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5

投資策略(Investment Policy)

寫下自己的投資策略(Investment Policy)是一種改善自己的技巧,由於人的天性容易原諒自己,容易受情緒感覺影響,要想在投資這件事上,有優於一般人的表現,勢必要克服一般人常有的缺陷,盡力表現出「準備周全」、「耐心」、「紀律」、「客觀」、「勇於決定」(不猶豫)等特質。


以下的投資策略(Investment Policy)是從過去許多研讀心得中截取出來的要點,雖然不是絕對性不可動搖的真理,但是任何偏離這些投資策略要點的行為,要有很好且充分的理由。

1.一半或一半以上的部位,以防禦型的投資策略,投資在大型指數的指數型基金或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中,或是高現金配息殖利率、低本益比、高淨值股價比的指數型基金。

2.防禦型部位的投資必須一有錢就馬上買進,除非整體市場處在不合理的高點,例如超過二十倍的市場本益比。在這種市場評價高點時要逐步賣出防禦型的部位,例如每1倍市場本益比,賣出10%的防禦型的部位,在三十倍市場本益比時,完全出清。反之亦然,低於12倍市場本益比時,開始提高防禦型部位,例如每0.5倍市場本益比,買進10%的防禦型的部位,等於市場本益比低於7倍,防禦型部位可以提高到百分之百。

3.企業型投資部位的個股不能超過10支,必須要是極為喜歡,相對於其內在價值,絕對是跳樓大拍賣的價格,例如價格在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之2/3以下,才會買進。人一生的總投資報酬,其實決定在很少數的幾次好的投資決定中,並不是決定次數越多越好。

4.要勇於對很普通、很一般的投資機會說不,永遠要擔心出現紅中慢速直球的時候,沒有足夠資金可以,全力一揮。寧可讓一半資金停留在定存中,也絕不隨便買進很普通的投資機會。

5.企業型投資要選擇有長久獲利歷史的公司,特別是在最糟的年份也要能有獲利,以台灣股市為例就是要在2001年GDP衰退時也能持續獲利,公司歷史應該至少要十年以上,且未來商業模式也不會有大改變的公司。

6.企業型投資要避免選擇最近熱門的公司與產業,因為最近熱門的公司一定是最近幾年有連續成長的趨勢,才會被媒體與證券分析師注意到,但是任何這種趨勢都不可能一直持續,但是一般人與證券分析師都會以過去的趨勢預測未來的趨勢,以致價格偏高,即便真的成長,也不會是好投資,一旦沒有成長,就會很慘。

7.企業型投資最大的機會是來自連續多年盈餘持平的公司,或是盈餘下跌趨勢的公司,因為這種趨勢會導致一般人悲觀不願意買進,讓價位跌到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地方,如果在加上整體市場本益比偏低的氣氛,會有更好的獲利機會,因為這種趨勢不可能一直持續。

8.以過去五年的平均盈餘,再與市場最糟的年代的盈餘作平均,作為未來五年的平均盈餘預估,依據公司的規模、成長性與穩健度,乘以8到20倍(12倍為中性)的本益比來估算內在價值,對估值淨值比超過2的估值,扣除估值與淨值之差的1/4作為內在價值調整,對估值淨值比低於1的估值,加回差距的1/2作為內在價值調整。(來自葛拉漢)

9.企業型投資的最大機會應該往二線的公司(非大型龍頭股)去尋找,基本上就是小型股加價值型股。

10.長期投資報酬率相當於盈餘成長率加上現金配息殖利率,盈餘成長率會影響投資人預期,當投資人預期高盈餘成長率,本益比就會高,這時如果未能達成預期的成長,本益比就會大幅下降,讓長期投資報酬率下降。反之,選擇投資人預期低盈餘成長率的公司,本益比低,一旦有一點小幅成長超越預期,就會提升長期投資報酬率。

重新寫下來之後,發覺自己目前的實際行為真的是偏離了不少,應該要好好調整。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