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讀來像歷史小說,卻又像鼓勵投資白銀的宣傳文章。不過從大陸作者的角度來看中華民國當年國民黨政府怎麼輸給共產黨的故事,的確很特別。怎麼想都無法客觀,畢竟一輩子都是受國民黨教育的洗腦,要聽進去幾乎完全相反的論調,實在很難。對作者的判斷,怎麼都心懷芥蒂與抗拒。
國民黨的金圓券失敗,和共產黨的人民幣成功,主要可能是舊幣換新幣的比率問題,國民黨當年可能是錯誤認為外匯匯率自由化是重要的目標,讓金圓券與匯率自由化同時執行,舊幣換新幣的比率又太大,讓已儲存的財富被大量掠奪。人民幣的舊幣換新幣,則考慮各區物價,依據物價而非黃金來決定舊幣換新幣的比率,重要商品則由國家統一用外匯購買再銷售給人民,且只能用新幣來購買重要民生商品,因而穩住對新幣的信心。用一籃子重要民生商品,如鹽與布匹,而非黃金來做為新幣的兌換儲備。
美國政府是否會為了降低債務,故意讓美元相對黃金貶值,好讓自己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變好看,因為政府帳上持有黃金,負債則多為美元,當黃金價漲,政府帳上就有獲利改善。某種程度上,我以為歷史上各種朝代的紙幣或法幣,最終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除了政府亂花錢,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應該是當時的金融統計一定也比較差,除了統治者惡意想掠奪國民已儲存的財富,善意的統治者也會因為缺乏金融統計而誤判,可能也不知道該如何收縮貨幣流通量。現代的金融監理,照理說只要盯緊通膨率來控制貨幣發行量和財務槓桿,惡性通貨膨脹式地掠奪財富,不應該發生。我認為,溫水煮青蛙式的通貨膨脹,則是合理的世代財富移轉,上一代的財富如果沒有保有生產力理應逐漸貶值,才能鼓勵下一代創新與勤奮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