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閱讀主計處資料時,看到一個數字引發我一個聯想,表格是顯示其他國家的貧富差距,可以看到美國的貧富差距比台灣還高,五等分位差距倍數9.59 vs 6.34 (2009),為什麼這讓我驚訝呢?因為印象中美國的稅率高於台灣,很多人認為台灣所得分配惡化是因為台灣稅率低,台美對照之下,似乎和這個直覺不同。
也許是美國有證所稅,台灣之前都沒有,所以低估的台灣高所得者的所得,不過台灣股息其實都有計入所得,很難想像光是炒股與IPO的證券所得能讓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增加這麼多。另外,新加坡的稅率比我們更低,但是其五等分位差距倍數卻更高12.9 vs 6.19 (2010)。某種程度上,所得差距並不光是稅率高低的問題,而是各國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為何近代貧富差距(所得五等分位差距倍數)會有逐漸上升趨勢呢?我以為Darwin Economy解釋的很好,是因為企業的規模增加,工業化複製的單位成本下降,全球化,數位時代的運輸成本下降,各國海關關稅下降,招募人力搜尋的資訊取得成本下降,終身雇用式微,引進外人擔任執行長風行等等因素,促成所得差距擴大。
某種程度上我們也許可以說,貧富差距上升越多,表示該國經濟發展更符合全球化的風潮,甚至可以說,就是自由經濟發展得越好,越有全球競爭力,貧富差距就越高。如果貧富差距上升的同時,國民所得也從兩萬增加到四萬,實在沒甚麼好值得抱怨的。問題可能不是稅率改高或改低,而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更符合全球化的風潮,以利從全球市場賺到利潤,或不在競爭中敗北。
當音樂的複製變容易,最優秀的古典音樂家可以賺最多錢,但是能成名的人變少,是一種贏家全拿的風潮,造成古典音樂家之間貧富差距擴大。企業變大,讓最優秀的CEO所得大增,因為大企業的財務槓桿高,願意高價搶CEO,所以CEO與底層員工的所得倍數差距擴大,但企業家數變少。運輸成本降低,關稅降低,造成全球化市場,APPLE/SAMSUNG贏家全拿,大家願意跨國搶人才,就像職棒選手取得自由球員身分後身價大漲,能流動的國際人才也所得大增,造成國際人才與只能本土工作的人間,所得倍數差距擴大。面對國際競爭,我們其實不容易獨善其身,除非形成類似防止核武擴散的國際合約,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家一起來防止所得倍數差距擴大。
1 則留言:
what a nice idea!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