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之一是之前史雲生講過的,由於基金公司收入按照管理資金的規模,越大的規模收入越高,讓基金公司轉而以擴大規模為目標,而避免管理資金規模縮小的方式就是避免落後平均績效的指數,而由於投資人過度注意短期績效比較,為了避免任何一季的評比落後指標,就會造成基金經理人模仿指數,持有十分接近指數的持股,而不是思考如何長期選股獲得好績效,多半只思考如何短期選股不要比人差。當基金公司心態如此,無法提供好績效也就很自然。
有趣的是他做了一個模擬,假設有一群100位基金經理人,都有3%的超額報酬率(alpha),6%的追蹤誤差,讓這100位虛擬基金經理人模擬操盤50年,你會發現每年都有1/3的人落後指標,而且多數經理人都曾經連續3年落後指標,大部分都曾經連續5年落後平均,在現實生活中,這100位有能力創造3%(alpha)虛擬基金經理人恐怕幾乎全要在連續落後指數多年的期間被開除了。可見這種頻繁觀察績效並且開除績效不好的人的方式,即使是真的有能力的人,也沒有運氣可以存活下來。更何況實際的基金經理人幾乎沒有像虛擬的3%的超額報酬率(alpha),更難在如此注重短期績效的環境中,專注在創造長期績效而還能生存。
凱因斯認為醫治的方式,可能是要將投資想像成婚姻,一旦買進就像結婚一樣,沒有意外,就必須至死方休,使用這樣的態度,投資人才可能會去注意企業的長期盈餘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