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4

終結貧窮The End of Poverty閱讀心得筆記

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這一本書,「終結貧窮The End of Poverty」記錄了他對發展經濟學的見解,他實際參與多個貧窮國家經濟發展計畫的心得,他對臨床經濟學的想法,他參與國際經濟組織援助計畫的感想,以及他希望我們這一代可以選擇在2025年以前終結貧窮的願景。How we can make it happen in our lifetime.


薩克斯的觀點是以國家為改善目標,希望全球赤貧人口能夠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完全消除,薩克斯定義的赤貧人口,是指平均一天所得低於1美元的人口,目前全球主要的赤貧人口在非洲南部。薩克斯認為聯合國的成員,特別是富國的成員,應該信守他們在聯合國的承諾,拿出每年GDP國民生產毛額0.7%的金額來協助陷入貧窮陷阱的國家,就像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記取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以每年GDP國民生產毛額1%的金額支持馬歇爾計畫,重建歐洲的經濟,才有了較為長期的和平,並恢復健康的歐洲經濟體。

薩克斯描述的國家的貧窮陷阱,和台灣過去幾年卡債風暴時,許多上班族陷入高利率債務陷阱的態樣其實很類似。所以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主要思考的方向,都在於他對國家的建議,是否能夠讓我改寫成,對卡債族或是台灣的赤貧族的建議?他認為應該給予貧窮陷阱中的國家債務的免除,並且給予足夠的金錢援助,讓一方面改善人民健康,減少大規模傳染疾病,以科技方法協助提升糧食產量改善飢荒狀況,給與普及的教育,交通、運輸、通信的基礎建設,讓偏遠地區的人不是移居到都市,至少也獲得與市場交易或取得科技方法改善產量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的債務,如果已經高到他的所得扣除還款金額與生活必需支出之後,完全沒有可能儲蓄,那麼他就可以說是陷入了貧窮陷阱,因為沒有辦法儲蓄之下,資本無法累積,生產力隨著工具使用後耗損,人力年紀漸長後體能衰退,或者通貨膨脹讓資本耗損,讓未來的狀況只會越來越糟,永無翻身的機會,而這種不得不的悲觀的預期心理,更進一步會讓人失去努力的動機,因為不論如何勤奮所得都無法改善自己的狀況,讓所得降低,落入惡性循環。

終結貧窮的努力要分為兩個方面,在公家的方面,政府應該負擔關於電力、水源、港口、道路、大眾運輸、教育、衛生、醫療、生態保護、司法、警力、基礎研究等的任務,確保即使是赤貧的人也能夠接受到這些基本設施,因為這些事情(學校、道路、港口、診所)經濟上有自然獨占、殊價財(Merit Goods)或是公共財(Non-Rival完全非敵對性/共享)的性質,太過依賴市場與私人資本,強調使用者付費的時候,會造成赤貧人口無力負擔,需要政府以國家稅收來編列公共預算支付,才能讓赤貧人口獲得基本的致富機會。在私人方面,赤貧者需要儲蓄,累積資本,才能再利用資本來提高自己的生產力與所得。改善自己的體力、健康、節育與公共衛生知識。還要接受教育,學習識字與外來的技術,進而研究發明適合自己使用的知識與技術。

以台灣常見的貧窮族群,農人、漁民與獵人而言,這些人居住在偏遠地區,必須靠著日漸貧乏的地力、漁場與山林,以為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繼續經營祖先傳下來的行業,繼續靠天吃飯。如果他們能接受足夠的知識訓練,能懂得文字撰寫與基本的電腦技術,現在的網際網路,完全不需要依賴地力、漁場與山林,只要買台便宜的EEE PC,使用政府提供的一些公眾網路(例如圖書館、學校),就能夠在網路上利用許多免費的出版工具,以及販賣廣告的方式,賺取例如GOOGLE ADSENSE的收入,這些還只是我的一點想像而已,可能還有很多可以遠距離服務的項目等著貧窮族群去思考創新,在網路時代終結貧窮,也許不是不可能。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