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來看,美國約為台灣之三倍,故可以推測理財規劃人員的所得(市場價值),應該約略為美國統計值的三分之ㄧ。根據這份美國理財規劃業的獨立薪資調查結果的新聞稿,美國獨立理財規劃業者,如果一年放假超過21天者,他的所得高於一年放假於15天以下者12%。這其實很合理,所得較高的人傾向放較長的假,假期較多的人通常也是較資深的人員,所得較高似乎也很合理。
一年放假超過21天的美國獨立理財規劃業者平均年所得為111,696元,以1:32計算,約合新台幣3,574,272元,如果除以三,可以推估台灣未來獨立理財規劃業者的平均年所得約為新台幣1,191,424元。其實不是很高的所得,當然這只是平均所得,其中高低差距可能也不小,如果以一個獨立理財規劃業者給最高薪與一般平均薪能有六倍差距,則頂級獨立理財規劃顧問也不過約7,148,544元年所得,這和一般台灣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年薪千萬元以上的水準比起來,可說還相差甚遠。
就像醫師的薪資雖比一般上班族高,但是台灣首富並不會是醫生,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真正能累積巨額財富的必然是企業家,而不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賣知識與技術給普羅大眾,由於是一對一的服務,沒有辦法產生工業化複製的效果,雖然絕對不會無法生存,所得也不算低,但是並非快速致富之道,也非巨富之道。就像每個專業,執行該專業,專業人士應該有得到非財務的回饋,才會讓他們不會只知道和人比較財富。
3 則留言:
所以我們應該要朝向企業家的方式前進囉^^,做個理財規劃的企業出來!!
成為鉅富作何用?要養很多人來幫忙賺錢?
我的想法比較接近,想以理財顧問為業者,應該不要誤以為這是成為鉅富之路,而要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為念(例如心靈平靜)。萬一你的人生目標剛好是成為鉅富,你最好是朝企業家之路而非顧問之路而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