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31

創業之困擾

你以為你是為了什麼想創業呢?如果不是為了賺很多錢,而是以為自己當老闆很自由,可以用自己想做的方式來經營一個事業,發展你自己想發展的產品,接你想接的客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用被公司中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阻擋。這是【創業之終結】一書創投業者作者提出來的問題,他說他總是問創業者這個問題,你是為了什麼想創業呢?

創業之困擾,創業時募集的資金太少,很麻煩,創業者老是不斷要去找錢,錢太多也很麻煩,你可能會亂投資,或是被有認股的員工迫著要提早上市,不見得錢多就好。表面上創業好像很自由,其實,募集到的資金就是責任,為了達成目標,創業者反而可能要做不少不太自由的決定。作者李志華與陳榮宏,認為台灣目前幾乎沒有可投資的創業標的,太大的題目如soc,台灣人難以克服期缺點,太小的題目,又太容易有大廠近來殺價,也很難預測下個成功的小型消費者ic是哪一種。

創業投資者的心態往往是希望保護自己的資金,所以會觀望創業者的成果,甚至可能在term sheet上做很多手腳,基本上就是希望創業者能先做,創投者可以邊投邊看,能夠隨時有收手的機會或解釋的空間,所以創業者要盡量讓term sheet上的條件明確,諸如資金動用的條件,創業者須投入的資金,或是拉到兩間創投,讓他們彼此牽制。也可以利用信託契約,讓創投先把錢放到信託機構,免得創投抽腿。

如果台灣第一反而讓你無法和其他人合作,則台灣第一還不夠,因為還有世界級的競爭者在。創業團隊的默契很重要,到底誰當最後下決定的人,更是需要很明確,最好有長期的團隊默契,否則遇到困難時,更難有互信的基礎。創業者即使開始賺錢了,問題才真開始,因為越來越開始遇到原來沒有設想到的現實狀況,就像是摸著石子過河一般,只有專注於眼前的問題,不要回顧過去,繼續前進,創業原本就是一條孤獨的路,因為有一天你會發覺,你已經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

當一個創業公司已經將所有虧損彌平,開始賺錢之後,創投的角色就由媽媽變成要明算帳的親戚,公司將越來越不依靠原始創投,因為獲利的公司,在別的地方也可以募到錢,不一定要找原創投,創投也應該慢慢放下關心,開始以有距離的生意角度來看公司,萬一公司作出錯誤決策,又不願意主動付費尋求支援,則創投應該就要果斷地賣出公司股票,不因為情感的關係,而遲遲沒有動作。

到底是創業自由,還是帶著金手銬比較自由呢?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