,投資基金就等於讓自己成為法人的一部分,是比自己胡亂投資個股要好的選擇。

磐石保經李恩守提到自己去參加美國保險業的高績效會議,和巴菲特、比爾蓋茲的保險業務員同席,提到即使個人投資能力極高的高資產客戶,也會大額買進年金險,他說,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年金險搭配信託可以幾乎完全免稅。不過保險公司與資產公司也會因為營業更好而多繳稅,期待台灣也能往這個方向發展。

綠角講到多數基金沒辦法打敗其相對應的指數報酬率,多數經理人沒有提供額外的擇股報酬。整體基金也沒有在股市高點減少持股、股市低點增加持股,基金經理人整體而言,並沒有擇時能力。而基金績效也不穩定,過去贏家往往無法持續,讓挑選困難。因此,他認為採用被動型指數ETF或基金,來獲取應得的資產類別報酬率是應該採行的策略。

台北市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分享台北市男女的平均餘命都高於全國平均,建議大家為了老年長壽且健康,降低BMI到24以下,男生腰圍90以下,每周中強度運動超過150分鐘。

前全球證券投顧總經理張夢翔,分享自己五十四歲退休的經驗,他原本以為自己能說出要退休做自己,是很驕傲的事,半年後,他卻發覺他好像忘了什麼是自己,勸大家也多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做自己?離開工作場合上,總經理、董事長的稱謂,回家被老婆叫去掃地、擦地板,不知道如何回應警衛今天怎麼沒去上班的打招呼。生活剩下的是和朋友打球、和老婆出遊、到大學兼課、陪媽媽小酌打牌,出國到日本與過去的朋友四處遊覽一個月。

從這一天中各種職業別所提供的意見,可以體會到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立場條件不同,沒有全體適用的單一範本,理財真的很需要個人化的調整。當然,有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學習知識、去體會、實驗。但是理財規劃顧問的存在價值,在於去服務沒有能力、意願、興趣、紀律去自己做好的人。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