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2

鼓勵生育

從過去的家庭計畫,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即將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出生率1.2已經低到發出嚴重警訊,適婚年齡男女單身主義,已婚男女選擇放棄生育,或是錯過最後機會,目前台灣國民健康局的宣傳主軸是,攜手孕育台灣新未來,我是感覺調性太過軟弱,應該來句,三個孩子比較好,四個孩子真正好,俗又有力。


年輕時不想生育,很可能是過去家庭計畫的宣導做太好,人人都有個偏見,帶小孩很累,小孩愛哭很吵,養育小孩長大要花掉很多錢,而且養兒已經不再能防老之類的印象,導致年輕夫妻以事業和成就為先,放棄在有最適合生育的體力的時機懷孕生子,而進步方便的避孕與衛生習慣,更讓意外越來越少發生。

健康局的宣傳,攜手孕育台灣新未來,內容包含孩子是生命最純淨的喜悅,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樂章,老年化與少子化可能造成經濟衰退,女性因為投入、享受工作造成婚姻延後,將自己推向生育的極限,事實是超過三十五歲後,懷孕率下降,流產率上升,人工生殖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建議三十歲以前生第一胎。獨身子女問題多,給孩子添個伴,幫助孩子培養人際互動之能力。工作或生育,人生保持彈性,樂趣才能加倍。先生育再追求事業目標。兩人世界的激情會消退,錯失生育年齡則後悔莫及。現代爸爸投入育兒工作,開啟心靈成長之路,從孩子身上,領越更多人生智慧,統計上,有子女的已婚男子幸福感最高。先成家,後立業,幸福感加倍。

近年因應出生率偏低,政府推動育嬰假,要避免讓工作與生育衝突。托育資源與補助則是下一個應該大力推動的部分,如果能讓托育服務品質與方便性提高,費用由政府補助,將更能掃除多數人放棄生育的阻礙。

我個人能分享的感受,則是來自觀察周遭的朋友,不少人錯過了生育的機會,雖然因此人生累積了比一般人多的金錢,可以參加比別人多的環球旅遊,房子也比別人大,能投注許多心力在社交、公益或興趣上,但似乎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沒有小孩這件事的遺憾,畢竟金錢能買的東西,只是人家願意賣的才有得買,親情這檔事,還真的沒得買,也不需要你付不出的那種錢,不同支出有不同的養法,親情不因預算高低而有濃淡之別。而養育這件事,以新生兒這個階段來看,如果能參考PDF的養育方式,其實真的不算太難,新生兒約6到8週就能有穩定的生活週期,很容易預測,絕不像一般人說的晚上要起床餵兩、三次,或是根本不用睡。

4 則留言:

Jack 提到...

我就是先成家後立業那型的,雖然也不是很早婚,不過跟現在許多人30歲還未婚,35歲還沒有小孩比較起來,我算是早的!看著小孩逐漸成長茁壯,那種幸福感與成就感,是再成功的事業都無法取代的!記得,至少要生一對,而且不要相隔太久,小孩有兄弟姊妹,人格發展會較周全,也較不會孤單!

晴樹 提到...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其實在先進國家來說,算低了。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 比韓、美低』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86324


之前的新聞也指出,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是亞洲四小龍最低的..



台灣婦女勞動參與率也遠低於美國與英國的70%,只高於南亞與東非。


因此『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似乎不必然會成為反比關係。

FollowMe 提到...

現在對失能級的政策很冷很懶
人民感覺不到推動者的誠意及關心使人不勝厭煩的詐欺干擾瀰漫
製造障礙的黑手不願面對問題有效解決除了衍生更多問題外人民只能犧牲小我自求茍延殘喘
那些失能級的政策只是畫餅解飢的『笑話』

請勿把失能級的政策當一回事來要求改善。失能的推動者缺乏神的光與熱。

Pojen Huang 提到...

國家該有生育政策因應目前生育率已經降到1.2的狀況嗎?還是尊重人民自己的(生育)選擇,不用政策來改變呢?

影響(生育)選擇的主要還是人對未來養育子女所得的幸福感的預期。

我目前預期有很高的幸福感,所以分享這些感想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