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台灣股市下跌幾百點的時候,總是有種感覺好像必需要寫一篇檢討文,雖然事實上,當股市下跌時,他就已經下跌了,就算檢討了,也沒可能改變他已經下跌,很多人已經帳面虧損的事實,充其量祇可能有心理安慰的效果。所以這次隔了一天才寫這篇文章,不論如何還是留個紀錄。
我認為至少有兩種人,完全不必擔心台灣股市下跌285點的股市崩盤影響,也不會急著要找解釋。第一類是類似巴菲特這類的真價值投資者,很多人自以為自己是價值投資者,滿嘴自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信徒,這種時候就是最好的檢驗時刻(Truth Moment),真的價值投資者應該不會被市價的變動影響其心情,巴菲特這類的真價值投資者重視的是公司企業的真實價值,也就是企業真實替他賺錢的能力,跟市價完全沒關係,市價只是提供別人願意賣出的價格,當市場用低價賤賣資產時,真的價值投資者應該是竊喜機會又來了。
第二類是類似數學家的被動投資者,他們相信被動投資會勝於主動投資的機率高於50%,真的認同被動投資的投資人,他們相信選擇個股與選擇進出時機的策略,都是徒勞無功的,成功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一有錢就投入股市指數的被動投資工具中,買進持有就不再買賣週轉,讓時間證明,所有嘗試預測市場價格走勢,或是預測個股市場價格趨勢的方式,再扣除額外的交易費用與管理成本後,這些努力都不能打敗市場。也因此市場暴跌,並不會改變他對被動投資的長期信念。真的被動投資者根本不需要去關心股市股價指數的短期趨勢。
停損的觀念是最容易在這種時候被提起,好像只要能嚴守設定停損,就會減少損失。我認為這是很值得挑戰的錯誤想法,之前政大周行一教授也曾經以另一種方式,說明停損對多數一般投資人是不好的策略。我來補充一點,我認為之所以會需要停損,是因為先選擇了不理想的投資策略,錯的是投資策略,例如聽消息明牌買進賣出的投資策略,或是預測股價線型突破的投資策略等等,因為股市暴跌完全是出乎這些投資策略的預測之外,由於預測必定會有猜錯的時候,所以認為遇到猜錯時,或是遇到突發事件時,就要停損,停損祇是掩飾策略不佳的暫時治標方式。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心態,為何不選擇以上兩種完全不需因為股市下跌而擔心的投資策略呢?改了投資策略,就完全不需要停損了,這才是治本的方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