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1

雙十國慶那天去看2008台北雙年展,閒談反全球化

由於雙十國慶(Double Ten Day)放假,剛好可以讓自己從幾週來的全球股市恐慌氣氛中脫離一下,既不用看盤,也不需要一直看國際破產新聞,我決定去看臺北市立美術館的「2008臺北雙年展」(門票30元),剛好下午有個研究賞析會,於是我坐在市立美術館的演講廳裡,和其他300位觀眾一起聽台上六位藝術策展人、藝術家、藝術系教授他表他們對「2008臺北雙年展」的看法。


有趣的是,他們說過去十年來臺北雙年展都環繞在一個主軸,也就是「反全球化」,過去雙年展每屆有約十五萬人次參觀,這和聯合報版舉辦米勒田園之美展覽的67萬人次相比,可能真的是相差太遠,所謂當代藝術也許真的能感動藝術家,但是距離他們希望感動全民,或是藝術民主化,藝術草民化,到底是不是越行越遠了?當代藝術和一般人對藝術的印象相差太遠,它們大多數時候並不美,它們通常希望與觀賞者對話,它們很多都像個記錄片,而我們幾乎很少認為電視媒體播出的節目是藝術,它讓我們分不清楚什麼是藝術,什麼是事件評論,我們已經在名嘴佔據的媒體中每天接收很多評論了,難道這些名嘴也是藝術社會工作者?

「台北未來還是一個湖?」講的是全球暖化海平面上昇,未來有一天,台北這個地方是否可能又回到遠古時代的樣子,全部被水湮滅,又成了一個台北湖。很有想像力的推演,希望能讓市民從自己家做起開始種植農作物,又能增加綠色改善環境,又能有農產品自己食用。密克.蓋瑞岑(Mieke Gerritzen)的「美麗世界」錄像,要我思考全球化下的藝術世界是什麼?「反全球化」是否其實只是「恐全球化」,而我們對「全球化」的恐懼是否只是一種害怕變貧窮的恐懼,因為在全球化的環境中,自由貿易意味著市場競爭,每個人都必須戰戰兢兢地,因為遠在幾萬公里外的人可能正以你十分之ㄧ的時薪來生產與你競爭出口的類似產品,即使是藝術家也是同樣有全球化的競爭。令我比較失望的是,密克.蓋瑞岑(Mieke Gerritzen)在設計世界上各地的著名建築物時,他居然沒有畫進去台灣的101大樓,台灣的101大樓是代表我們台灣人民對自己經濟能力的巨大象徵,而密克.蓋瑞岑(Mieke Gerritzen)卻在2008台北雙年展忽略了它,令人失望。

藝術家談「全球化」或「反全球化」,也許可以用它們的觀察與想像,觸動人心,促使人去行動,但是畢竟論理還是薄弱,也許他們應該好好親身紀錄這回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想個方式紀念一下歷史上的泡沫事件,不過從他們的對話中猜想,應該沒有人有投資股票吧。這次的美國次貸風暴引起全球股市恐慌,正是一個「全球化」的結果,不過解決「全球化經濟恐慌危機」的方式,可能是更好、更緊密的「全球化」,而不是「反全球化」,危機正是轉機,也許經過這次處理「全球化經濟恐慌危機」的過程,我們離世界一同的境界反而更近了,各國政府更了解無法獨善其身,必須要合作互助,度過信心危機。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