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認為柯林頓兩次任期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開始的6個月內,柯林頓詳細參與預算的制定,其中確定縮減預算赤字,魯賓認為最為重要,即使這讓中產階級減稅的目標無法達成。拿出縮減預算赤字的預算書讓外界增加對總統的信心,也讓資本市場增加對投資美國的信心,他們預期赤字縮減會讓長期公債殖利率下跌,魯賓認為回復財政紀律(縮減預算赤字),是最重要的決定,所造成的經濟信心回復是柯林頓任期中經濟復甦的關鍵。
在挑選幕僚與團隊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就是由於必須縮減預算赤字,所以白宮給魯賓的幕僚人力預算低於所需,魯賓則是堅定地爭取,甚至表現出不惜離開這個職位的態度,最後白宮給魯賓足夠的人力。魯賓說面對歧見時必須尋找合理的妥協,但是他也認為不能跨越心中的底限,不夠的人力無法運作,他不接受他覺得不合理的事,我想這是因為他心裡總是知道自己可以隨時離去,從容就義,他也有足夠的財富,不是非要這個職位不可。
除了長期的預算結構調整,預期五年內削減預算赤字,他們同時也做短期的經濟刺激計畫(但是被政治對手打成加稅計畫),削減預算赤字不可能不加稅,而且所得高者必須負擔大多數,他們提高所得稅、公司稅與汽油稅,其中汽油稅被對手抹黑成對中產階級加稅,他們原本是希望汽油稅讓市場信任他們是真心要改善財政,但是缺乏總統直接對大眾溝通說明,導致被對手定調抹黑成對中產階級加稅,差一點就無法通過預算案。
魯賓認為在租稅討論中用字必須小心,即使是「富人」都含有不必要的指涉,這和我寫過多次我們社會習俗與語言中,隱含許多對金錢的惡意與抹黑,暗示在財務上成功是不對的,對經濟發展十分不利。租稅討論誰應該繳稅有其必要,但是極端化的說法會讓企業失去對政府的信心,這在當前的台灣賦稅改革中,也是十分重要,賦改會要慎選用語,避免刺激中產階級或企業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