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巴菲特班滿滿的預定時程來看,當老師似乎是一條很可行的路。前幾天的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會員大會,也有一位CFP持證人轉到了老師這條路,照他的說法,他經過幾年的兼任講師,今年開始離開金融業,全力當講師。有兩、三個固定的訓練機構,開課不成問題。
從許多人上過巴菲特班後的讚美之詞,可見老師的工作是真的可以改變不少人。理財規劃顧問這條路與老師的不同之處,在於顧問與客戶是一對一的關係,而老師學生是一對多的關係,顧問一定要因應每位客戶的情況而調整內容,要想辦法影響客戶做出改變的決定,並長期執行。老師的教材雖然是一套,但是也是需要面對不受教的學生,反覆提問還是搞不清楚,得要不斷復習,但是,學生長期的成果,除了常回鍋的好學生,卻不是老師可以知道的。
在傳統台灣的文化中,對老師的尊敬,高於對顧問的評價。顧問給人感覺就像是有錢人的管家。老師則似乎天生就是傳授知識的上位者。經常可以感受到,客戶希望顧問能提供免費的諮詢,免費的建議,好像顧問腦中的知識就比老師的廉價。老師就不會遇上被要求免費上課的情況。
2 則留言:
呵呵,照此種觀感上的差異,或許會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只是老師也不好當呢!
如果當老師歷史上的最佳典範是孔子。當一位顧問的最佳典範不知道該是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