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台灣研究機構在採用LIPPER資料庫時,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祇使用最近十年的資料,這是否是足夠的資料呢?對投資期限在一到三年的人士,似乎最近十年的資料就很足夠。而使用這份資料庫的人,通常會有一個結論,台灣股市相對於海外市場,不值得投資。台灣股市指數通常都不會出現在效率前緣的投資組合內。
所以在市場上大量的訊息與分析,或是理財專家之間,都是認為要提高投資報酬率,務必要納入海外的投資,除了某些專家是出身外資,投資人可以很容易理解這些專家所代表的立場,通常是要鼓勵我們投資海外。其他人的心態我就很難分析,是真的相信台灣股市報酬率低,還是祇是人云亦云。
以長期的財務規劃來說,投資期限超過十年是很合理的目標,特別是以被動投資法,投資於指數基金或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時,持有的期限很可能長達25年以上,而理財規劃人員如果使用一個最近十年的資料源,來為你規劃25年以上的投資累積期,20年的退休提領期,合計長達45年以上的退休理財規劃,可能並不很恰當。
然而不論用哪種資料,十年還是二十五年,用過去來預測未來,始終都有風險,也無法完全準確,不過歷史報酬率資料卻又是我們不得不依賴的資料,要多取一些歷史資料,還是祇用最近十年的資料呢?我選盡可能最多的資料。
參考:
台灣歷史股價指數投資報酬率
台灣歷史股票市場配息報酬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