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醫院的日子,陪伴我的是這本《更快樂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作者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因為一堂在哈佛大學開的快樂學課程廣受學生歡迎,而寫成這本書,如果你的英文不錯,
他在網站上也發表不少文章,讀起來所能得到的感受,也不輸讀這本書的效果。最主要的關鍵在於不要以為快樂無法追尋,只要善用現代研究的結果,有不少方式可以提升快樂程度的穩定度,雖然快樂就像財富一樣,沒有捷徑,沒有唯一的方法,一切要從認識自己開始。
快樂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與其思考你快樂嗎?你該思考的是如何更快樂。方式是建立有利的習慣,能對人事物都心懷感激。你不一定要犧牲很多才能在達到目標後得到快樂,你要認為「不勞而無獲」是不正確的描述,快樂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有利的思考習慣需要能在現在與未來之間平衡,過度注意現在的人像享樂主義者,過度注意未來的人像拼命三郎(工作狂),過度忽略現在與未來的人,活在過去的失敗中,像虛無主義者,最好的習慣是快樂開朗的人生觀,兼顧現在與未來。每年思考一次這四纇象限的自身經驗及現在對這些經歷的想法。每天做快樂冥想靜坐十分鐘。
班夏哈定義快樂是「大體上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一種感受。」樂趣是現在的,是情緒的。而情緒提供我們行動的動機,但是光是樂趣並不是快樂,就像matrix中的人雖然沉睡且感覺良好,但是不能算是快樂。意義則是一種使命感,一種自己建立的生活目標,一種人生志業。擁抱理想其實才是最務實的行為,要將大目標落實到生活中更具體的目標。作者說他的快樂學理論來自viktor frankl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這本書在最近讀過的書中也被提到過,應該是本經典書。增進快樂最好的方式是嘗試錯誤然後修正,人生太短,不該匆忙度過,要經常傾聽自己聲音。紀錄你的日常生活所有活動使用的時間,思考時間的運用,增加能讓你快樂的活動,減少次要的活動,但是也不要太過偏頗,每天吃最愛的麵也會吃膩。
快樂是最終極的貨幣,名利只是快樂的附屬品,不要為了財富(手段)而犧牲了快樂(目的)。過度累積物質可能是人類從演化遺留的產物。改正過度注意物質的方式可以嘗試布蘭登設計的句子接龍,可爲生活帶來有意義的改變,有新想法就要行動,調整日常生活的時間分配。設定目標,寫下文字承諾,勇於邁向目標,但是不要以為唯有達成目標才有快樂,也不要以為不論如何都不可能更快樂,作者認為設定目標的目的在於讓人可以享受當下,沒有目標的旅程容易感覺沒意義,讓我們遇到岔路時很猶豫,選哪邊都沒差,有方向,反而讓我們能自由自在聚精會神享受當下的過程。滿足自我的目標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從能做的事中去找想做的事,和最想做的事。擬定長期目標,短期目標,行動計畫,組織互助團體,提醒他人追求樂趣與意義的同時,也會堅定自己的信念。
設定終身學習計畫,從自己的困境中學習。閱讀布蘭登的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從工作能創造的意義,樂趣與自己的專長來判斷哪種工作可以給我們快樂。工作態度比工作本身更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把工作當作志業。不要以為一定要改變外在環境,才能改變內在,同一個世界,有人認為是天堂,也有人認為是地獄,是觀念造成了好壞之分。改變態度,思考現有的工作有無能賦予其意義與樂趣的地方。用想誘惑招募人來做你的工作的語調來寫一份志業說明書。
我們都希望愛情是因為人的本質,也就是人的行為(堅定、熱情),而非行為的外在結果(財富、權力)。婚姻的親密關係需要從尋求認可到尋求了解,了解與被了解是個無止境的過程,經營婚姻比找對人更重要,雙方都能藉了解而協助對方增進生活的樂趣與意義,則婚姻越可能幸福美滿。對情人寫感謝函,句子接龍。
做利他的事,最大的理由是因為它使我快樂,有些人以為出於自利的利他行為沒有道德價值,作者認為這是誤以為自助與助人無法同時存在的結果,作者認為快樂是個positive sum的活動,自己越快樂,別人也能得到越多快樂。每天可做利他行動冥想。從短期較小規模的快樂推進器活動開始改變,養成新活動的習慣,在日常活動中增加探索性的活動,做感恩探索的練習,探索過去的正面情緒經驗,做文字承諾去增加這些活動。
不要畫地自限,讓自己發光,接受自我存在的價值,做跨越快樂障礙的句子接龍。善用想像力,想像自己110歲時有機會當時光機回到十五歲,你會和年輕的自己說什麼建議,然後採用自己的建議,很多末期病人都感嘆,為何要讓病魔折騰成這樣的時候,才懂得珍惜與感激人生。放慢腳步,別讓生活太過忙碌,簡化生活,時間充裕比物質充裕更能預測快樂程度。活得快樂反而更能盡展所能。
科學革命讓人過度注意物質和可衡量的東西,過於唯物觀,忘了快樂與靈性的重要,作者提倡的是唯樂觀,此生最重要就是追求快樂,快樂至上,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