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由於卡債風暴,不論是社會上受債務之苦的人,或是金融業因此緊縮人力,還是汽車民生消費受到信用緊縮的蕭條,信用卡可以說已經被打成萬惡的淵藪,然而,就像我之前說金錢不該被當作罪惡的淵藪,同樣地,信用卡也不該被當作一切景氣不夠好的原因,更不該被當作是社會救濟問題的解決方式。
信用卡就只是一個支付工具加上借貸工具,由於信用卡帶來的交易方便性,例如不需攜帶大額現金,或是不需於出國前大量換匯的優點,他也創造出一些信用卡本身的優勢,例如很多商家都因為能收信用卡而增加許多營業額,消費者也因此能方便的購物,甚至能週轉一時的現金流量問題。當然任何工具都會被濫用,過度的行銷與過度的消費,生活水準超過自己所能負擔,都是去年卡債風暴發生的緣由,我們也該教育未來的消費者,學會如何為自己的信用管理負責任。
這裡整理過去的一些信用卡相關文章做參考:
信用卡資訊-比利網
金融業經營信用卡業務的風險
厲害的信用卡刷卡賺錢王
響應無消費日,不要用禮物來代替互相關懷-剪掉信用卡
親愛的我把錢變大了-轉帳卡取代信用卡
台灣是否有巴菲特可能會投資的公司呢?-信用卡龍頭
上班族是否要參加合會(跟會)-跟會V.S.信用卡
貸款相關決定前-你該先讀的文章
你的信用報告是什麼樣子?
5 則留言:
信用卡和金錢都是"工具",關鍵在於使用工具的"人",不過人都不願意檢討自己,所以就把一切過錯怪罪到工具上
如果我們讓小孩子開大車,結果小孩不小心出車禍撞出人命,那究竟是大人的錯還是小孩的錯呢?
如果客戶管理金錢的能力只有20萬,我們卻透過不同的發卡銀行提供客戶200萬的信用額度。那麼當客戶還不出錢來的時候,到底是客戶的錯還是銀行的錯呢?
我想兩個人都有錯吧,小孩應該學會自己未滿十八歲不能開車,大人也不該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方便,而允許自己的小孩去開車。
目前金管會已經增加了信用貸款總額占收入上限倍數的限制,不過這也讓沒有固定收入者,更難證明自己實際的信用能力。
判斷信用能力或管理金錢的能力,可能是件很不易公平判斷且有點主觀的事項。
卡債風暴引爆的前夕,我看到的現象是銀行拼命找各種管道把錢貸放出去。信用卡碰到瓶頸了,沒關係,有現金卡;現金卡也碰到瓶頸了,沒關係,還可以推消費性貸款跟轉貸。
十年前,索羅斯寫過一本提到金融機構這種非理性行為的書,書名叫做「金融煉金術」。很有趣,過了十年,人類並沒有學聰明。
是啊。
有句話也很有趣,是說: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人無法記取歷史的教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