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財商課程」與「財商遊戲」的產業,在台灣也有不少賣羅伯特清崎的現金流團隊,之前在網路推薦銷售中,曾經十分熱賣,近年也逐漸退燒。作者定義所謂「財商」就是懂得讓金錢為你工作的知識與技能。簡單說就是分清楚勞工與企業主的不同,讓自己成為企業主。
我認為他的創見是關於變數與可控制因子的心理比例,一般人的心態傾向認為變數多於可控制因子,而有「財商」的人,傾向認為可控制因子多於變數,並且在創業的過程中,會去努力學習,將環境中的變數,盡可能變成可控制因子,其實就是人類的控制慾,控制慾高的人,通常認為外界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會不斷努力,讓創事業成功。
他將理財觀念比喻成十字路口的路牌也十分有趣,當你的路牌是錯的,若依照錯誤的指示去走,當然走不到財務自由。他還將不同象限(E雇員S自雇B企業I投資)所需的不同理財觀念比喻成登山的設備,登喜瑪拉雅山當然不該帶登陽明山的設備,創業也不能帶著雇員的理財觀。可惜我們的一般教育通常不教創業者所需的理財觀。
遊戲的好處是從互動中讓參與者自己摸索出感想,比直接告訴你答案要有效一些,不過遊戲畢竟只是遊戲,有了感想,知道創業比當雇員容易賺錢之後,知道需要知識與理性,創意與堅持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並不表示就會成功,很多保險業直銷業的增員喜歡用這類型遊戲,因為遊戲能激起動機。觀念固然重要,但是真實的世界,風險還是不能和遊戲的骰子相比。
課程或讀書固然能調整觀念,讓人發現自己的缺點,但是實際行為的改變,確還是課程或遊戲所不能及。「財商遊戲」想讓人體會的是,人生固然有運氣成份,也有許多是選擇所造成的,特別是關於金錢的事,理性與持續學習改善自己的決策品質,絕對有幫助。
不過我對作者某段中提出一個人有一千萬或兩千萬元,還不能算是財務自由的看法,認為有點太過強烈,畢竟每個人不同,太過強調每個人都該追求成為億萬富翁般的財務自由,雖然後來的錢能買到一些時間(省時),但是就像他自己也寫的,70歲的億萬富翁,也買不回已經逝去的時間,買不到親情、友情,追求更多財富與追求人生幸福需要一些權衡思考。也許是因為億萬富翁的夢對人比較有吸引力吧!光是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人生幸福,好像太過空泛,也不易得到別人的認同或羨慕。
我對財商的看法,簡單來說,每個人總有一天會沒有辦法用勞力去賺錢,所以我們應該要思索那一天到來時,要用甚麼作為收入來源,繼續維持生存,預作規劃,唯一的方式就是能夠增加非勞力收入的來源(或說被動收入),或者資產足夠持續支出,而財商所要強調的是如何提前達成財務自由的境界,讓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但是這個財務自由境界只是讓你沒有不快樂而已,「沒有不快樂」不代表「快樂」,人生還有需多面向的目標,要小心過度注意財商與聚財的目標,不要光是注意理性、瞭解錢的流向、讓錢為你工作,忽略了其他目標的達成,與生命其他快樂的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