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9

兩岸三地ETF發展

寶來投信黃昭堂副總經理為北區三個CFP聯誼會上了一堂「兩岸三地ETF發展」,黃昭堂副總經理當年是0050的實物申購流程的設計人,可以說是國內ETF發展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從他口中也聽到許多表面上不易證實的故事。


兩岸三地ETF還是以香港最為蓬勃,現有42檔,三地合計的ETF規模已達236億美金,兩岸三地合併來看ETF規模已可和日本的67檔259億美金相當。

黃昭堂副總解釋了兩個引進寶滬深300(0061)的理由,第一個是何以由台灣寶來發行基金來轉投資2827,他解釋當時是希望能設計出以台幣計價,台灣投信發行管理的基金,以便能讓國內的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可以將寶滬深當做國內投資的標的,而不受海外投資上限的限制,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吸引到國內壽險公司來買進寶滬深300。

第二,當初選擇滬深300這個指數的原因,則是因為當時港交所上和大陸A股相關的指數,只有三個,滬深300、A50、上證50,其中上證50在香港的規模偏小,他們也怕到時候流動性不夠好。A50則是因為當時Barclays正經歷一連串併購出售公司給Black Rock,對方無瑕來談。滬深300的發行人和中方關係較好,也容易取得指數轉授權,因此中選。

他也提到最近跨境上市的0061、0080、0081,恆中國與恆香港由於只有一間參與券商,不像他們0061有高達五家參與券商,在剛上市時出現很高的溢價,被主管單位盯上,懷疑有操作股價的嫌疑。恆中國與恆香港的流動性不良,除了參與券商少,他認為主要是因為沒有本土化,使用200股/100股的單位,造成多數一般投資人誤以為買一張需要50萬到90萬,實際上,只需要不到10萬,讓多數人忘而卻步,因為他們不會算,可能才是沒能吸引交易量的主因。

大陸由於沒有放空機制,是使用LOF(Listed Open-end Fund)的方式和ETF之間來做套利交易,取代一般實物申購機制。大陸還有採用FEEDER FUND的機制,讓共同基金可以集資去買進ETF,讓一般人可以定期定額買進FEEDER FUND基金,基金再去買進ETF的方式,來將指數投資上架到銀行的通路上。

目前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則是由過去不受重視的4億規模,由於台股的回溫,和基金投資人逐漸發現不易打敗指數,已成長到36億規模,但是也出現投資人用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在短線交易的趨勢,今年交易成本已達1%,他們正在考慮提高短線交易費用率,以便提高追蹤率。CalPERS的股市投資有60%都是用被動化指數投資的方式。

以台灣五十的一籃子實物交易套利為例,約可以套利獲利5萬元,一個參與券商一年下來可以作約800個一籃子套利交易,從提供市場套利,可以得到約4000萬的無風險套利收益。這塊市場其實還頗有吸引力,無怪乎0050有這麼多家參與券商,而且維持相當不錯的每日交易量與折溢價比率。目前國泰、台新、中國信託有在提供指定用途信託購買台灣五十ETF。

去年台股週轉率最高的基金,達1900%,若以100%的週轉率的成本0.5%估算,光交易成本就先讓報酬率-9.5%。相對於頻繁交易的主動式基金,指數型被動投資的低週轉率就已經是很大的優勢。ETF成為各國政府護盤基金的操作良方,台港都這麼做過,直接在各股間輪動買進點火,等挽救市場指數成功後,實物轉換成ETF在賣出,這時會出現ETF折價,參與券商會進場接ETF,然後在市場上賣出一籃子個股,這時候統計資訊中,看不出國安基金在倒貨,而是參與券商在市場上賣出,可以達到政府基金隱密性出場的好效果。

90%的人都認為要在折價時買進ETF,黃昭堂副總說這90%的人都會賠錢,因為折價表示有人在大量賣出ETF,也表示將會有參與券商賣出一籃子個股的壓力,勢必帶動現股下跌壓力。相反的溢價時,券商為了套利交易,必須去市場上買進個股來換ETF,所以會讓現股有上漲動力。指數期貨的逆價差,也會引起ETF的折價,投資人可以賣出ETF,買進期貨指數,等待逆價差縮小,然後在平倉獲利出場。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