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需要資本,而資本來自收入與支出後的盈餘儲蓄,然後將儲蓄投資在能幫你賺錢的事業與資本上。在收入上需要知道收入應該和你所創造的價值相關,當你為客戶或雇主創造的價值越高,你的收入應該越高,你應該專注在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及要求收入和價值相符。
支出上,你要知道多少是足夠的,你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是不要浪費。舉個例來說,擠一個牙膏刷牙,你可以試試減少一半的量,如果減少一半的量也能刷乾淨,可以再減少一半的量,直到你覺得不夠再增加使用的量,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消費的量。就像我們古老的諺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不要浪費。
我認為,以台灣人的一般儲蓄傾向水準來看,你應該要年儲蓄20%的收入左右,最低的標準,你應該要年儲蓄10%的收入左右。如果你已經很節儉,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你該思考一下你在增加收入上的努力是否太低了,很多人把自己看太低,以為自己的職位一般而言只有多少薪水,忘記了,資本主義的定律不是人人所得相同,而是誰能創造較高的價值,誰的收入就較高。
盈餘儲蓄下來的錢可以買債券或是買股票,資本主義社會對買債券的食息者其實是不太友善的,現代資本主義政府通常維持低利率,並且印製鈔票,緩慢地製造通膨,這對長期的食息者不利。資本主義的執政者政府之所以這麼作,是因為他們通常都希望鼓勵投資與消費,來提振經濟維持繁榮,好讓他們在民主選舉中比較容易持續獲勝。因此,學習債券以外的投資方法,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一份子,最後總是要學習的一項技能。
備註:此為《9堂課作自己的財務顧問Why Smart People Do Stupid Things With Money – Overcoming Financial Dysfunction》之讀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