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顧問常說退休時需要80%的所得替代率,甚至有些更極端的理財顧問會說退休後需要高於退休前的收入,才能負擔所有你想要的旅遊活動,才算是好的退休規劃。事實上,平均而言退休人士的實際所得替代率約60%,對許多高收入的上班族(例如:兩百萬以上),如果房貸已經繳完,子女已經成年,所得替代率可能45%或以下都可能足夠了。
當然這種降低生活需求,提高獲得生活幸福感的理念,對整個社會,不見得是最好的理念(瀰MEME),因為如果太多人人都這麼想,社會容易生產力下滑,和為了較高的退休目標,不斷努力積累財富的社會比較時,就容易被擊敗。我想,幸福退休這種幸福退休論,比較適合已經遙遙領先的先進國家。但是對個人而言,能知足,能多數算恩典,比老是羨慕別人有而你沒有的東西,的確是要容易快樂得多了。
理財顧問不會告訴你的退休智慧,就是財富只能讓你到達快樂與不快樂中間的地位,金錢真的買不到快樂。要真的退休生活快樂,需要為自己找到生活規律、積極的休閒活動和生活目標,包含你要有健康的飲食、經常的運動,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建立深刻的友誼、親密感,在社群與團體找到歸屬感。
作者舉出多種金錢買不到的快樂元素,例如:愛、性格、友誼、智慧、理財能力、健康、時間、長壽。要能善用閒暇,才能讓退休生活快樂,如果當你有不錯的收入時,沒辦法時常快樂,那麼即使你突然有了一千萬元,你也不會比較快樂,雖然你以為你會很快樂,不久前我們已談過這叫衝擊效應(Impact Effect),因為你不會運用閒暇,而退休生活會給你更多閒暇,只會讓你感到恐怖,而不是幸福。
除了多看看快樂的退休人是怎麼作,作為參考。他建議寫下十件退休後你最想從事的嗜好與休閒,然後問自己,現在花多少時間在做這些事,為何不現在就去多作一些。「人生苦短,財富嫌少。」過度強調退休準備金的重要,萬一賠上健康、友情、親情,可能減少了讓人體驗幸福退休生活的機會。
當然作為一位理財規劃顧問,我得說明我和作者所提的理財顧問的不同。我的作法不是去任意設定一個所得替代率,而是仔細思考你的退休需求,從你現在的支出金額著手,在剃除未來不需支出的項目,為你設計達成財務目標最好的方案,讓你在現在與未來不同的財務需求間,作出協調與折衷。另外一點和作者所提的理財顧問的不同,是因為我不銷售任何投資或保險金融商品,不收取任何推薦獎勵或佣金,我沒有動機要鼓勵你多存不需要存的錢,以便有錢買我推薦的商品。我的目標是讓你作完理財規劃之後,感覺很滿意,感覺能照著我的建議去執行與調整財務現況,懷抱最後能達成你的財務目標的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