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財金專業電視的非凡電視台中,看到一個有趣的採訪,被採訪的是美麗的女名模與女明星,這兩位美麗的小姐在畫面上十分賞心悅目,談論她們投資理財如何選擇基金投資,如何達到超過40%的報酬率,兩位美女在麥克風前侃侃而談,看了這個新聞採訪,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這是不是一個不需要專家的投資年代即將來臨了,不論是精品基金、邪惡基金、道德基金,反正只要是現在能賺大錢的基金,似乎對投資人就是好基金,媒體往往只注意賺錢的時候,報喜不報憂,每次上電視新聞接受採訪的投資人,不論是資深資淺,只要是接受採訪的名人,多數都是回答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很棒,『去年只有20%啦!不算很好。』
從來沒有人可以在電視新聞採訪後加註警語,以上言論,不保證投資人未來投資基金之收益,受訪者提供之訊息,由於隱惡揚善,沒賣就不算虧等等心理因素,或是愛面子不想丟臉,或是想表示自己也有投資理財的知識,不是無腦之人等等人之常情,受訪者的所談的輕鬆賺錢投資理財經驗,不表示讀者觀眾就能因此輕鬆賺大錢。
這就是我們一般投資人面對的現實情境,很多投資人的投資理財知識與常識都來自兩個地方,一是新聞媒體,二是銷售人員,大家比較清楚銷售人員通常基於其企業的要求與他個人的職責,強調它們產品的優點與特色時會較清楚,解釋說明她們產品的缺點與風險時會較模糊快速。這也是人之常情,任何做過銷售工作的人都可以理解。
一般人以較不會注意到的是,新聞媒體也和你有些微的利益衝突,一般而言,新聞媒體愛播最多人想看的消息,即便那個消息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人們想看,就會被大量報導,就算小朋友寫信給聖誕老公公也能上新聞,新聞媒體通常和最大多數人的喜好靠攏,所以很多辛辣刺激的影像,例如公主罵丈人的新聞一定比某個藝術文化活動來的容易上頭條新聞,這樣的新聞取捨,其實也會造成投資人偏誤的印象。
新聞媒體認為人人都愛看致富秘訣的分享,最好還是普通人的投資成功秘訣,光鮮亮麗的藝人,平常工作繁忙也能投資賺錢,那不就表示每個人都可以作得到,這樣地新聞在這種邏輯下,就會被播出,他要宣揚的就是人人都作得到,這一切就是如此簡單,只要常看我們的商業電視台,你也可以辦得到的感覺。但是,這正是投資人應該避免的想法,這世上真的沒有那麼容易的事。如果真的每年20%的年報酬率,你已經可以是和華倫巴菲特列在同一等級的專業投資人了。當然她們只是說她去年的報酬率20%,不是每年,但是哪這樣的新聞又有什麼價值呢?編輯只提去年的報酬率,不提過去幾年的累計報酬率,是剛好如此,還是刻意刪減了呢?多思考沒有播出或沒有說出的話,你就會更加了解為什麼。
投資人最佳的資訊來源,其實還是應該來自學術界與教育體系,不論是正式的大學課程,或是投資理財書籍出版品。雖然也有新聞媒體致力於提供真正的知識,但是往往由於篇幅的限制,無法像正式的課程與教科書一樣有組織的介紹,而被收視率的高低決定了哪種新聞會被播出,哪些又會被刪除。如果你還是想靠媒體理財,請注意媒體的特性,而對它的訊息做適當的翻譯與解讀後才能運用。
1 則留言:
小弟對這種現象也很感冒!
很多朋友都是去年或前年才開始投資,兩年來除了去年小股災之外其餘都是一路走多,實在沒有什麼挑戰性可言!
很多人賺了一點點就覺得自己不錯,再多賺一點就覺得自豪,再多一些就把自己當大師了。
現在說修正還太早,不過之後萬一真的反轉向下,我想會懂得風險控管的人是微乎其微。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