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3

從體罰思考學校教育

最近台北市ㄧ所明星小學有個體罰個案的新聞,ㄧ位小孩因為對其他小孩不適當的行為,被老師打多個巴掌,受傷的照片在媒體上被多次播放,看起來真是頗為嚴重,可見當時成人的情緒應該是已經被小孩的行為刺激而失去控制。但是在媒體座談節目中的討論方向,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其中ㄧ位來賓還說這是學校教育在教改之後,缺乏道德教育的原因,導致學生不當行為,老師不知如何管教,好像暗示以前體罰的方式是道德教育必需的手段,現代成人怎還會這樣僵化思考,嗚呼哀哉!


這位被體罰的小孩家長,還被同班其他家長苦勸放棄對老師提告,理由是其他家長喜歡這位教學良好的老師,而且他們自己的小孩都沒被打,顯示被打的小孩可能有他錯誤的地方要負責,似乎暗示是被打的小孩長期欺負其他小孩,他們寧可被打的小孩轉學,也不要教學良好認真的老師離開。

道德教育是什麼?我猜想這位來賓認為的道德教育是小孩該守規矩,不侵犯其他同學的身體,不擾亂其他同學上課或活動。那道德教育的手段是什麼?難道是允許老師體罰學生嗎?處罰真的算是教育嗎?把罪犯關在監獄的處罰,是教育?還是隔離而已?這樣的處罰對成人都沒什麼教育效果,為什麼認為對更原始的小孩就會有效果?我認為處罰不能算是教育,更遑論稱之為道德教育。我國刑罰連對成年罪犯都沒有鞭打或打巴掌的暴力處罰,為何對小孩就可以。

道德緣自於同情心,或者說同理心,ㄧ個人需要有想像力,能想像自己在對方的處境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才是真正自發的道德來源,同理想像力是人類的特長,從此人自然就能發展出道德,人性既非本善,也非本惡,人性是天生有為善的潛力,但是需要練習與學習。道德教育應該是培養小孩這種想像力,絕不是念一念教條,老師用權威的方式甚麼是符合道德標準的好行為,哪些又是壞行為,讚美好行為,體罰壞行為,這最多是稱為管理下屬或訓練服從權威,不能稱作教育。


延伸閱讀: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
財務行為學與《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