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基金經理人的第三原罪:拜訪客戶

拜訪公司幾乎是個浪費時間的事,但是很多基金經理人或分析師以此他們工作的中心,他們想賣給客戶的形象是他們擁有更多別人沒有的資訊與第一手經驗,但是,有五大理由可以反駁,證明拜訪客戶是件徒勞無功的浪費,只是用來填滿每天的時程表。


一公司經理人就跟我們自己一樣,也受到過度自信和知識幻覺等各種偏誤。二是拜訪公司所獲得額外資訊,通常只是增加信心,而不是增加正確性。三是我們去拜訪客戶之前通常已有心證,到了現場通常只是尋求確認,而不是尋求反證,這種尋求確認會影響導你所發現的內容。四是我們很容易服從權威,而企業的領導人通常都是很善於運用權威的人,讓我們無法在他們面前問出真正批派性的尖銳問題。五多數人都不善於分辨實話與謊言,受過測謊訓練的人甚至表現得還更差,但是又過度自信。

基金經理人的第四原罪:以為自己比其他人聰明
一次,兩次,無窮次,投機就像凱因斯所比喻的,投機者不在乎公司長期的盈餘,和持有期間能收到多少股利,投機者只是在猜測其他投資人可能最喜歡的股票市哪一支,而多數基金經理人的第四原罪是以為自己會比其他人聰明,在一次策略思考過程中,知道多數人會喜歡(討厭)哪一檔股票。更進一步的人會做兩次策略思考多數人會認為平均的人會喜歡(討厭)哪一檔股票。凱因斯則說他已經到第三次的策略思考,他思考平均的人會認為平均的人會喜歡(討厭)哪一檔股票。

實驗顯示還有一群是極端理性的人,會將事情無窮次推理下去,而達到一個最佳解。實際上,多數人約在2次的策略思考附近,很重要的是各種人的比率,我認為是這個比率的變化造成了市場的不可預測,約8%以下的人是不做策略思考,直接選自己喜歡的公司。約20%的人會做一個層次的策略思考,猜想別人都是不做策略思考的人,約25%的人會做第二層次的策略思考,猜想別人都是會做一個岑次的策略思考的人。約7%的人會做到無窮次的策略思考。而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類似凱因斯所說,最到第三層次的策略思考,因為0-1-2的人數已經達53%以上,最佳解或說實務上最容易獲勝的時候應該是第三層次的策略思考。

關鍵在於金融市場不同時期參與的人是會改變組成的,特別是當股市上漲一段時間之後,沒經驗的的人,通常不做策略思考的人會被高獲利和氣氛吸引進入股市,這時候可能連一、二層次的策略思考,就足以獲利,讓更多新人被吸引進來。經濟學家和極聰明的人通常是最容易跑到無窮次的策略思考的人,即使他們知道不可能每個人都如此理性(計算無窮次),他們通常無法理解不做策略思考的人和一次、兩次的人會有這麼多,他們會受限於理性預期所得到的定錨點,而估算太靠近效率市場的選擇。問題不是你有多聰明,而是別人有多笨是你無法控制的,導致你聰明反被聰明誤。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