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6

在家自學與學校國民教育思考

因為有了小孩,促使我去思考在家自學與學校國民教育的差異。回想自己的小學與國中,我實在記得不多,整個小學班級的同學,如果不看畢業紀念冊,我應該幾乎沒有什麼清楚的回憶,記憶最清楚的是我的小學數學不錯,還因此常被小朋友取笑。這樣的學校國民教育,到底值不值得讓我的女兒去讀呢?另一種選擇是,在家自學,國民教育法中稱之為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國民教育法強制要求,家長必須讓小孩到學校受教育,但近年為了保障家長的選擇權,開放家長選擇非學校型態(unschooling)實驗教育。國民教育的課程是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第七條)。看似冠冕堂皇,其實也可以解釋為效忠國家教育,和訓練小孩成為身體健康且容易管理的國民,也就是容易順服權威的人。讓孩子獨立思考,批判思考,為自己負責,有創意,養成致富與快樂的習慣等等,都不是課程的中心或目標。

因為要訓練易管理性,所以才會要求ㄧ制性,用時間表,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訓練。因為要訓練易管理性,所以才會要求合群,針對不願意與大家一致的人,用分數排名,或是處罰的方式,強迫小孩逐漸放棄獨立思考,做出與大家一致的合群行為,ㄧ旦不一致,就被稱為異常,事實上,盲目從眾可能才是一種人性的異常。學校裡,不斷地用各種評量為學生排名,刺激學生之間的排名競爭,其實減低了學生之間成為真正好友的機會。

回想我自己的好友,幾乎都是在社團的環境中結交,而不是在同班同學之間,持續的公布成績,讓人排名與比較,根本是友誼的分化劑,而非促進劑。相反地,因為興趣、嗜好而一同學習事物,沒有了競爭與排名,才是友誼的溫床,去參加學校國民教育,其實反而可能不會增加能長久維持的友誼。當然另一種選擇是比較另類的全人學校教育(蘇格拉底式教學,分組混齡學習與自學制度),或是私立學校的教育。

延伸閱讀:
圍牆內外 -- 參訪全人中學 (一)
圍牆內外 -- 參訪全人中學 (二)

3 則留言:

Yukie 提到...

看您的部落格四、五年之久了,第一次有機會留言!:)

我自己是國中教師,當了幾年的教師,對於公立學校的問題當然也很清楚。

學校中一對夫妻檔在孩子要上國中時,考量公立學校的各種缺失:不能照顧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制式化缺少彈性、學習意願與成就低落、同儕間的不良影響……,所以決定讓自己的孩子在家自學。

一年後他們就放棄了。還是回歸到一般教育之中。他們說,雖然學校教育有這些明顯的缺失,但是在家教育的問題更多。中學時期的孩子,比起父母,他們重視同伴。

他們的孩子在沒有同伴的環境下獨自學習,整個人都不對勁了。後來回到體制內,有了同伴後,行為才正常起來。

所以在家自學不是那麼美好 --> 這結論其實讓我很訝異。

我今年當教學組,全校 2700 多位學生,有四位申請在家自學,也都有找外面的老師幫忙(有這樣的組織,幫忙提供師資給在家自學的學生)。

不過其中一位申請兩個月後就放棄了;另一位則是一個星期有一半的時間回到學校來上課(我是很好奇這樣課程怎麼繼續?父母為什麼做這樣奇異的決定?)

另外兩位就真的適應的還不錯,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家自學的。:)

另外,您提到全人中學。我之前有好友在那邊擔任教師,也出了幾本書。所以我對體制外學校充滿期待 (對照於我們已知的體制內學校的種種缺點)。

不過,去參觀全人後就完全失望了。

所以,如果有興趣的話,最好自己去全人看一看,找他們的學生談一談喔!

Yukie 提到...

我參觀全人中學的心得請見底下兩篇文章:

http://edumeme.blogspot.com/2006/12/blog-post_05.html

http://edumeme.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_10.html

當然,這祇是我個人觀點。有孩子在全人中學的父母不見得會贊同,但我祇是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Pojen Huang 提到...

謝謝Yukie的分享,看起來不論哪一種教育方式,教者到底是否有熱情,還是為了餬一口飯,或是ㄧ時衝動,都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再家自學的家長會放棄,很可能是因為ㄧ開始後,就發現沒有那麼容易。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教小孩、教好小孩的困難。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