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當然是要對損失趨避的情況有徹底的認識,能夠辨識出自己是否是在受到損失趨避的影響下,而作出決定。一般損失趨避的實驗,大概是像這樣,給一群人兩個選項,第一次給的二選一的選項是,A項100%的機會賺85元,B項85%的機會賺100元,25%的機率沒賺錢,多數人會選A。第二次給的兩選一選項是,A項100%的機會賠85元,B項85%的機會賠100元25%不賠錢,這次多數人會選B。這兩次A都是沒有波動風險,B是有波動風險,A與B的期望值都相同。理性的情況下估算波動風險與期望值,兩次都應該選A,但是當問題以虧損的方式展現時,人們比較不願意接受無波動風險的虧損,所以稱這種現象為「損失趨避」。理性情況下,承擔波動風險,應該要求較高的要求報酬率,否則相同期望值時,應該避免波動風險,也就是第一次多數人都會選A的原因,問題是多數人,第二次卻沒有選A,偏好承擔沒有意義(額外期望報酬率)的波動風險,只因為描述的方式不同,就做出不同決定,這是不理性的決策行為。
第二個我可以想到的方式是引進邏輯思考,當我們做一個二選一的決定,或是一個買進或賣出的決定,我們常常倚賴直覺,讓感覺做決定,就像損失趨避實驗裡多數人都回答的很快,很少人會拿起筆來計算期望值與波動度,簡單的引進數字以及一些計算,就可以讓大腦少受情緒與感覺的影響,而我們對損失的痛苦感覺,與對獲利的快樂的感覺程度不同,這是損失趨避發生的原因,財務行為學家認為人類對這兩者的感覺程度,損失時的痛苦是獲利時快樂的2倍。在你的投資決策前,引進一個固定的流程,例如各個投資方案間,內部報酬率的計算比較。重點在持續改善自己投資決策的流程,越多理性思考的時間,就越少會衝動地做出損失趨避的決策。一般人在投資上的直覺通常都是錯誤的,因為傑出的直覺來自很多經驗與持續地正確回饋,而股票市場的泡沫與蕭條景氣循環時間很長(科斯托蘭尼雞蛋),一般人都沒有經過幾次景氣大循環的長期投資經驗,也沒有足夠的投資回饋經驗,足以來形成傑出的直覺。
第三是增加自己對投資風險的知識,從研究股市歷史,從投資學、經濟學課程中,從有經驗的成功投資人身上,去了解認識投資的風險,如果能對歷史上,國家經濟發展、長期股市報酬率與股市漲跌循環,增加一些了解,就比較可能了解,你不應該趨避某些經過計算的風險,不應該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完全趨避長期股票投資。
第四是笑一下,注意一些快樂的事,「損失趨避」是由恐懼(FEAR)所主導,恐懼與歡樂的情緒都會造成一些潛意識的肌肉動作,恐懼讓人的額頭肌肉不自主收縮,歡樂讓你的嘴角肌肉自然上揚,這些潛意識的肌肉動作與情緒,都是大腦內神經元的影響,生物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情緒會明顯地影響人的決策,先看到恐懼的臉,會讓人做較為「損失趨避」的決策,先看到笑臉,會讓人做較為「勇於承擔風險」的決策。所以每天給自己一個笑臉,可以改善一些損失趨避的心理偏誤。
第五是有個長期的理財規劃計畫,你要有一個預設的目標,以及預定如何達成目標的行程表,為了提高達成目標的機會,你要研究承擔某些風險的投資行為,發展與執行一個承擔某些風險的理財計畫,保持注意力在你的計畫目標上,並且預期路途上可能會遇上某些阻礙與挫折,萬一你失敗了,你也知道一時的失敗與挫折是人生難免的事,你要將失敗當作一個學習的經驗,從中學習改進。每個成功的人物,在其一生中都是曾經承擔某些風險而成功的。我們必須承擔風險,因為不願承擔一絲風險,將讓人一生悲慘結局。在阻礙與挫折(例如股市崩跌)發生之前,如果就能理性設計好一個理財規劃計畫,有計畫的人比較可能撐過眾人恐懼的時期,避免「損失趨避」的決策。
找我幫你開始第一次理財規劃
3 則留言:
我覺得這篇相當重要,也寫得很精釆而實用!心理上問題的克服實在是投資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心理的問題
企圖用理性或邏輯去解決似乎是無效的
多頭貪婪+空頭恐懼
多數的投資人都是如此
所以投資成功
才變成少數人的可能性
強健的心理素質才能避免貪婪與恐懼
但如何培養強健的心理素質呢??
正確的目標+正確的投資邏輯+紀律+無數次的失敗+失敗後內化的經驗+意志力+風控能力=投資成功
我想除非極少數人
否則多數人都擁有七情六慾
實在困難
Steve
謝謝兩位留言。
投資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