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

央行穩住匯率是做他該做的事

就像央行在最近的新聞稿中,明確表示【促進金融及物價穩定為中央銀行之主要經營目標】,趙靖宇於她的中時部落格中呼籲『央行別逼業者愛台灣吧!』。我則認為央行是在做他該做的事,這件事可以有不同面向來觀看與解讀。

趙靖宇的論點是,央行卡住投信送審的海外基金,並用條件要求基金增加國內持股的比重,政府不該用愛台灣的口號來做政策的工具。

這些動作當然是有違自由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原理原則,不過台灣匯率市場原本就不完全是個自由市場,而且各國政府都在國家貨幣上或多或少有其策略性管制,我國的外匯市場更是封閉,散戶的市場力量幾乎無法進入台幣的外匯匯率市場,所以管制法人行為也就很正常,免得少數法人為了自身的外匯投資利益,要讓全民的承受物價劇烈上漲之苦。

趙靖宇認為基金募來的錢是民眾的錢,政府這樣做(限制新發行募集海外基金)是利用投資人作為政策工具,其實基金募集是頗為市場機制的行為,投信想募台灣基金,不見得就能募滿,不開放新的海外基金,並不表示民眾不會申購其他現有的海外基金,與新代理的境外基金,央行能影響部份業者,但是業者還是得面對市場壓力。

部分受管理的投信投顧業者當然可能因管制而少了潛在利益,但是這也是高度監管產業的必然缺點。當然一方面開放保險業投資海外部位,一方面限制投信投顧業者,勢必讓受害者抱怨為何別人受益他受害,但是穩住匯率,預防通貨膨脹,才是大多數沒有海外投資的本國國民最需要的事,也是我們繳稅期望政府做的事,穩定物價。

每次的干與,不論是比較常見的重貼現利率調整,或是銀行存款準備率的調整,還是這次所謂對海外基金送審的限制,鼓勵發行台股基金,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中,一定是有人受益,也一定有人受害,有房貸的人要多繳利息,沒房貸的人不用,可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穩定則是每個國民都受益,所以沒房貸的人受益就高於有房貸的人。這樣去檢視,任何動作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央行就像騎驢或牽驢過橋的父子一樣,想滿足每一個利害關係人是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真正受苦的是手上沒有海外基金,又想新發行的投信業者,對投資民眾而言,可以選擇的選項實在很多,就算暫時停止新發行基金,市面上可投資的基金,實在還是多到專家們都分析不完。實在對投資人影響有限,因為現有選項太多,何必一定要買新發行的海外基金呢?更何況還有銀行的信託服務,也不必非得是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

央行不會因為股市上漲就志得意滿,以為央行可以一句話繁榮股市,因為股市颷漲就像劇烈通貨膨脹一樣,其實應該是央行要努力避免發生的事,就像央行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通常會不斷地升息來抑制股市泡沫,不能因為在這一次升息趨勢中,這幾個月股市上漲近一千點,就誤會以為央行阻貶台幣的目的是要股市上漲,實際上,促進金融及物價穩定才是中央銀行之主要經營目標,請大家不要胡亂臆測了。股市要漲但是又不要漲太快,才是央行希望觀察到的現象。就像消費者物價指數要有成長,但是不要巨幅成長的通貨膨脹,也不要通貨緊縮,才是央行希望觀察到的現象,穩定。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剛剛經由連結去看了一下趙靖宇的blog,再次覺得還是Pjhung這邊的言談比較中性,對我這理性的人看來比較不會引起我的血壓上升.
自由經濟的市場仿佛是通往真理(真實價格)的唯一道路,所有阻礙市場自由發展的人為因素都遭到唾棄與咒罵,但我寧可相信,這也是真實世界真實市場的一部分,價格只是所有參與者角力後的結果,市場上有被氣氛沖昏頭又希望政府不要干預不要限制的小散戶,也有覬覦國內經濟泡末不斷膨漲而想分一杯羹的外資,但是別忘了,還有無論市場是熊市或牛市都要穩定經濟發展的"政府"的這個角色,在這個遊戲中,只有真實的輸贏才是價值所在,去衡量別人為何不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動是無意義的;這就好比是我們在玩大富翁的時候,埋怨自己所擲出來的點數,或是抽到不幸的機會卡一樣;應該精進的是面對未知的下一步,如何"想的最壞,做的最好",並且想的比別人遠,做的比別人實在,如此而已!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