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7

讀《幸福建築》

建築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嗎?很多人在賺了錢之後,都會以建築一間豪宅為傲,巨大的房間,雕樑畫棟,歷史上的君主也都為自己建築巨大的宮殿和墳墓,在人類的歷史上,超高建築,與壯觀宏偉的教堂都是歷代的重要活動,往往耗盡資源,甚至是很多時候改朝換代的原因。為什麼,人總是不能忘懷建築的行為呢?難道是幸福的象徵嗎?擁有心目中最好的建築,就是幸福人生嗎?


建築也許不能直接帶來幸福,但是建築的確有影響人心的能力,過去的歷史建築已經不能再次讓人經歷,但是許多中古教堂還是保持的不錯,宗教都很知道建築的力量,進入一個教堂中,高聳直立的空間內,彩色的玻璃窗透入陽光,人在其中,很自然就能體會上帝的存在,產生敬畏上帝之感受。佛教的寺廟,回教的清真寺,它們傳統的宗教建築,都能提醒教徒,教義中的世界,也讓長時間住在其中的服事人員,更堅定其為宗教獻身之意願。

建築的流行樣式一直在改變,沒有不變的道理,只有一些原則,來彰顯這是一個人造的物品,我們傾向造出自然界中沒有的特色,讓人一看就知這是人工的製品,宣告我們自己的存在,藉建築告訴別人我們是怎樣的人,也提醒自己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建築有指向(說話)的作用,像埃及的神廟,都在牆上畫滿了祭司的故事。建築常代表了主人的理想,雖然擁有物品不代表獲致該物品所表現的特質(美德),但是讓自己環繞在充滿創意的建築環境,建築的確有機會引導我們,就像宗教建築的設計目的一樣,我們應該盡量讓自己暴露在有益的環境中。

我們應當努力建設美感的建築,讓建築引導我們走向幸福之路,一般性的美感要素包含秩序、平衡、優雅、一致性與自知之明。秩序還需要有繁複變化的襯托,讓秩序與混亂之間充滿緊張關係,建築需遊走混亂的邊緣,只有在危險中,安全才顯得珍貴。平衡新舊、陰陽、奢華與樸實,對立的元素讓人聯想到人性中理性與情感的衝突,暗示我們也能在人生中調和性格中各種極端,維持平衡的美感。優雅是用最少的力氣來完成看似艱難的任務,簡潔則是花費極大功夫,解決複雜困難後的成果,優雅的設計,暗示我們承擔生命重擔時,希望自己能表現出的優雅態度。不只建築本身各元素的一致性,也要與環境、情境、時代精神一致,我們不喜歡虛偽的人或建築物。自知之明意味著要有理性的規劃,符合實際使用的需求,注意人類各種面向的需求,不能太極端,忽視使用者的欲求,而是要將喜悅可能的來源轉化成合適的規劃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