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新一代的耕者有其田

如果過去台灣實施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強迫大地主將生產的土地轉給原佃農,是當時縮短貧富差距的重大政策,現在也許我們不該只是思考稅制改革,要富人多繳稅而已,根本上,需要將富人真正的好資產,轉給生產者。

什麼是富人真正的優等資產,過去農業社會,農地是最大的資產,良田是佃農無力購買的好資產,由政府收購,再放給佃農耕種,地價則由生產的稻穀充抵。在現代工業社會與資本社會中,最大的資產是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經銷權、商標權,某種程度上,可以用企業的股權來代表。

新一代的耕者有其田,也許就是勞者有其股權,富人持有公司的股權超過一定範圍者,由政府收購,放給公司的勞工,股價則由勞工的部分薪資與股息抵充。當然這收購價就像當年一樣,一定是遠低於市價,否則佃農怎麼也還不起,市價若太高,勞工永遠也無法持有夠大比率的好資產。像當年地主恨死耕者有其田,這也會是對現有大資本家極端不利的政策。

過去窮與富的差別,如果是良田,現代窮與富的差別,就是優良企業的股權。勞退新制也是屬於類似的方向,藉由勞退基金管理來間接持有股權,不過雖有增加勞方持股,但是資方沒有被強迫賣股,其實多數大資本家不會傻傻賣出良田(績優企業的持股),良田市價偏高,則勞方即使定期買股,也難明顯降低兩者間的貧富差距。

不過,此計對私有財產權侵犯極大,等於是股票的強制徵收,而且是低於市價與合理價的強制徵收,大概沒有什麼民選政府輕易敢作。張大眼睛,找良機,趁低價,買進績優企業的持股,可能才是勸人脫貧致富的可行策略。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