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表可以知道最早的資料是民國40年(1951),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最早資料民國48年(1959)更早,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為123億元新台幣,相較於2007年的12.5兆元,我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名目上增加了917%,這56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名目年化成長率為13.16%,而從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這張表,可以得到自40年到96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7.8%,由於經濟成長率是經過物價調整的成長率,而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這56年物價調整的影響,這個數字是5.36%。這個物價調整也可以作為通貨膨脹的參考數字,但是可能會和平常通貨膨脹所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略有不同,因為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份子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不同。
如果認為股市的長期投資報酬率是基於經濟體的生產力,則長期生產力成長的平均值13.1%,及扣除物價影響後的經濟成長率7.8%,是估計股市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的一個基礎,在沒有泡沫投機的心理影響時,股市應該要回歸到經濟基本面,也就是由生產力的成長幅度來決定長期的股市投資價值。同樣地,近幾年經濟成長率相較於56年歷史平均的7.8%,有明顯地下降到5%~6%,這也是經濟體成熟的現象,也表示未來股市的投資報酬率應該會低於之前的50年,平均而言,台灣股票市場實質報酬率可能只會有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