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好像都會發現自己的投資紀律逐漸鬆散掉,像這次從2009年起的股市上漲,隨著獲利增加,賣出谷底買進的持股後,逐漸轉進的個股越來越多,以試水溫的方式說服自己,但其實是放寬了條件,落入不願易放棄一個選擇的心理陷阱。
以為只要還是試水溫,即使買價偏高也無所謂,搞到最後,手上居然有54檔個股與ETF,真是一個混亂的局面,好幾檔個股,真要我說,都已經為了當初為何會將它列入試水溫的個股,混合高ROE、高配息、有效保留盈餘再投資的選擇策略,與十年盈餘股息成長型的估價策略,已經有點搞不清楚哪一檔是用哪一種公式評估出入圍的。
對試水溫的個股,使用漲多停利,跌少停損的策略,導致持股變成許多零股。當初好像是將長年平均ROE能維持在15%以上的公司,景氣谷底也不低於10%的公司,不論價格偏高,都列入可試水溫的範圍,沒想到累積數量會變這麼多,台灣股市中本質優良的企業實在不算少。成長型估價現在看起來有點自欺欺人,很多檔個股,成長不穩,其實不該使用該方法估價。
ETF以外,眼前主要持股都是落難天使型,必須要配合進入提領期的現況,盡速轉換成高股息殖利率策略的持股,目前ETF35%,在三分天下的策略中,ETF與自選股,應該合計佔33%,預計找時機降低一半的ETF標竿部位,由於眼前REIT部位的殖利率偏低,部位全讓給高殖利率策略,應該要有66%,目前只有約25%。40%的自選股和試水溫,需要降低到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